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yè)》讀后感
“在德語的beruf(職業(yè),天職)一詞中,以及或許更明確地在英語的calling(職業(yè),神召)一詞中,至少含有一個與宗教有關的感念:上帝的安排與任務。”德國的哲學大師馬克思·韋伯的這句話明確的定義了西方職業(yè)關的本質(zhì)---神圣的職業(yè)。
《敬業(yè)》這本書對我來說,是有著極大的影響,《敬業(yè)》讓我懂得了座任何職業(yè),只要你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夠做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說的就是敬業(yè),只有敬業(yè)了,才會將工作做好。這時候,我想起一本書來,《成功的因素》這本書就是將敬業(yè)的,只有敬業(yè),才會成功,不敬業(yè)的話,永遠不會成功!我相信這是對的。
在古老的歐洲,有一個人在他死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來到一個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剛踏進那片樂土,就有個看似侍者模樣的人走過來問他:“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嗎?在這里你可以擁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的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娛樂以及各式各樣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齡美女,都可以讓您盡情享受。”
這個人聽了以后,感到有些驚奇,但非常高興,他暗自竊喜:這不正是我在人世間的夢想嗎?一整天他都在品嘗所有的佳肴美食,同時盡享美色的滋味。然而有一天,他卻對這一切感到索然無味了,于是他就對侍者說:“我對這一切感到厭煩,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給我一份工作嗎?”
他沒想到,他得到的回答卻是搖頭:“很抱歉,我的先生,這是我們這里惟一不能為您做的。這里沒有工作可以給您”。這個人非常沮喪。憤怒地揮動著手說:“這真是太糟糕了!那我干脆就留在地獄好了!”“您以為,您現(xiàn)在什么地方呢?”那位侍者溫和地說。
這則耐人尋味的寓言,是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信中引用的,在這封信的最后,洛克菲勒語重心長地說:約翰,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義務,人就是地獄。讀完這封信的時候,我不禁想起最近經(jīng)常翻閱的一本新書《敬業(yè)》,這封信恰恰印證了書中的一些觀點,兩者可謂相映成趣。書中認為美國之所以產(chǎn)生充滿活力、蓬勃上升的市場經(jīng)濟的精神,是因為脫胎于基督教新教道德觀念的視職業(yè)為天職的敬業(yè)精神。
19xx年,德國偉大的哲人馬克斯·韋伯到美國考察,發(fā)現(xiàn)美國的經(jīng)濟非常繁榮。他發(fā)現(xiàn),任何一項事業(yè)的背后,必然存在著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從歐洲逃到美國的新教徒們的教義,作為一種進取有為、勤奮敬業(yè)的精神力量,有力的推動了美國經(jīng)濟的蓬勃發(fā)展。而這種新教的核心教理是:上帝應許的惟一生存方式,不是人們以苦修的禁欲主義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個人在現(xiàn)世里所處地位賦予他的責任和義務,這是他的天職。美國新教宣稱:任何人類職業(yè)跟牧師的神職一樣都具有神圣性。主張人們必須把職業(yè)視為人生的目的、使命和價值所在,必須盡自己的一切努力,履行上帝賦予自己世俗責任。不僅如此,新教也肯定了贏利性工作,認為賺取財富本身就是盡自己的天職,完全是在榮耀上帝。正如《敬業(yè)》的作者羅賓斯先生所說的,職業(yè)是上帝安排的任務。我們應該像信仰上帝一樣信仰職業(yè),熱愛生命一樣熱愛工作。
《敬業(yè)》一書共分八章,分別論述了為什么要敬業(yè)、怎樣敬業(yè)等。羅賓斯先生用樸素的語言,揭示了一個簡單的真理。《敬業(yè)》和洛克菲勒給兒子的一封信的確有異曲同工之妙。該書告訴我們生命的價值在于職業(yè),職業(yè)生涯是人生命的展現(xiàn)。我們首先要愛一行,干一行。一旦選擇了真正感興趣的職業(yè),工作起來總能精力旺盛、全力以赴。如果不能找到自己心愛的工作,就要“干一行,愛一行”因為當前的工作也是造物主的一種安排。人的生命價值,根本而言就在于他職業(yè)生涯方面的成功和成就,所以一定要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選擇了職業(yè)以后,一定要熱愛自己的工作,成功與其說取決于人的才能,不如說取決于人的熱忱。富蘭克林從一個印刷廠的學徒工成為一個開國元勛的人生歷程,除了本身具有的使命感和熱忱而外,別無其他解釋。克制和節(jié)儉是敬業(yè)精神的根本,通過敬業(yè)而獲利是現(xiàn)代職業(yè)精神的基石。自我實現(xiàn)要靠你的職業(yè)來實現(xiàn),工作中有很多比薪水更重要的,譬如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社會經(jīng)驗,提升個人的人格魅力等等。能力比金錢重要萬倍,因為它不會被偷。人們都羨慕那些杰出人士所具有的創(chuàng)造能力、決策能力以及敏銳的洞察力,但他們并非一開始就擁有這種天賦,而是在長期工作中積累和學習到的。
其實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有很多與之近似的地方,比如“興趣就是人最好的老師”“一分辛苦一分才”“付出就有回報”等。著名社會學家中國人民大學社會研究所所長周孝正先生在前言中說:《敬業(yè)》一書寫得非常好,它可以作為民間信仰系統(tǒng)之一來滿足我們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敬業(yè)》這本書對我的影響真的很大。還有2年我就要離開所在的高中走上大學了,此時我讀這一本書,我懂得了敬業(yè)的重要性,我知道了自己不論在將來的學習中還是工作中還有很多事要做,我相信我會做的更好的,我相信自己能夠做將來取得成功,可是不敬業(yè),永遠是徒勞,我會一直不斷的努力下去。成功離我們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