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讀后感10篇
《老人與海》這本書令我悟出了一個能激發人們永不止步向前走的大道理: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不能沒有奮斗過就“say no”,不能遇到一點失敗就放棄,只有努力地去應對困難,樂觀地面對失敗,才能獲得成功。人生的旅途是很短暫的,爸爸媽媽這么辛苦艱難地把我們生出來,供我們讀書,養大我們成人,我們就應該對每一個愛我們的人負責,為自己負責!生命誠可貴,所以,要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天!
《老人與海》讀后感(9):
東莞市長安鎮長安中心小學六(3)班 佘崇斌
去年夏天,媽媽給我買了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主要講述了一位老人連續八十天出海都沒捕撈到魚,但他未曾放棄過,當他再次出海時終于捕撈到一條大魚。然而不幸的事同時發生,在汪洋大海中,老人受到鯊魚的襲擊,勇敢的老人與鯊魚展開了激烈的搏斗,最終打退了鯊魚,安全回到了岸上。
讀完這本書后,我的腦海里常常浮現出一位瘦骨嶙峋、滿臉皺紋的老人“駕駛”著小船漂浮在一望無垠的大海上,他的目光是那樣的堅毅。我被他的執著深深的感動了。想著老人再想想我自己,我不禁汗顏起來。老人在遭受到一次又一次出海捕魚而空手而歸的打擊時仍然不沮喪、不放棄。而我呢?總是遇到一點點挫折就灰心喪志。記得有一次,我與一位年齡比我小的乒乓球員打比賽,第一局我輸了,第二局我又輸了,于是我就放棄了拼搏的念頭,越戰越弱,最終敗給了對手。其實我不是敗給小球員,而是敗給了自己薄弱的意志。如果我能有書中老人那樣的執著、永不言敗的精神,我想我也許不會失利。永不放棄和執著是奠定成功的基礎。
書中還有一個情景使我難以忘懷,老人在漆黑的夜里,在汪洋大海中與兇猛的鯊魚進行激烈的搏斗,最終老人憑他的智慧和勇敢打退了鯊魚。我被老人的勇敢所折服。我也懂得了怎樣去面對生活中、學習中的困難與挫折。遇到挫折時要像老人一樣樂觀地去面對,遇到困難時要勇于戰勝、設法排除,這樣才能將逆境變成順境,才能達到理想的彼岸。
今天的我們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科技的騰飛要靠我們。我們肩負著重任,我會以老人那永不言敗,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激勵自己不斷前進。
點評:小作者在讀完《老人與海》一書后,感想和收獲很豐富。他抓住了書中使他感動最深的兩個地方來談,能結合自己的經歷,寫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和受到的啟發,讓人感到真實可信,有說服力。
指導老師:黃艷芳
《老人與海》讀后感(10):
看了很多名著,一直都不敢妄加評論,并不完全因為怯懦,更多的是一種尊敬的心理;因為作為名著其實都有他深刻的一面,在看似平淡的書寫里,透出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東西;這就是為什么傳世名著以散文和小說居多的原因,詩歌和評論就因為其鮮明的個性和觀點,使其成為時勢英雄,最后或者被利用成工具,或者因為時間的推移成為花瓶式的擺設。或許看到的也只是海明威所寫的,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那水下的呢,還有它的八分之七的根基呢?
老人圣地亞哥出海挑戰大海的時候,那是人類都會引為自豪的象征,勇于挑戰和渴望征服浩瀚的大海,渴望和一條真正的鯊魚面對面的挑戰;一條船,一個老人,一片浩瀚的大海;鯊魚出現了,大海只派了他的小小的鯊魚出現了,老人和小船,大海派來的小小的鯊魚,老人是人類的代表,老人眼里是條真正的鯊魚;于是,老人抖擻精神,和鯊魚進行著殊死搏斗,一場征服和反征服的搏斗,“大塊的魚肉”和后來的爭奪,局部的勝利之后,當老人感覺勝利在握的時候,“鯊魚忽然……”,老人最后是空著雙手,幸運地“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