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高翻考研經(jīng)驗(精選3篇)
北外高翻考研經(jīng)驗 篇1
今年北外復試于3月30號結束,之前一直在等復試結果,查到復試成績,知道擬錄取后激動得難以入睡,畢竟自己實現(xiàn)了當初的誓言,如愿被北外高翻錄取。4月3號晚,霸氣的北外終于提前公布錄取結果了。也許各位會擔心復試的各種黑幕,但是我想說:北外很公平,唯才是舉。我本科是安徽一所普通一本,當時復試的有好多985、211的,像川大、廈大、中傳、復旦、同濟,但是最后我錄取了。高翻的復試比例是1:2,所以本科不好不要緊,關鍵是實力。
北外的MTI不同于其他學校,因為要考二外,初試要考三門語言:英、漢和第二外語。
我的考研準備時間是Mar.20xx—Dec.20xx,但完全投入是July1st—Dec.24th,頭尾六個月吧。
初試總分405:英語翻譯基礎128,漢語百科知識與寫作122,翻譯碩士德語83,政治72
復試面試:75.3,總成績:77.71,錄取結果:擬錄取。
考研一路走來得到很多幫助,剛開始也是讀著經(jīng)驗貼過來的,深知考研不易,現(xiàn)在寫寫自己的備考經(jīng)驗,希望為20xx年考研同學們助一臂之力。
一、初試
A.專業(yè)課
英語翻譯基礎:一直以來都鐘情于翻譯,所以練習從未斷過。之前有考中口和二筆,中口難度適中,二筆難度較大,建議從三筆考起。感興趣也可考BEC,高口筆試也不難,反正與考MTI并行不悖。考北外高翻的都知道專業(yè)課才是重點,進復試各科都有一定要求,且以專業(yè)課總分排名,所以一定要把專業(yè)課學好。我去年暑假前都在準備二筆,看了不少也練了不少譯界權威書籍,從暑假開始更是加強練習,每天至少兩篇。七月練英譯漢,八月漢譯英。想強調一點,翻譯練習務必動筆寫下,不能總抱著欣賞譯文的態(tài)度來學翻譯,實踐才能出真知。我當時都是先讀原文再翻譯,之后對照譯文找出差距,看看自己是措辭不當還是理解不到位,一些好的表達就記下來。我個人備有四個翻譯練習本,兩個已完全寫滿,筆記就寫在自己的譯文下方,還有一些練習心得,不時拿出來翻翻。一定要記住結合相關教材來練習,不是拿起材料就翻,而且一定要有參考譯文,最好是名家的譯文。北外今年的風格稍有變化,四篇翻譯減為兩篇,一篇時事,一篇偏文學,還夾雜古文(孟子的四心說,百科積累過)。
考MTI一定要研究往年真題,洞悉命題風格,針對性練習。我當時就是先做真題再總結命題風格,進行一下真題預測,然后加強同風格文章的練習。當然也不能拘于一隅,可以適當練練不同風格,比如散文、小品文等。過于專業(yè)性的文章(科技翻譯、醫(yī)學翻譯)有志于北外的就不必考慮了。我暑假每天上下午各花兩個(至少)小時練習翻譯,晚上看一些翻譯理論書籍。十月份后每天一篇散文、一篇小品文(很短),然后讀讀政府報告的譯文、背背短語。到十二月就沒怎么練筆了,只是讀讀譯文,每周翻四到五篇小段落。MTI短語翻譯占30分,要想此門專業(yè)課得高分那么第一項的短語翻譯一定不能失分太多。我當時每天早上背短語翻譯,有自己從Chinadaily和平時閱讀中見到的新詞新語,后來背Chinadaily的新詞總結,大概112頁,從A-Z,比單詞好背。另外我還背了新東方中高口詞匯、各種經(jīng)濟術語、國際組織縮寫以及從不同的MTI輔導書上摘錄的新詞新語。這部分重在積累,而且要經(jīng)常復習,不然很容易遺忘或是弄混,尤其是縮寫。建議大家關注時事新聞,積累流行的網(wǎng)絡新語,做個有心人。考前一周我每天都進行一套真題模擬練習,以把握好考試時間。
我用到的書有:
二筆三筆教材及練習冊
英漢翻譯教程(張培基)
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葉子南)
非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2版(李長栓)
英漢翻譯簡明教程(莊繹傳)
中式英語之鑒(John Pinkham)
高級漢英語篇翻譯.修訂版(居祖純)
全國翻譯專業(yè)資格(水平)考試筆譯實務測試高分突破
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張培基)
散文佳作108篇
經(jīng)濟學家
政府工作報告
中高級口譯口試詞匯必備(汪海濤,邱政政)
Chinadaily新詞新語
翻譯碩士(MTI)英語翻譯基礎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2版
跨專業(yè)碩士翻譯碩士(MTI)英語翻譯基礎真題解析與習題詳解-第2版
熱詞新語翻譯譚.三(陳德彰)
專八翻譯150篇(華研外語)
漢語百科知識與寫作:之前一直很擔心百科,北外的百科真是天文地理無所不包,也沒有參考書目,只能看以往的經(jīng)驗帖來選擇書目。第一部分百科知識50分,共25個名詞解釋,不會太過專業(yè)化,多偏向文學、歷史、地理、政經(jīng)。每個解釋最好寫兩行以上,一行的最多一分。我當拿到試卷就沒停過筆,像政治一樣,滿滿的都是漢字,寫得手都酸了,也根本沒時間檢查。第二部分是應用文寫作,這部分不必花太多時間,注意以下格式和措辭、文風即可。第三部分大作文,北外的一般是命題作文,偏向議論文,闡述哲理。文章要有文采、邏輯清晰、字跡工整,不少于800字,最好也不要超過900字。我是從暑假開始準備百科與寫作的。暑假每天看百科書籍和公文寫作,現(xiàn)在覺得公文根本沒必要花那么多功夫。我自己備了一個筆記本積累百科詞條,寫了一半,400多條,都是高頻考點,今年就有好些都是我積累過、背誦過的。暑假每天都積累,都是百度百科上摘抄重點。當時每天早晚都背百科詞條和短語翻譯,背了五六遍。后來也在網(wǎng)上下了些金融術語和中外文化,不過還是自己的筆記最管用。
我的建議是:詞條不必背得一字不差,但是要能寫出要點,而且要聯(lián)系材料(試卷上有)。百科的書看了只能說有印象,能扯一點相關的,但最好要自己積累的(很費時間),打印的也行,不一定要背,但一定要熟到能寫出要點。應用文40分,我暑假看了一本很厚的書,也練了一些,不過到12月全忘了,還得依靠自己打印的一些材料來練習,感覺暑假都白花時間了,好桑心。大作文占60分,類似高考作文,舉舉例子、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即可。我從暑假開始每周都會寫兩篇文章,先寫北外真題,再找其他學校風格類似的題目寫,寫完自己修改打分,后來讓同學給我評析,多方聽取建議下次改進。百科我從暑假到考前一直都未間斷,和翻譯一樣,考前一周我寫了三篇大作文,讓同學給我打分。十二月中旬后我著重看了自己打印的應用文寫作資料,結果碰到的正好是自己暑假讀過、考前模擬過、又一直比較關注的新聞文體。
我用到的書有:
中國文化要略
中國文化讀本
不可不知的20xx個人文常識
世界歷史速讀
西方文化概論
百科知識(育明教育)(這本書不錯,知識點全)
中國文學與中國文化知識應試指南(特別適合考北外的孩紙)
應用文寫作(夏曉鳴)
1980-1984年散文選
辦公室公文寫作技巧及范例大全(不建議買,即貴又無用,還有些錯誤)
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第3版)
跨專業(yè)碩士翻譯碩士(MTI)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解析與習題詳解-第2版
B.翻譯碩士德語
北外的德語最難,參考書目就有三套,題型包括單選、完型、閱讀、翻譯。最難的部分莫過于漢譯德了。如果僅靠學校里學的來應付德語肯定是不行的。聽說今年北外日語很難,只有西語比較簡單。我二外是德語,所以重點講講自己的德語復習方法。暑假前小試身手,嘗試了一下北外的德語真題,頓時信心大大受挫,隨即瘋狂投入德語學習之中。我有個習慣,每次學校德語考試前都會把以前學的所有知識都溫習一遍,語法溫習兩遍以上,所以暑假前德語基礎還是不錯的,難點在于單詞。德語單詞比英語單詞難背,像我這種最不愛背單詞的人還是在德語面前屈服了。暑假期間我每天早上背《大學德語四級詞匯》,背《德語300小時》上的課文(結合語境才能記得牢),還愣是把四級詞匯書上的例句抄到筆記本上,晚上睡前再用手機看看詞匯和短語(沒辦法,只能來硬的了)。一本詞匯書就這樣被我翻了十多遍,好歹還是記住了不少單詞,完型、閱讀和德譯漢都能看懂了。事實證明:重復是成功之母!暑假兩個月我每天花四五個小時在德語上,早上背,上午學習《德語300小時》,下午抄例句,晚上再背單詞。后來《德語300小時》看完了就看《德語速成》,不過就看了20課,還翻了翻新求精初中級(同濟大學出版的,比較難)。
九月份開始回歸課本,我們學校用的是《大學德語》(高教社的),重點看了前兩冊,附帶看了第三冊,第四冊沒翻過。很多學校二外都指定《新編大學德語》為參考書目,但是個人覺得沒必要再去重學一套異曲同工的課本,高教社的前兩冊基本囊括了德語所有語法,特別是2、3冊課文很好,難度接近北外的德語閱讀。《德語300小時》上的練習我都寫完了,《速成》看過的也寫了,課本1、2冊上的語法復習了四遍,習題、課文均三遍,第三冊前面四課都是三遍,后面的看了語法和課文。300小時上的課文都背下來了,后面的語法也重點看了一下,另外還看了一點《德語語法解析與練習》(周抗美),中間有部分講功能動詞的一定要看,每年至少一題。漢譯德注意語法正確,基本達意即可。我當時都是練習北外德語真題上的翻譯,自己做然后向德語老師請教,受益匪淺。德語一定要每天都復習,不然學的全忘了,到考前我都一直在溫習單詞和語法。
我用到的書有:
《備戰(zhàn)大學德語四級考試:詞匯篇》
《德語300小時》
《大學德語》(高教社)
《德語速成》
《德語語法解析與練習》(周抗美)
《新求精德語強化教程初、中級》
大學德語四級考試模擬試題:修訂版(參考即可)
北外高翻考研經(jīng)驗 篇2
最近的感觸是,做任何事情都是要講究體系的,目標,節(jié)奏,階段,環(huán)境保證,評價標準,反思,道路調整一個都不能少。想了好久要不要把自己考試的經(jīng)歷放到網(wǎng)上,曾經(jīng)是為最要好的一位朋友寫的,因為她最終放棄了,總覺得我的這段文字留著可惜,放在這里也許會有人收益。這是我準備北外高翻的一些體會,也是我成長的一點記錄,在這里我的跟頭栽得最慘,不得不深刻反思自己的問題。我們這個時代,狂妄,自我膨脹是常態(tài),人們盲目自信,盲目崇拜不按常規(guī)出牌的牛人,瞽智眼于昏衢,匍匐九居之外, 這是很危險的。我因為摔倒了,撞的頭破血流,才被迫明白,規(guī)律是不能速成的,如果這篇文章的讀者能夠多一點清醒和反思,那就是萬幸了。
首先,要確定高翻需要什么樣的人,它考什么能力,什么知識,你缺的是什么,要提高什么。
第二,怎樣提高
第三,怎樣檢驗,調整方向
具體來說,真題是準繩,一共有四科,我們分別來看:
高級翻譯(4篇筆譯)
第一步,態(tài)度問題。
你要認識到,你的翻譯并沒有入門(注意,我說的是入門,不是高級階段)。我開始以為,翻譯只要把意思說出來就好了,翻得很隨意,自我感覺良好,但效果很差,分數(shù)更差。 我第二年沒上也是因為對輕視筆譯,以為沒什么好練的。態(tài)度是致命傷,如果你態(tài)度上不認為自己有什么好提高的,你就真的無論如何都提高不了了。高翻的備考之路我走得一波三折,從第一年的輕狂到第二年的偏激,再到最后碰得頭破血流才回過神兒來,分析自己的弱點,問題,在曉光的指導下開始制定計劃,做模擬考試,總結,分析,一路上跌跌撞撞,很苦,很難。
我說這個不是想嚇唬你,我是希望你頭腦清醒,做好分析計劃,下定決心,付出行動,認真對待。
好,解決了態(tài)度問題之后,我們來看具體的操作。
先說高翻的參考書,葉子南的《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莊譯傳的《英漢翻譯簡明教程》, 《中式英語之鑒》, 《非文學翻譯》。
為什么要看參考書? 這些書有什么用?我有沒有提高? 能不能體現(xiàn)在分數(shù)上?如果走得偏了,如何發(fā)現(xiàn),如何調整?
(我問的這些問題你在讀書的過程中也要反復詢問,反復思考)
第二步,翻譯入門,打基礎(2-3個月)
英譯漢:
總得來說,參考書解決的是一個入門的問題。我在上文中強調,態(tài)度最重要,你要意識到自己沒入門,光這樣說是空泛的,檢測一下才有直觀的感受。你在一切復習開始之前,自己翻譯一篇文章: preface to culture of narcissism 葉子南的第一篇,對照原文,你就會看到差距。 你必須要按照書中的標準要求自己,因為你的對手相當強大,雖然高翻真題看起來不難,但是高手能答135,而普通人能上110就不錯了,它是真正考能力的,所以你必須從有難度的練習開始。
高翻的三本參考書中葉子南是英譯漢的重點,每一篇都要按時間翻(1.5H),仔細研讀譯文,它有不同版本的譯文,要寫翻譯筆記,(注意,不是語言筆記,而是翻譯筆記),總結你為什么翻的和他不一樣,那個好,什么原因,是太過拘泥原文,還是根本就沒看懂。為什么理解會后偏差,為什么表達得不到位,是語義沒傳達出來,還是感情色彩,文化層面的東西沒翻出來,或翻得不盡如人意。翻譯筆記要做得細致,到位,分析要合理,有理有據(jù)。單獨準備個本子,定期去看,思考,調整,以便提高。
另外我推薦一本書,對我的啟發(fā)很大:《英漢翻譯技能指引》 劉宓慶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這本書的理論部分非常重要,但需要靜下心來琢磨。但看看目錄你就知道它有多重要了:
“練好翻譯基本功,對英語的理解力,漢語的表達力,擴大大知識領域,加強思維邏輯訓練,注意研究學習方法, 循序漸進,遵循科學的翻譯程序, 學習理論,培養(yǎng)技能意識, 學會使用工具書, 用欣暢的漢語翻譯外文——兼論翻譯審美,“欣暢三原則”, 譯文審美要求,技能和技巧,小處著手, 譯文操空的理論與實踐,啟發(fā)性點評練習”
張培基的《英漢翻譯教程》可以做輔助。莊絳傳的內容比較老,挑著看看就好。
漢譯英:
《中式英語之鑒》你現(xiàn)在看是一種理解,你做了一些英譯訓練之后再看又是一種理解。它是一種指導性,原則性的書,它指出翻譯常見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初學翻譯的人容易犯,高級翻譯也無法完全避免。如何從漢語中跳出來,得意忘言,把意思轉成流暢地道的英文,這是需要不斷探索的事情。
《非文學翻譯》的作者李長栓是高翻老師,講的例子比較實用。 適合剛開始時看。
你看看高翻的真題,看它的題型,考什么樣的類型的文章,怎樣把握方向。這非常重要。
參考書目中沒有合適的英譯訓練的書,
我借鑒以前高翻考第一的女生的經(jīng)驗,看了外文出版社的《英語筆譯實務3級》教材配套訓練,黃源深編的。 這本書的漢譯英非常符合高翻的題材,講得也很到位。
上海交通大學的中級口譯和高級口譯翻譯300題兩本書篇幅短小,題材和難度都很合適,我練了里面的漢譯英。
外研社的全國外語翻譯三級筆譯也可以,比較簡單。
《新編漢英對比與翻譯》 劉宓慶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xx-04出版)
這本書我在圖書館找到的,做了全書的筆記。它和英譯漢那本一樣,理論指導性較強,適合入門時候看。它能幫你把關,免了很多彎路。《非文學翻譯》看完再看它,很難。
另外,星光網(wǎng)站上的經(jīng)驗比較散亂,不成體系,你可以看看,但不要偏激,有些人認識不到位,或者沒怎么準備,靠運氣上去了,但你一定要按正規(guī)路子走,如果覺得那個經(jīng)驗上的書或方法好,想用,先到我這兒來驗證,盡量讓你少走彎路。
第三步,強化訓練和模擬考試(重點,5-7個月)
這時候就要看真題了。 每周考一次,從20xx年開始做,要嚴格按照考試時間做,體驗難度,時間壓力,心理壓力。這個其實是最難的,因為你從來都沒經(jīng)歷這種高強度的翻譯考試,抵觸情緒也是很正常的。You have to constantly put your ability to test. 始終處于一種應考的狀態(tài)。 人是有惰性的,你我也是如此,大家都喜歡呆在自己的comfort zone里面,不愿意面對自己的缺點,毛病,喜歡躲避,只喜歡表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而備考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盡全力暴露自己的問題,給自己找病,病找得越準,之后的路就走得越順,還要給自己開藥方,思考這么整能不能行,有沒有用,再去考試,去檢驗,去發(fā)現(xiàn)問題,去思考,整個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得偏廢,少了一步都不行。
對模擬考試(歷年真題)作用的認識
真題是最有指導意義的。(再次提醒,一定要每周考試,嚴格按時間走,以考試的心態(tài)盡力發(fā)揮,不能有絲毫胡弄)
1. 你通過考試檢驗備考的水平,調整備考的方向,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要記筆記,記錄你的分析過程,整理思緒,我們都有邏輯不清的毛病,需要落實到筆頭。
2. 要提醒的是,我們容易忽略考試節(jié)奏,時間壓力及碰到困難時如何應變的問題。考試的狀態(tài)和心理調整是十分重要的, 因為高翻有小分限制,專業(yè)課必須過115,實際上總分要求更高。這就要求你在3個小時內翻4篇文章,速度和準確性都很重要,太快了翻不好,翻好了就得琢磨,浪費時間,這個平衡是你在不斷的反復的訓練之中把握的。
還有臨場發(fā)揮的好壞,是可以控制的。在高水平的考試中,臨場發(fā)揮通常要占30%的成績,通常我們忽視它的作用,這給自己的考試增加了許多風險。通過真題模擬考試,你可以發(fā)現(xiàn)在臨場考試中存在的問題,才能保證和提高實際考試的分數(shù)。
20xx-20xx年真題加上08,09的復語同傳卷子共11套,(20xx-20xx年的題有答案),可以考11周。 中間可以穿插人事部二級真題,模擬題,全國外語《英語翻譯二級筆譯》真題19 套(外研社的,北外教授陳德彰的,有北外出題風格,非常有用,尤其是漢譯英。要按時間做。這本書我都一一考完了,效果很好。)
3. 在第二個階段中我介紹的書目在這個階段也有看,但是要以你的考試效果為準繩,發(fā)現(xiàn)自己哪方面有問題,調整方向,你自己看什么樣的材料更有針對性,自己做計劃,每周做五天的安排,一天考試,一天總結。
第四步,沖刺階段(12月份)
真題做第二遍,總結復習。掌握時間,節(jié)奏。
最好找一個人監(jiān)督你
綜合英語
看真題,閱讀,翻譯和作文。
和筆譯相通的方法我就不重復了,提醒一點,要端正態(tài)度做計劃,要常看經(jīng)濟學家,鍛煉閱讀速度和準確性,閱讀是要理解文章構架。寫作很重要,50分,今年考的是green house gases,看似簡單,但發(fā)揮起來沒有上限,有人寫了200字, 有人寫了4頁紙。之前我看了經(jīng)濟學家關于氣候變化大會的文章,寫得還算有理有據(jù)。
下面是我用過的材料,僅供參考
經(jīng)濟學家,重點是學習寫作,而非記憶生詞。
專八閱讀真題(很難,保證錯誤在5個以內更難)真題質量非常高,可以在后期做閱讀訓練
SAT 真題
GMAT 真題
GRE 真題
全國各大高校英語專業(yè)基礎英語真題
法語
我不擔心你學不懂,我擔心你輕敵。法語達到80以上很難,要求你的復習精益求精。
1. 基礎階段: 2個月
大學法語看完之后,孫輝的《簡明法語教程》上下冊一定要看,系統(tǒng)做筆記,整理語法。
專業(yè)課《法語》2,3 做配合,課文每一篇都要看中文譯文翻成法語,反復訓練,力求精準,直到一字不錯。
2. 做題。
北外真題
《考研法語必備》《法語語法800題》《法語詞匯800題》 記筆記
《簡明法語教程》《大學法語》課后翻譯題集中做,集中糾錯
政治
材料和老師占絕對性的因素,學生都很勤奮,但是如果指導思想錯了,盲目押題,盲目背誦,就會全盤皆輸。政治是有答題方法的,而且方法和思路比知識還重要。
市面上的輔導班:海文,海天,海大,文都,導航,領先等等都屬于地方性的,沒有權威。他們鼓吹的是知識的記誦,和老師的押題,這本身和政治考試方向是相抵觸的。你去做一下歷年真題,怎么答都是五六十分,就算你把所有東西都記住了,該錯的一樣錯。尤其是多項選擇題,想對一半都不容易。要對錯誤的選項下功夫認真分析,是知識的原因,還是對考題理解的偏差,我的多選出錯大部分是考題理解的偏差,而不是知識,這是我考完以后才認識到的。
這就需要觀念的轉變,你要提高的是解題的能力,不單單是知識。
強烈推薦啟航的材料:
紅寶書(必備)
歷年真題 (要模擬考試的,大綱改了也有價值)
提醒: 任汝芬的書千萬不要買,指導思想有問題
啟航:考研思想政治海選精編習題(最新大綱) 講解到位,有難度,量不大
啟航·考研思想政治大串講 最后30天復習用
啟航考研政治20天20題 大題押題,有相應網(wǎng)絡課程,講得很好
啟航·20xx考研沖刺最后五套題(思想政治) 模擬題,也贈送網(wǎng)絡課程。
北外高翻考研經(jīng)驗 篇3
今年報考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西方經(jīng)濟學專業(yè),政治64,英一78,數(shù)三130,專業(yè)課124,17位小伙伴進了復試。4月5日收到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匯豐商學院西方經(jīng)濟學專業(yè)擬錄取郵件后,整個人都是大寫的放松!今天打算認真總結一下初試和復試的備考過程,供學弟學妹參考,祝你萌研途順利。
▶擇校
每個人對不同學校的主觀感受不同,所以同樣的好學校(北大三院一心、清華五道口、上交安泰、上交高金、復旦經(jīng)院等等等等等)也未必合每個人的胃口。不同項目教學年限、師資、交換機會,不同的考題風格、差額復試比例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考量上述因素,匯豐商學院讀研需要三年,便有充裕的時間提升自己的硬實力,全英文教學對以后就業(yè)也優(yōu)勢滿滿,專業(yè)課考題偏計算不主觀,這正是我擅長的~也有助于通過做以前的真題來估分,復試公平公正公開也不需要提前聯(lián)系導師,聯(lián)系導師什么的正是我不擅長的。就這樣毫不猶豫地確定了匯豐。
▶初試
本科二本雙非,GPA3.54,六級565分,怎么說都只是個一般般的小考生,所以一戰(zhàn)384分(政治67,英一66,數(shù)學三129,專業(yè)課122)也一般般,排名21,前16名進復試,總覺自個兒遺憾多多,軟微20xx年不接受調劑,后來調劑到北京一985但思來想去這兒空氣太不適合長壽了,其他方面也離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差好遠,就決定二戰(zhàn)。按考試順序來說各科好啦。
政治
15和16兩年政治考試內容變化很大,但是對答案后發(fā)現(xiàn)我的分數(shù)還是那樣,估計要是提分也提不了兩三分,降分也降不了三四分。果然今年下降三分„原因在于單選和多選的錯誤比例,去年單選錯9個,多選2個,客觀部分37分,所以二戰(zhàn)我把精力著重放在單個知識點的識記,今年單選錯1個,不過多選錯8個TT,多選一個2分啊親„主觀題去年30分,今年30.5分,所以得選擇題得政治。政治沒學到家,對我這種理科生思維來說,只保證不拉分就好哈。
客觀題
9月大綱解析問世,大綱解析剛出來的時候聽了騰訊課堂app里“去年和今年大綱解析變動”的講解,是大綱解析審核人高浩峰講的,還算權威。新增的一般都是重點,可能會被考到要重點看書,重點記憶。
也同時開始聽張鑫對大綱解析的每章節(jié)的講解(可關注他的微博@張新考研001),覺得他講課都是干貨,很有體系,語速很快(不用二倍速啦~~)聽完他講的每一章就做高教出版社的《大綱解析配套1600題》,大概到了11月初這本書算是刷完了,速度算慢,自己適合這種一遍到家的學法,也有同學習慣刷書三遍其義自現(xiàn),所以因人而異咯~
學習每章時會在A4紙上整理框架和重點,(用白紙做筆記、打草稿,是因為考研的答題紙就是白紙沒有橫線,和期末考試的答題紙一樣),感覺總結一遍按自己的框架來,按章節(jié)、按時間軸把大事件、重要人物都記在本兒上,方便查閱,知識也變成自己的了,每次做題回憶的時候也是從筆記里面找答案,畢竟是門記憶學科,找年份、政策,手快真的很節(jié)約時間,比起在大綱解析里各種找,或者拿出手機百度百科結果手賤看下八卦新聞„要方便省心許多。
聽課刷題的同時,在大綱解析上也會用彩色筆勾畫重點和錯題的出處,單個知識點學得算扎實,所以在今年單選泄題的情況下我依然沒啥害怕的,單選錯了一題,很開心努力都有回報。11月各機構會出一些模擬題比如XX8套卷,XX5套卷,XX6套卷等,可以適量買,推薦肖秀榮的8套卷和才逸8套卷,兩人都曾是命題組組長,思路比較正。
12月會出押題卷,推薦肖秀榮的4套卷、才逸的4套卷、張鑫的6套卷,推薦的這些選擇題我都刷過一遍,這和考前做數(shù)學模擬不同,數(shù)學側重練手,政治側重押題。
主觀題
除了馬原,剩下4科(毛概、史綱、思修、時政)我只背了肖四,背兩輪,考前兩周拿到肖四,第一周:一天背一套,每套不超過3小時。背的程度就是像小學生背文言文,一字不差那種„畢竟有些理科森真的不會在考場上“隨便編編”還能編的八九不離十„
第二周即考試這周,每天鞏固一科,剛背完就要奔赴考場啦~馬原沒有背任何押題,自己總結了第二章和第三章的框架,按照框架背大綱解析(當然不是像背文言文那樣,否則我會吐啊,背關鍵句,基本一段總有一大堆是解釋這句關鍵句的),所以今年馬哲的大題點全答到了,很開心,不過也是意料之中。
雖然我不喜歡政治且政治很盲(就是不看書連猜都不會猜的這種)但是我認為這個沒有壁壘的背多分的學科還是不能給自己拉分,所以就這樣滿懷惡心的背完了。背后可謂成就感滿滿,感覺也會編了~建議晚上再惡心地回顧白天背的就更扎實了。也許你離dreamschool的距離就在背與不背的一念之間„„我每次就這么鼓勵自己的~
英一
一個單詞若是不能在一秒內想出它的意思,就是不認識,所以先從單詞說起,推薦劉一男的考研詞匯速記指南,它有配套語音可關注他的微博。二戰(zhàn)時英語復習流程如下:
【完型、閱讀和新題型】暑假做真題,做了近20xx年真題„„(這個龜速)9月開始做近20xx年真題,和近30年真題,做完會回顧錯題,會回顧生單詞,真題用的是張劍的黃皮書。
【翻譯】翻譯是專門弄了個本兒,每次翻譯完后對照答案批改打分,會把錯的地方對應英文補在我翻譯的中文旁邊以便復習的時候我再翻譯一遍之前譯錯的地方,題做多了語感和翻譯技巧自然就出來了。做翻譯題的時間是和客觀題一起做得,一套一套的做。
【大作文】10月初(并不早,作文想得高分要有走心的模板,閱卷老師說的~)開始寫自己的模板,會用考研真題、新概念3和4、托福作文的好句子,穿插網(wǎng)上、論壇、微信公眾號(考研軍火庫等)的各種模板,整理了兩套屬于自己的模板,一個是積極的,一個是消極的。然后開始用英語20xx年真題來套自己的模板寫了10篇大作文,全部背誦。
【小作文】整理了近20xx年的小作文,每一年的作文真題都是結合夏徛榮的作文30天30篇、朱偉的考研作文、王江濤的寫作素材、王江濤的高分作文、王江濤的滿分作文中給的真題范文,雜糅成了一篇自己的文章,然后買的那一堆作文書就不管了„作文少而精最好,多了也是負擔。
雜糅的過程也是發(fā)現(xiàn)自己寫作套路的過程,原則就是流暢自然大方,最后自己整理的也特別好背,第一天下午或晚上整理,第二天背誦。
數(shù)三
大一大二數(shù)學期末考試是98、99、98、96的樣子,不過數(shù)三不是學校期末考試,而是三門合在一起考,題型更靈活,大三這會兒重拾數(shù)學課本已經(jīng)沒有當時期末考的做題手感,而考研的確是得數(shù)學得考研,所以大三上半學期即10月開始報班學習,在每周日全天跟著考研輔導機構上數(shù)學基礎班,一直上到學期結束。
大三下學期開學上了幾次基礎課程就結束了,到了來年3月份陸續(xù)有些社團活動以及雜七雜八的小事情,慢慢悠悠看了課本,高等數(shù)學上下冊(同濟大學數(shù)學系編),線性代數(shù)(同濟大學數(shù)學系編),概率論和數(shù)理統(tǒng)計(浙江大學盛驟等人編)。
高數(shù)和線代基本每道課后題都做了,除非是特別不會考的沒做,線代也總結很多矩陣加減乘逆和其他許多公式和結論,還標記出了會誤以為是結論但并不是的,比如矩陣里(A+B)的逆不等于A逆+B逆,A+B的伴隨不等于A的伴隨+B的伴隨。
概率論沒做書上的課后題,不過對幾個具有可加性的分布(指數(shù)分布的min、卡方分布、正態(tài)分布等)的性質進行了總結,還有數(shù)三會考到的5個離散和3個連續(xù)型分布的記法、參數(shù)、分布律、EX、DX、矩估計、最大似然估計全部自己做出來列在筆記本上(畢竟20xx年
數(shù)三真題考過)。
暑假看課本做李永樂的復習全書(前期在做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的復習全書,粉紅色封皮。覺得總結的部分很繁瑣,做了兩章高數(shù)后換了大紅色封皮的復習全書,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大紅色封皮的那本言簡意賅,推薦)。線代部分既做了全書,也做了李永樂的線性代數(shù)輔導講義。
暑假過后課本基本結束,也復習了基礎班的筆記,全書做了2/5,開學后繼續(xù)做復習全書,遇到不懂得或者懂得不透的就翻課本。
11月初全書結束,線性代數(shù)輔導講義也看完了,開始做真題,做了近20xx年真題,用的是李永樂的真題解析,每套都認真總結哪里容易錯,為什么錯,把易錯點的相關題型在全書上找出來練練,全書一遍,沒有二刷n刷,畢竟有同學適合書刷三遍其義自現(xiàn),有人習慣一遍到家,這都沒關系,考得好P都是個方法,考不好方法都是個P,咳咳,雖然此話粗俗,卻有幾分道理。
12月做完了張宇的最后四套卷,感覺有些偏。因為沒有時間,而且400題難度有點大,400題只做了一套,這些都沒有刻意掐點做,就是盡可能快的做完,然而被虐死,誰做誰知道„做完后認真分析總結。之后就上了考場。
二戰(zhàn)時暑假看了課本,覺得收獲不大就看全書,覺得還是收獲不大就買了張宇的高等數(shù)學18講,收獲很大!尤其是求極限,這本書是數(shù)一數(shù)三合在一起的,所以很多求極限解題方法是數(shù)一的那套路,比如常利用泰勒展開求極限。對于數(shù)三的難題有開闊思路的作用。
后來又擼一遍全書,做了張宇8套卷和張宇4套卷,都是挑著做的。李永樂模擬6+2做了3套,覺得有點簡單但是風格和真題很近,推薦!整個備考過程把李永樂400題做完了,越虐越開心,越虐越簡單,后面幾套完全沒有前幾套那么難熬了,輕松做完錯誤也不多,400題有一點兒符合今年這種有點小難的風格,雖然官方說不存在什么大小年,也許是心理作用很多同學都覺著一年難一年又簡單,真是難以言說的奇妙感覺呢。
整個備考過程660我是根據(jù)自己薄弱的地方選做。就這樣上了考場。
專業(yè)課:經(jīng)濟學(宏觀和微觀)
20xx年官網(wǎng)指定的教材是范里安的微觀經(jīng)濟學現(xiàn)代觀點,多恩布什的宏觀經(jīng)濟學,薩克斯的宏觀經(jīng)濟學全球視角。20xx年微觀指定教材沒變,宏觀換成布蘭查德的宏觀經(jīng)濟學。然后通過做歷年真題會發(fā)現(xiàn)這些指定教材并不夠,我還看了曼昆的宏觀經(jīng)濟學,平新喬的微觀經(jīng)濟學18講(這倆本也是課后題、圣才配套書的題全做)。
羅默的高級宏觀經(jīng)濟學的第一章索羅模型那塊兒也認真看了做課后題,真題考過這本書的課后原題,所以當時那個重視啊,其他幾章粗略地看了下。(不同年份指定教材的版本不同,建議所有書籍都看最新版的)
二戰(zhàn)時7月開始范里安的、平新喬的、布蘭查德的這三本齊頭并進,每本教材的課后題都認真做(本來題就不多,沒理由不做呢),每科還做圣才的配套習題書,也是每題都做,書中有錯誤所以請帶著批判的眼光做題,有的題嚴重不符合匯豐的風格也可以忽略,大體上很受用,鞏固教材的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書中知識點的出題思路,也許會被以后匯豐的真題用上啥的,感覺老師比較懶,年年真題都有相似之處。
邊看書邊做筆記,寫的是知識的框架和總結,比如完全互補、完全替代或者擬線性偏好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對比什么的,規(guī)模報酬、規(guī)模經(jīng)濟、聯(lián)合生產(chǎn)、范圍經(jīng)濟這塊也梳理了一下,之前總是弄不清„自個兒畫個圖做個對比真相就出來了,有自己的理解、記在筆記里,梳理框架的同時還加深印象,缺點就是花費時間。每一章的教材看完就乖乖做課后題和圣才上的題。
10月中旬結束課本,也是一遍走完不會仔細二刷了,開始做匯豐20xx年真題,遇到不順的就過過筆記,順便翻翻課本,目錄十幾章的書被我分成了幾個板塊,
微觀分為6塊:
1)效用(偏好效用、直接效用、間接效用、價格變化對消費者的效應等)
2)風險問題(VNM效用函數(shù)、風險升水、風險規(guī)避,委托代理,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
3)生產(chǎn)者(利潤最大成本最小供給需求函數(shù)等)
4)市場(競爭、壟斷、古諾等)
5)博弈論(納什均衡策略性博弈廣延性博弈等)
6)福利經(jīng)濟學(一般均衡等)。
宏觀分為三塊:
短期、中期和長期。不同時期有不同模型,各模型的假設、推導過程和結論自己順順就差不多了。
▶復試
2月17日晚北大研招網(wǎng)放出了各專業(yè)所有考生的初試成績和專業(yè)排名,Excel表一出就是前排大神看排名,吾輩后排等線的節(jié)奏。按照準考證或者排名號找到自己的分數(shù)和排名后,基本能確定能否進復試,去年是后排等線的心情,今年換成看排名了。
著手開始準備中英文簡歷,中英文個人陳述,復試面試的問題基本從resume和PS里找,所以這兩份材料,尤其是英文版絕對真心對待啊,畢竟老師大都是外國的,中文寫的再6
英文不地道也是白搭。
寫完簡歷和PS后就3月初了,和一起進復試的高中室友相互修改這四份材料,熱心的肥兔群主也幫我修改了一下,之后把修改的這些多順順,看哪里會被老師問道,自己寫了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包括3分鐘和1分鐘版本的自我介紹,喜歡的學科以及對它的理解,對經(jīng)濟學的理解,為什么選擇PHBS,實習經(jīng)歷,數(shù)學建模競賽經(jīng)歷和大學期間的志愿活動,以及以后的職業(yè)規(guī)劃等等。
復試稿中英文寫了將近1W字,最后讓GMAT740的雯雯學姐(大學學姐)幫我修改稿子,順便用微信語音朗讀出來,讀了足足半個多小時,(讀著讀著串行了她應該累哭了„)語音語調真心好聽,謎一樣的聲音呢~聽音簡單,模仿不易。為了避免復試緊張,復試前一晚mock interview時丟掉稿子自由發(fā)揮啦~今年的復試問題都在準備的稿子內,也許問法不同但是轉換一下就可以直接對接問題啦,增加了復試的信心。
復試前和研友訂好了賓館,并且見面前一直在微信視頻通話mock interview,每天一次,進行了一周,上午我面她,下午她面我,和復試時間一致,確保進入狀態(tài),每次也是二十分鐘,只長不短。從最開始和同學一起說英語好羞恥><,到最后我們相聚深圳大學城在路上逛街都飚英文,真的是自己心理上一個莫大的跨越啊。。。
提前1小時從賓館出發(fā),步行20min走到匯豐大樓308簽到提交材料,提前3min在復試教室301門口候著,前一位面完出來,之后復試志愿者叫我進去,然后進門,把材料給志愿者,志愿者分發(fā)給各位老師,我就坐到了老師對面的小椅子上,老師前排有桌子便于他們記錄,我前面啥也沒有,簡直就是一覽無余。。我和老師距離兩米的樣子,所以強調一下坐姿坐姿。。
我:Good afternoon,professors.Please kindly allow me to make a self-introduction.寒暄一下之后就for my undergrad„balabala說了3分鐘,我說的時候他們在瀏覽我的簡歷,估計在找問題。
左三讓我講講證券公司機構銷售部的實習,我就把準備的說了些。
左五看我PS里的career plan說要考CPA,為什么考這啊,這和美國的會計準備有什么不同么?感覺答是答了,必然是答不同,但他想要的答案是哪里不同,這個問題沒答充分,好在老師也很nice,差不多了就沒在追問。
左二問我想當券商研究員咋還研究傳播和文化行業(yè),又沒有相關專業(yè)背景,咋研究。這正好也是我準備到的,就說是teamwork嘛,大家一起完成研究項目,各自發(fā)揮專業(yè)所長之類的。左二又追問我喜歡什么電影,我說喜歡Frozen,左三淺笑道All the kids like it.然后大家都笑了,左三問我原因,我說因為里面的music很棒,然后唱了一句。
左四要我再講講券商的實習經(jīng)歷,我就講研究員干啥干啥,研究報告咋寫,我實習的機構銷售部負責什么工作,但是還是想去研究部門,因為參加過數(shù)學建模競賽也是寫個paper把問題都闡述清楚,還獲了全國特等獎,我喜歡這種工作性質,我覺得這個很適合我,然后
說了一堆。。最后補充說這個工資也不錯,意味著自己的貢獻大嘛。
估計前面一堆學術問題老師聽暈了就記住了一個工資不錯,左一就追問,那你覺得工作不錯是多少錢呢,要是別人給你更高的工資你跳不跳槽。然后我就說還是看適不適合自己。。但是他們好像對我的回答并不滿意,問了我個啥,我說yes,左三就大笑說Yes?然后全部都笑了。。。可是我并不知道笑點在哪里,就歡樂的一起笑了。
面試結束出來之后對我后面面試的小伙伴說加油別緊張,老師挺好滴。
輕輕松松地從匯豐大樓出來,在回賓館的路上打開微信和一學妹說了下復試情況,回復了大學室友的微博留言。我的考研之路就只剩等待了。不管是心心念念的e-mail,還是奪命call,都總算走完,就回家默默祈禱了去了,順便看了太陽的后裔壓壓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