邊城讀后感300字(精選5篇)
邊城讀后感300字 篇1
實在夠不成什么真正的讀后感,也僅僅是淺讀一遍多了一點自己的體會。
邊城,就是邊城。讀到的筆法,淺淺的讀去,卻蕩漾著無限的深意……
我是一個中文的學生,雖說也將開始自己的人生路,將邊城淺淺的掠去,竟也似乎順應(yīng)老成起來。心靈如叢林環(huán)抱,綠意盎然的湖面上驀然滑落的一粒水滴,淡淡的微波 懶散散的在寂靜的水面上蕩漾、散盡……
從未接觸過沈老先生的文章 這是第一次 讀后感倒是看過很多,電影也粗略的看過,不過90年代的音像制品實在是略感粗糙,也是一路而過,降低了品味,增加了懷疑——
好的文章 一般是不敢染指的 也自然也不敢貿(mào)然留下自己的什么東西自覺才疏學淺 ,委實不能讀出其中味來。然邊城不同 花了半天的時間咀嚼它 讀著讀著 不禁為老先生清淡的文筆 所吸引。情節(jié)簡單 我這個一貫冷漠的人 也不禁隨著情節(jié)流動,伴著翠翠和爺爺?shù)南才贰⑵鸱饋恚粋淡淡的憂傷的結(jié)尾 讓我許久不能回過神來,陶中其中 想著單純、失落、凄清的翠翠 ……
聽著熟悉的老歌,忘著略顯褶皺的邊城,哀婉凄清!眼睛也潮潤潤的……
邊城 一個湘西小鎮(zhèn) 一條小溪 古老的渡船……凄冷的小屋下發(fā)生的人事,那么平常,那么澄明 ……也許此時此刻 翠翠的黃狗依舊呆愣愣的看著上天 望著那淡淡的云兒慢慢的散去……消逝…… 目光柔和 日暮蒼茫……
邊城讀后感300字 篇2
沈從文是本世紀最為優(yōu)秀的文學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物質(zhì)文化史專家。對于許多人來說他還是個謎:學歷高小,行伍出身,有著傳奇般的人生經(jīng)歷。時間證明,他許多作品今天依然顯出極強的生命力。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展示給讀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tài)。《邊城》發(fā)表于1934年,小說描寫了山城茶峒碼頭團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的外孫女翠翠的曲折愛情。青山,綠水,河邊的老艄公,16歲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龍舟中生龍活虎的儺送……
《邊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樣純凈自然,展現(xiàn)出一個詩意的自然環(huán)境與人類社會。然而最終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記憶里:天保與儺送一個身亡,一個出走,祖父也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死去,一個順乎自然的愛情故事以悲劇告終。《邊城》是一個關(guān)于湘西苗族的“民族寓言”的經(jīng)典文本。
用人物象征和心理分析的方法,透視《邊城》的深層文化隱喻,可以發(fā)現(xiàn)沈從文先生對湘西苗族文化的形象思維圖騰和他對苗/漢、中/西文化沖突的思考與隱憂。
邊城讀后感300字 篇3
沈從文先生的名作《邊城》選入中學教材,我在讀、在教的過程中,有一些感受。
《邊城》是否在寫“桃花源”?作者說不是,有人說不是,有人說是。首先《邊城》中的人物都是那個地方曾有過的,這便不是桃花源;另外,《邊城》的悲劇性結(jié)局也不是桃花源應(yīng)該有的。所以,我認為不是桃花源。
《邊城》在寫什么?故事?人物?環(huán)境?作者說他在寫一種純樸而可貴的人性,并不拘限于環(huán)境、故事和人物。其實,不論換一種什么環(huán)境、什么故事和人物,這種純樸而可貴的人生都是我們所需要的。這也就是《邊城》的價值所在。
作者為什么要寫《邊城》?作者說有感于大都市的反差,那么邊城就是和大都市相對應(yīng)的生活。其實,我們知道邊城之人也有悲歡離合,這一點和大都市是一樣的,作者并沒有把邊城寫成完美。但,我們寧愿承受自然的痛苦,也不愿過著扭曲的幸福。這也正是《邊城》吸引人的地方。
翠翠在等什么?是二佬嗎?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翠翠的等待是一種象征,代表著無論過去如何,無論將來怎樣,我們的人性不變,愛不變,我們要堅持活著,讓我們純樸而高貴的人性永存,讓自然之愛永存。
邊城讀后感300字 篇4
翠翠,文中的一名十五歲的小姑娘。她可以被認為是純潔美麗的化身,是《邊城》中最美好的一個人物。她十分關(guān)心自己的爺爺,爺爺也愛她。但是,卻很少有人理解他。
就在一個端午日,她來到河街旁看龍舟,看見了船總順順家的儺送二老在龍舟上,一見鐘情,愛上了他。正巧,他們家的天保大老和儺送二老都愛上了她。但中寨團總看上了二老,要用碾坊做陪嫁把女兒許給二老。而老十分癡情,寧肯撐一輩子渡船,也不要碾坊。翠翠不愿表白,希望二老來提親。可大老走車路先來提親。稀里糊涂地被爺爺婉拒了。
于是兄弟倆比賽半夜唱歌,讓翠翠挑選。大老自知不是對手,出去做生意了,但出了意外死了。二老全把這件事當做翠翠引起的,也離家出走了。在一個風雨夜,爺爺死了。翠翠才知道,他們?yōu)榱怂疟荣惓琛4浯湎M峡禳c回來。
翠翠和兄弟兩個都十分癡情。而爺爺為了孫女的親事,他內(nèi)心所呈現(xiàn)出的渴望、焦慮、自尊、自卑、掩飾、吞吞吐吐、欲說還休、矛盾、掙扎——是那樣令人痛心和無奈。他們的結(jié)局都十分悲慘。翠翠和楊馬兵孤獨地守候著儺送二老的歸來。這能看出湘西邊城的樸素的民風民俗。不管錢財?shù)恼T惑,執(zhí)著地選擇自己喜歡的,這才是愛。
邊城讀后感300字 篇5
上個星期就讀完了《邊城》。那是一個昏黃的下午,翻過《邊城》最后一張紙頁,輕輕合上《邊城》,我揉了揉眼睛,然后又默然坐了一會兒,才站起來舒活筋骨,《邊城》就這樣看完了?沈從文似乎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結(jié)局,但卻給人以無窮的遐想與回味。我站在窗前,沐浴在柔黃色的光線里,細細的回想《邊城》里的人、事、物,去感受那樣純粹的美,清潔的魂,在這篇猶如一張水墨畫卷般的作品里,我所領(lǐng)會到的,是在《邊城》中時時刻刻無處不在的善意。
善良、淳樸,是構(gòu)建邊城世界的基本元素。
最令我感動的是老船夫給人過渡不要錢,過渡人則于心不安把錢硬塞給老船夫,老船夫硬受了錢,卻是買茶葉和草煙免費提供給過渡人。這樣的場景每每在我心頭浮現(xiàn),就總免不了在我心頭激起一片向往之情。我多么希望這世上都能如《邊城》啊,沒有黑市炒高價,沒有“黃牛”賣車票。我在想,若現(xiàn)在要過渡,大概是找不到這樣的老船夫了,但是假若我們也碰上了這樣的一只免費渡船,許多人的心中應(yīng)是竊喜,竊喜不用付錢了,這時如果有一個人如《邊城》中的過渡人一樣把錢給老船夫,那這個人一定會被視為大大的好人,但其實不應(yīng)該是這樣的,每一個人心中都應(yīng)該有這么一份善意,因為,善是雙向的,只有大家都在心中埋葬一份善意,善良才會灑滿世界。
人之初,性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