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斯賓塞快樂教育》有感
“孩子的快樂當然是各式各樣的,多數是沒有任何社會目的或目標的,教育則是引導孩子獲得‘有目標的快樂’”
“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我認為,一個重要的教育任務,就是培養兒童的自助學習與自我教育的能力….沒有任何快樂可以比得上孩子通過自己努力而證明的哪怕是只在一點的能力,這是成長的動物都共有的特征….當然培養兒童的自助能力,父母必須要有所準備,實際上,開始的時候,為了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所做的準備工作,比直接告訴他答案要費心得多。
“對于培養一個兒童獨立思考的能力,自助教育也大有益處,首先,會讓兒童形成因果觀念,明白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成原因的,其次,會讓兒童用他們的方式去發現這種原因,某個人或某本書的觀點,不會被兒童完全當做權威而接受。”
“*隨時觀察子女,了解他的特長和潛能
*對潛能的某些方面,盡管你不期望孩子選擇這些方面發展,也不必去限制,讓孩子擁有這
些愛好-----個人補充:孩子的愛好,實際上也是孩子心智發育的需要,即使你不喜歡
*每項潛能的價值不可否認
*對孩子暫時表現為不擅長的某些方面,完全能加以培養
*對孩子在語言、邏輯、數學等方面,以能譯對人對己的認識方面的才能,應當作為孩子的基本才能加以培養
*只要發現某種潛能,就應該為他制定計劃“
“沒有笨孩子,只有方法運用不當的家長或教師”
“教育孩子應當何時停止,跟教育孩子應當在何時開始,二者同樣重要”
“我覺得,對于孩子來說,不必過多地期望他們天生即具有諸多美德…….提供給孩子一個善良行為的標準是非常必要的……只是不可過于急于求成,優良的道德品質總是伴隨著孩子的心智、經驗和心理的成長,逐漸形成。不論是智力的早熟還是道德的早熟,其實都有它有害的一面,一切高尚的德行,還應以相應的體力智力經驗與心理作為支撐,這才是最佳的,不然,孩子在日后的生活當中,會只具有美好愿望卻缺少實施的能力……所以,對孩子經常表現出來的缺點,父母要耐心對待。“
“一切作為模范的東西,幾乎都要受到很多榮譽和關注,甚至是脫離實際、夸大其詞的贊揚,如此的話,會讓孩子的生活陷入虛幻的現實當中,并認為如此即能獲得全部,他會刻意壓抑原本的愿望,刻意展現自己的行為,每個行為他會自然地期望獲得回報…….優良的首先行為,應當是發自內心的愿望,而不是為了去符合某個標準…….在教育小斯賓塞的過程中,我期望他偶爾也會犯點小錯誤,因為唯有如此,他才能具有更豐富的正確體會。”
所以,當孩子失敗的時候,告訴他:一切都可以重來;當孩子遭遇不公的時候,告訴他:這不是你的錯;當孩子悲觀的時候,告訴他:你已經開始走向成功了;當孩子怨恨時,告訴他:每個人都會出錯的,寬容一些,對大家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