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考研上北大經驗談(精選5篇)
二本考研上北大經驗談 篇1
我叫孟,是xx人,本科就讀于xx省運城學院——一個四五線城市的小二本,這樣的學校有一個不同于三本的好處,就是學習氛圍還比較濃,大學四年沒有養成什么壞毛病,仍然可以坐下來安靜學習。
我決定考研是在20xx年4月份,本科專業是旅游管理,考研選擇了新聞傳播專業碩士。首先,我對這個專業很感興趣,在學校廣播站工作過,經常主持學校的晚會,喜歡寫作,喜歡表現自己;其次,我本科專業有學過企業管理方面的課程,與媒介組織管理有相通的地方,關于新媒體的利用研究,在旅游目的地營銷和旅游者出游決策的影響方面,本科課程打下了一些基礎;最后,專業碩士相對于學術性碩士難度小一點,畢竟跨專業,與科班出身的同學們比起來,專業素養還是差一點的。大家最好奇的肯定是,我為什么報北大,憑什么報北大,其實很簡單,我就是為了刷學歷,我就是要逼自己一把,非北大不上,而且,我絕對不會再考第二年。我不需要任何人告訴我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我只想用我的行動告訴所有人,一切都是可能的!
四月份我在網上查閱了相關書籍,開始著手準備一些專業書,專碩年限短,沒有指定書,我就根據一些師兄師姐的經驗指導不停收集,一直到復試前三天,只要聽到有關的著作,我都會拿來看,給大家總結一下。基礎的有國慶光的《傳播學教程》、許靜的《傳播學概論》、李彬的《傳播學引論》(增補版)、李琨譯的《麥奎爾大眾傳播理論》、謝新洲的《媒介經營與管理》。這些書都是特別基礎的,可以讓跨專業考生入門。關于傳播學研究方法的書籍有劉海龍的《大眾傳播理論:范式與流派》、風笑天的《社會學研究方法》、李琨的《傳播學定性研究方法》、陳陽的《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導論》、袁方的《社會學研究方法教程》,有關傳播效果研究的書籍有洛厄里的《大眾傳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約翰費斯克的《傳播研究導論:過程與符號》、吳靖譯的《媒介研究:文本、機構與受眾》,后期就可以看一些提升的陸揚的《文化研究導論》,還有《傳媒批判理論》、《傳媒文化研究》,《互聯網等新媒體對社會輿論的影響與利用研究》,勒龐《烏合之眾》、胡泳的《眾聲喧嘩》,另外《娛樂至死》、《身份與暴力》、《單向度 超真實 內爆》似乎是茶余飯后必讀的吧。北大的還有楊伯溆的《因特網與社會》、《平臺魅力與舞臺誘惑》、《全球化:起源、發展和影響》,謝新洲的《手機媒體》,《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網絡傳播概論》。新聞學方面的專業技能也要掌握,劉明華的《新聞寫作教程》和陳力丹的《新聞理論十講》很全。這些林林總總也是我一路摸索出來的,當時找不到資料的時候我就想,等我考完了一定要把我所知道的都貼出來。
專業課一的考試形式是五道論述,專業二是一道論述和一道新聞寫作,沒有名詞解釋也沒有選擇判斷,所以平時要在看書的過程中注意一些專業術語的掌握,切不可大白話。在后期自己要嘗試答題,思路要清晰,論文的格式,一條一條層次清晰,考試時就不至于因為緊張涂涂抹抹了。
除了兩門專業課,還有政治,英語二。雖然是黨員,但我是一個理科生,政治的知識幾乎空白,英語一直在堅持學習,但是基礎較薄弱,四級489,六級360。這就是我當時的現狀,而我的目標是北大,只有半年的時間,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總分380,兩門專業課240,兩門公共課240。
我報了七月二十號到八月十四號的強化班,以及十二月七號到十二年月二十二號的沖刺班。七月十四號我從山西坐夜車到了北京,感覺身體不舒服,在等待開學期間,到解放軍306醫院做了檢查,結果是右側乳腺纖維瘤,直徑一厘米,需要立即住院,可是手術需要排到七月底,我就是不做這手術我都不能不上課去,當時我媽嚇哭了,好說歹說,醫生給加了號。16號上午進行完一個小時的手術開始打點滴,晝夜不停,19號下午我回到賓館,20號,上身纏滿繃帶按時坐進了教室,老師們講課非常幽默,政治讓我聽起來很著迷,真想一下子把所有的知識都裝進自己的腦子里。英語從長難句開始,結合真題進行字斟句酌的學習,由于是前期,老師們都力求照顧到盡可能大范圍的學生,聽起來一點不費力,王江濤老師講課風格自由風趣,我對作文的害怕和打算要湊合了事的想法都一掃而光,我覺得我是可以拿高分的,這令我很鼓舞。那幾天唯一不舒服的就是教室很熱,老擔心刀口感染,隔幾天就要跑醫院復查。現在想起來,我很感謝當時堅強的自己。
課程結束后,我很珍視上課時做的筆記和老師提到的一些學習方法,回來后沒事就翻。單詞書用的是俞敏洪老師的,作文有老師印好的講義。我把之前盲目做的亂七八糟模擬題都扔了,買了近三十年的英語一真題,認真做,有時間就念,一方面找語感,一方面熟里面的單詞,只留下近三年的用來臨考模擬,剩下的最后做到了看到題就知道哪個類型的題,對應第幾段,考點是什么。從最初的四五十分到了最后模擬70(正負2分),其實說白了,這些真的是練出來的,跟智力沒多大關系。寫作,按老師說的背,在課上老師讓背的東西我一定要在規定時間背會,自己課下自制力差,課上再不聽老師的,那指定沒救了。政治我把教材一本本都拿出來看了一遍,最笨的辦法了,同學們都笑我,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要是一開始就看輔導書,我這輩子都不會搞清楚的,看完教材,結合輔導資料背了兩遍,沖刺班的時候老師總結的講義非常好,又記了一遍,最起碼心里覺得很踏實,其實我們緊張的原因絕大多數是因為沒有盡力。
九月份到十二月份,我每天都是六點半起床,八點之前進教室,晚上宿舍十一點熄燈,十點四十回去,中午休息四十分鐘,沒有周末沒有假期。前期給專業課的時間比較多,后期早上背政治和英語,專業課時間少了一點,但效率一定要高,不要吃吃喝喝看手機撩閑天兒,有時心情低落,就去操場念真題的閱讀理解原文。十二月份到考前,我住在外面,五點半起床,十二點半睡覺,中午休息半小時,早上喝咖啡,晚上喝濃茶。考試的時候很興奮,身體狀況很好,飲食正常,作息照常。考完后回家過年,仍然正常看書,不出門,謝絕一切名義的同學聚會,這段時間主要是練英語聽力,看專業書。考試結果政治63(不理想),英語二71,專業課一共253,總分387。公布成績后兩個星期就開始要復試了,我之前的準備是英明的。我提前五天到北京交材料,在賓館看書,每天只睡3小時,不給家里打電話,因為一張嘴就是專業書上的東西,滿腦子全是。復試當天,我覺得嘴不是自己的,說個不停。復試分為兩部分,第一天半小時的英語聽力,一共30個小題,合3分,第二天面試,開始是英語口語對話,問一些基本問題,學術背景,研究計劃等等,然后一共十道專業問題抽題回答,相當于一個小的論述題。 擬錄取結果復試完第三天就公示了,北大向來高效率。25個人,我排第6。我已經出離興奮,只是感覺繃緊的神經一下子放松了,然后迅速病倒了。
寫到這里,我覺得讓大家失望了,我沒有什么復習技巧,也沒有什么捷徑,
都是最笨的辦法,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當你走進凱程的教室,你一定要相信老師,不要固執著自己的想法,我們是為了考高分,只要能提高分數的辦法,就要去琢磨。
躺在床上回想這一年,我不覺得自己苦,我終于全力以赴地做了一件事,對得起自己了。
“如果在你的有生之年不能留下一些讓自己熱淚盈眶的日子,那么,你這輩子就白活了。”
同學們,加油吧,未來就牢牢握在你自己手里!
二本考研上北大經驗談 篇2
考入本科學校確實是絕望了一陣,感覺高中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學都去了很好的大學,自己也迷茫放縱了一段時間,整天泡在網吧,通宵,逃課。發生轉變是在大三結束時的暑期實習,當時去了家山東威海的公司,實習了3個月,深深感受到了奮斗的重要性。拒了公司還不錯的offer,回校開始準備考研。 人比較心高氣傲,覺得要考就考最好的,定的目標是北大,給導師寫郵件,回復說整個專業只招一個統考生,其他都是保送。家人得知消息后堅決的讓我報另外一所北京的211高校,可是我當時是豁出去了,最后報名時瞞著家人報了北大。
壓力還是很大的,當時制定的計劃每天基本是早8點半-晚10點,英語、數學、專業課交換的做,累了就換另一門,實在復習不進去就到操場跑幾圈,給自己加油。整個過程學習的累是次要的,主要是心理累。不能告訴家人;也怕被嘲笑,不能告訴周圍的同學。想到只招一個人,自己就沒有底氣了。
那時比較執拗的選擇相信:心誠則靈。如果我能考第一名,而且比第二名高很多分,那么別人就不會歧視我的本科。這當然是最好的結果,于是累的時候就會想想這個結果,繼續學習。
最后分數出來那天,我顫抖的點開網頁,發現自己是第一名,而且比第二名高近30分…… 后來,就來到了北大,開始了研究生生涯。
個人覺得非一本考名校,最大的難度在面試。歧視確實存在吧,這就像游戲中的Hard模式,我們能做的只能是分數盡量高,專業素養好,給面試官留下深刻的印象。
▶2.考研總體時間安排
▶前期準備
在六月份去實習前,我開始初步復習數學和英語。當時也沒有確定是否一定要考研以及考哪個學校,還沒有下定決心。復習也只是作為一個備用選項。當時數學的任務是把課本過一遍,課后習題基本解決;英語主要是記單詞,每天背一個單元的生詞。這一階段主要是改掉平時晚睡晚起和一些不良的作息習慣,培養良好的考研生活習慣,使自己進入狀態,為接下來的復習打下基礎。
在考研信息收集上,我去聽過一些考研培訓學校的免費講座,感覺沒有什么收獲。后來實習回來,確定考北大后,和北大的一個師姐聯系,她給我講了很多考北大的注意事項和怎樣復習,對我考研成功起了很大作用。這里提醒大家:對于考研信息的無知,大家不要擔心,實際上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情況。沒有必要聽那些免費的考研講座,你幾乎得不到任何有效信息,最好的辦法是查詢學校的官網和向目標院校的師兄師姐聯系。
▶系統復習
考研開始時給自己做了比較詳細的安排,從9月一直到12月。為了與考研安排相對應(考研是上午分別考政治/數學,下午考英語/專業課),我把政治和數學都放在上午復習,英語和專業課放在下午,晚上根據當天的任務完成情況復習(現在覺得沒有必要這么刻意安排)。
早上一般我是快9點到教室,因為那段時間壓力很大,失眠比較嚴重,幾乎每天都是一點以后才能睡著,所以早上允許自己多躺一會。中午11點半去吃飯,然后午睡,2點到教室。午睡也基本睡不著,只是躺著深呼吸。晚上復習到一半的時候回去操場跑步,鍛煉身體和緩解壓力。
系統復習是整個考研過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難熬的階段,對考研成敗幾乎起著決定的作用。一份汗水,一分收獲。我見到過很多人做了很多任務表、計劃書,但能完整堅持下來的比較少。希望大家能在這一階段堅持下來,一絲不茍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沖刺階段
從12月到考研前,我主要復習數學、英語、專業課之前總結的重點,一部分時間放在政治上。這一階段,學習的大部分任務除了政治外基本都完成,主要的是調整心態。前期復習不好的同學,這時都會很焦急,如果再加上心態不好,很多人就覺得考研沒有希望直接放棄了。考研和高考最大的區別就是你看不到自己的實力,也看不到對手的實力,沒有模擬考試來幫你調整自己,整個復習過程就是自己和自己的賽跑。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消除顧慮,全心全意搏擊。這個時期,可以多和朋友、家人溝通下,能夠得到心理安慰,緩解自己緊張的情緒。
▶3.各課復習
▶政治
花時間最少效果最明顯的科目。建議在11月開始復習,不要做太多模擬題,浪費時間,重點放在考綱解析上。我是先看書,看書累了就去做與考綱配套的練習題,不會的再回去看書,這樣反復練習。最后幾天會有各種押題試卷,可以買來看看,練習下,了解下大致的出題趨勢。
主要參考書:考綱解析及配套練習,十年真題。
▶英語
英語是最重要的一門,因為復習前就看了很多關于復習英語的心得,所以我果斷地放棄了做模擬題,完全以十年真題為主,反復做真題,分析真題,甚至把一些喜歡的文章都背了下來。直到考試前我一篇模擬題也沒做過。建議大家不要做模擬題,只分析真題,每一個單詞每一個句子都不要放過,真正地把真題當做課文來復習(個人意見,僅供參考)。考研做英語時就算你很緊張,你長期只做真題形成的那套思維模式與命題人一致,那種說不出的感覺會讓你選對。做模擬題如果質量不是很好,反而會干擾你的思路。 關于作文,考研英語大作文的主題就那幾種:教育、環境、文化等,大家可以每個主題找幾篇優秀范文背下,把經典的句子記下來,再做修改,變成適合任何主題的句式。再把這些句式總結分類,哪些做開頭,哪些做結尾,哪些做過渡。最后根據實際考試內容靈活用自己總結的模版,這樣不會和別人重復,而且很出彩。小作文的話不需要模板也不要發揮,只需要寫出要求的內容,符合對應應用文的格式就好了。簡潔一點,字跡要工整。
主要參考書:十年真題解析
▶數學
因為我考的是北大自主命題的高等數學,主要考高等數學,題目設置和方向與全國統考數學都有很大不同,所以沒有很對口的復習方法。
說說高數吧,學好微積分高數基本就沒有問題了。導數、極限、不定積分、定積分等概念可以從零開始學,就當自己什么也不會,不要一上來就背公式。試著從概念入手,從最簡單的部分開始,一步步推導公式,熟練之后再做題。最開始做題的過程中也要一步一步把公式推導出來。我做題時都強迫自己把基本的積分公式全部推出來,這樣可能剛開始比較痛苦,到后面會越來越熟練、越來越輕松。
建議大家以課本為基礎,多做多想多分析。打好基礎后,再開始做各樣的真題、模擬試卷。數學不練就手生,考試前一天都不能丟掉數學,一定每天都要做題、做題、再做題。
▶專業課
一般的學校都提供參考書,但不要僅僅局限于這些參考書,有時間可以去圖書館翻翻本專業的期刊,了解下專業的前沿動態;至于初試的真題大家可以在網上、各大搜搜,一般的真題都可以在上面找到。有的高校也會提供往年真題,可以和高校招生辦聯系。如果實在找不到,嘗試聯系目標院校的師兄師姐。 ▶4.關于跨專業考研
跨專業考研其實和本專業考研差別不大的,英語、政治都一樣,差別在于數學和專業課。
一般理工科都是考數學一或數學二
對數學要求比較高的,像計算機、電子、通信等專業考數學一,內容基本包括了大學所學的全部內容:高數全部、線代、概率。
對數學要求低一點的專業,像地質、測繪等非典型理工科會考數二(少部分是數三),內容包括高數大部分、線代大部分,不考概率。
其它經管類一般是考數學三。內容包括高數、線代、概率的大部分內容,涉及面廣,但難度比較低,認真復習考到140+沒有問題。
具體考哪一門報名的科目后會說明,考試的具體內容可以參考發布的考綱。
▶專業課
除了計算機、西醫等全國統考的專業外,其它專業課考試都是由所報的學校來決定,即使是同一專業報考的學校不同也會有很大差異。具體的話你可以聯系目標院校的師兄師姐,咨詢下每年專業課、錄取情況等等,一般都會很熱情的幫助你。
▶復試
我個人覺得跨專業的重點在復試階段。這主要取決于你考的專業和本專業之間的聯系,大類一般是理轉工、理工轉文比較容易,反過來比較麻煩。如果是在大類下的小專業,如計算機轉電子、機械轉自動化、金融轉會計等等,這些都問題不大。另外,是否招跨專業老師們也要自己的看法。建議大家還是先和目標學校導師聯系下,說明自己的情況。
最后一點,最重要的是信心。我見過很多專業跨度很大最后把本專業PK掉的。考研的路上,沒有絕對。如果做好了決定,就要相信自己一定行。送給大家一句話: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身在何處,而是去向何方。 每個人是不一樣的,適合于一個人的學習方法和經驗不一定就適合于另一個人。以上所說僅供參考。祝愿各位學弟學妹都能考入理想的學校!
二本考研上北大經驗談 篇3
今年報考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西方經濟學專業,政治64,英一78,數三130,專業課124,17位小伙伴進了復試。4月5日收到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匯豐商學院西方經濟學專業擬錄取郵件后,整個人都是大寫的放松!今天打算認真總結一下初試和復試的備考過程,供學弟學妹參考,祝你萌研途順利。
▶擇校
每個人對不同學校的主觀感受不同,所以同樣的好學校(北大三院一心、清華五道口、上交安泰、上交高金、復旦經院等等等等等)也未必合每個人的胃口。不同項目教學年限、師資、交換機會,不同的考題風格、差額復試比例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考量上述因素,匯豐商學院讀研需要三年,便有充裕的時間提升自己的硬實力,全英文教學對以后就業也優勢滿滿,專業課考題偏計算不主觀,這正是我擅長的~也有助于通過做以前的真題來估分,復試公平公正公開也不需要提前聯系導師,聯系導師什么的正是我不擅長的。就這樣毫不猶豫地確定了匯豐。
▶初試
本科二本雙非,GPA3.54,六級565分,怎么說都只是個一般般的小考生,所以一戰384分(政治67,英一66,數學三129,專業課122)也一般般,排名21,前16名進復試,總覺自個兒遺憾多多,軟微20xx年不接受調劑,后來調劑到北京一985但思來想去這兒空氣太不適合長壽了,其他方面也離自己的人生規劃差好遠,就決定二戰。按考試順序來說各科好啦。
政治
15和16兩年政治考試內容變化很大,但是對答案后發現我的分數還是那樣,估計要是提分也提不了兩三分,降分也降不了三四分。果然今年下降三分„原因在于單選和多選的錯誤比例,去年單選錯9個,多選2個,客觀部分37分,所以二戰我把精力著重放在單個知識點的識記,今年單選錯1個,不過多選錯8個TT,多選一個2分啊親„主觀題去年30分,今年30.5分,所以得選擇題得政治。政治沒學到家,對我這種理科生思維來說,只保證不拉分就好哈。
客觀題
9月大綱解析問世,大綱解析剛出來的時候聽了騰訊課堂app里“去年和今年大綱解析變動”的講解,是大綱解析審核人高浩峰講的,還算權威。新增的一般都是重點,可能會被考到要重點看書,重點記憶。
也同時開始聽張鑫對大綱解析的每章節的講解(可關注他的微博@張新考研001),覺得他講課都是干貨,很有體系,語速很快(不用二倍速啦~~)聽完他講的每一章就做高教出版社的《大綱解析配套1600題》,大概到了11月初這本書算是刷完了,速度算慢,自己適合這種一遍到家的學法,也有同學習慣刷書三遍其義自現,所以因人而異咯~
學習每章時會在A4紙上整理框架和重點,(用白紙做筆記、打草稿,是因為考研的答題紙就是白紙沒有橫線,和期末考試的答題紙一樣),感覺總結一遍按自己的框架來,按章節、按時間軸把大事件、重要人物都記在本兒上,方便查閱,知識也變成自己的了,每次做題回憶的時候也是從筆記里面找答案,畢竟是門記憶學科,找年份、政策,手快真的很節約時間,比起在大綱解析里各種找,或者拿出手機百度百科結果手賤看下八卦新聞„要方便省心許多。
聽課刷題的同時,在大綱解析上也會用彩色筆勾畫重點和錯題的出處,單個知識點學得算扎實,所以在今年單選泄題的情況下我依然沒啥害怕的,單選錯了一題,很開心努力都有回報。11月各機構會出一些模擬題比如XX8套卷,XX5套卷,XX6套卷等,可以適量買,推薦肖秀榮的8套卷和才逸8套卷,兩人都曾是命題組組長,思路比較正。
12月會出押題卷,推薦肖秀榮的4套卷、才逸的4套卷、張鑫的6套卷,推薦的這些選擇題我都刷過一遍,這和考前做數學模擬不同,數學側重練手,政治側重押題。
主觀題
除了馬原,剩下4科(毛概、史綱、思修、時政)我只背了肖四,背兩輪,考前兩周拿到肖四,第一周:一天背一套,每套不超過3小時。背的程度就是像小學生背文言文,一字不差那種„畢竟有些理科森真的不會在考場上“隨便編編”還能編的八九不離十„
第二周即考試這周,每天鞏固一科,剛背完就要奔赴考場啦~馬原沒有背任何押題,自己總結了第二章和第三章的框架,按照框架背大綱解析(當然不是像背文言文那樣,否則我會吐啊,背關鍵句,基本一段總有一大堆是解釋這句關鍵句的),所以今年馬哲的大題點全答到了,很開心,不過也是意料之中。
雖然我不喜歡政治且政治很盲(就是不看書連猜都不會猜的這種)但是我認為這個沒有壁壘的背多分的學科還是不能給自己拉分,所以就這樣滿懷惡心的背完了。背后可謂成就感滿滿,感覺也會編了~建議晚上再惡心地回顧白天背的就更扎實了。也許你離dreamschool的距離就在背與不背的一念之間„„我每次就這么鼓勵自己的~
英一
一個單詞若是不能在一秒內想出它的意思,就是不認識,所以先從單詞說起,推薦劉一男的考研詞匯速記指南,它有配套語音可關注他的微博。二戰時英語復習流程如下:
【完型、閱讀和新題型】暑假做真題,做了近20xx年真題„„(這個龜速)9月開始做近20xx年真題,和近30年真題,做完會回顧錯題,會回顧生單詞,真題用的是張劍的黃皮書。
【翻譯】翻譯是專門弄了個本兒,每次翻譯完后對照答案批改打分,會把錯的地方對應英文補在我翻譯的中文旁邊以便復習的時候我再翻譯一遍之前譯錯的地方,題做多了語感和翻譯技巧自然就出來了。做翻譯題的時間是和客觀題一起做得,一套一套的做。
【大作文】10月初(并不早,作文想得高分要有走心的模板,閱卷老師說的~)開始寫自己的模板,會用考研真題、新概念3和4、托福作文的好句子,穿插網上、論壇、微信公眾號(考研軍火庫等)的各種模板,整理了兩套屬于自己的模板,一個是積極的,一個是消極的。然后開始用英語20xx年真題來套自己的模板寫了10篇大作文,全部背誦。
【小作文】整理了近20xx年的小作文,每一年的作文真題都是結合夏徛榮的作文30天30篇、朱偉的考研作文、王江濤的寫作素材、王江濤的高分作文、王江濤的滿分作文中給的真題范文,雜糅成了一篇自己的文章,然后買的那一堆作文書就不管了„作文少而精最好,多了也是負擔。
雜糅的過程也是發現自己寫作套路的過程,原則就是流暢自然大方,最后自己整理的也特別好背,第一天下午或晚上整理,第二天背誦。
數三
大一大二數學期末考試是98、99、98、96的樣子,不過數三不是學校期末考試,而是三門合在一起考,題型更靈活,大三這會兒重拾數學課本已經沒有當時期末考的做題手感,而考研的確是得數學得考研,所以大三上半學期即10月開始報班學習,在每周日全天跟著考研輔導機構上數學基礎班,一直上到學期結束。
大三下學期開學上了幾次基礎課程就結束了,到了來年3月份陸續有些社團活動以及雜七雜八的小事情,慢慢悠悠看了課本,高等數學上下冊(同濟大學數學系編),線性代數(同濟大學數學系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浙江大學盛驟等人編)。
高數和線代基本每道課后題都做了,除非是特別不會考的沒做,線代也總結很多矩陣加減乘逆和其他許多公式和結論,還標記出了會誤以為是結論但并不是的,比如矩陣里(A+B)的逆不等于A逆+B逆,A+B的伴隨不等于A的伴隨+B的伴隨。
概率論沒做書上的課后題,不過對幾個具有可加性的分布(指數分布的min、卡方分布、正態分布等)的性質進行了總結,還有數三會考到的5個離散和3個連續型分布的記法、參數、分布律、EX、DX、矩估計、最大似然估計全部自己做出來列在筆記本上(畢竟20xx年
數三真題考過)。
暑假看課本做李永樂的復習全書(前期在做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的復習全書,粉紅色封皮。覺得總結的部分很繁瑣,做了兩章高數后換了大紅色封皮的復習全書,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大紅色封皮的那本言簡意賅,推薦)。線代部分既做了全書,也做了李永樂的線性代數輔導講義。
暑假過后課本基本結束,也復習了基礎班的筆記,全書做了2/5,開學后繼續做復習全書,遇到不懂得或者懂得不透的就翻課本。
11月初全書結束,線性代數輔導講義也看完了,開始做真題,做了近20xx年真題,用的是李永樂的真題解析,每套都認真總結哪里容易錯,為什么錯,把易錯點的相關題型在全書上找出來練練,全書一遍,沒有二刷n刷,畢竟有同學適合書刷三遍其義自現,有人習慣一遍到家,這都沒關系,考得好P都是個方法,考不好方法都是個P,咳咳,雖然此話粗俗,卻有幾分道理。
12月做完了張宇的最后四套卷,感覺有些偏。因為沒有時間,而且400題難度有點大,400題只做了一套,這些都沒有刻意掐點做,就是盡可能快的做完,然而被虐死,誰做誰知道„做完后認真分析總結。之后就上了考場。
二戰時暑假看了課本,覺得收獲不大就看全書,覺得還是收獲不大就買了張宇的高等數學18講,收獲很大!尤其是求極限,這本書是數一數三合在一起的,所以很多求極限解題方法是數一的那套路,比如常利用泰勒展開求極限。對于數三的難題有開闊思路的作用。
后來又擼一遍全書,做了張宇8套卷和張宇4套卷,都是挑著做的。李永樂模擬6+2做了3套,覺得有點簡單但是風格和真題很近,推薦!整個備考過程把李永樂400題做完了,越虐越開心,越虐越簡單,后面幾套完全沒有前幾套那么難熬了,輕松做完錯誤也不多,400題有一點兒符合今年這種有點小難的風格,雖然官方說不存在什么大小年,也許是心理作用很多同學都覺著一年難一年又簡單,真是難以言說的奇妙感覺呢。
整個備考過程660我是根據自己薄弱的地方選做。就這樣上了考場。
專業課:經濟學(宏觀和微觀)
20xx年官網指定的教材是范里安的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多恩布什的宏觀經濟學,薩克斯的宏觀經濟學全球視角。20xx年微觀指定教材沒變,宏觀換成布蘭查德的宏觀經濟學。然后通過做歷年真題會發現這些指定教材并不夠,我還看了曼昆的宏觀經濟學,平新喬的微觀經濟學18講(這倆本也是課后題、圣才配套書的題全做)。
羅默的高級宏觀經濟學的第一章索羅模型那塊兒也認真看了做課后題,真題考過這本書的課后原題,所以當時那個重視啊,其他幾章粗略地看了下。(不同年份指定教材的版本不同,建議所有書籍都看最新版的)
二戰時7月開始范里安的、平新喬的、布蘭查德的這三本齊頭并進,每本教材的課后題都認真做(本來題就不多,沒理由不做呢),每科還做圣才的配套習題書,也是每題都做,書中有錯誤所以請帶著批判的眼光做題,有的題嚴重不符合匯豐的風格也可以忽略,大體上很受用,鞏固教材的同時也發現了書中知識點的出題思路,也許會被以后匯豐的真題用上啥的,感覺老師比較懶,年年真題都有相似之處。
邊看書邊做筆記,寫的是知識的框架和總結,比如完全互補、完全替代或者擬線性偏好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對比什么的,規模報酬、規模經濟、聯合生產、范圍經濟這塊也梳理了一下,之前總是弄不清„自個兒畫個圖做個對比真相就出來了,有自己的理解、記在筆記里,梳理框架的同時還加深印象,缺點就是花費時間。每一章的教材看完就乖乖做課后題和圣才上的題。
10月中旬結束課本,也是一遍走完不會仔細二刷了,開始做匯豐20xx年真題,遇到不順的就過過筆記,順便翻翻課本,目錄十幾章的書被我分成了幾個板塊,
微觀分為6塊:
1)效用(偏好效用、直接效用、間接效用、價格變化對消費者的效應等)
2)風險問題(VNM效用函數、風險升水、風險規避,委托代理,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
3)生產者(利潤最大成本最小供給需求函數等)
4)市場(競爭、壟斷、古諾等)
5)博弈論(納什均衡策略性博弈廣延性博弈等)
6)福利經濟學(一般均衡等)。
宏觀分為三塊:
短期、中期和長期。不同時期有不同模型,各模型的假設、推導過程和結論自己順順就差不多了。
▶復試
2月17日晚北大研招網放出了各專業所有考生的初試成績和專業排名,Excel表一出就是前排大神看排名,吾輩后排等線的節奏。按照準考證或者排名號找到自己的分數和排名后,基本能確定能否進復試,去年是后排等線的心情,今年換成看排名了。
著手開始準備中英文簡歷,中英文個人陳述,復試面試的問題基本從resume和PS里找,所以這兩份材料,尤其是英文版絕對真心對待啊,畢竟老師大都是外國的,中文寫的再6
英文不地道也是白搭。
寫完簡歷和PS后就3月初了,和一起進復試的高中室友相互修改這四份材料,熱心的肥兔群主也幫我修改了一下,之后把修改的這些多順順,看哪里會被老師問道,自己寫了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包括3分鐘和1分鐘版本的自我介紹,喜歡的學科以及對它的理解,對經濟學的理解,為什么選擇PHBS,實習經歷,數學建模競賽經歷和大學期間的志愿活動,以及以后的職業規劃等等。
復試稿中英文寫了將近1W字,最后讓GMAT740的雯雯學姐(大學學姐)幫我修改稿子,順便用微信語音朗讀出來,讀了足足半個多小時,(讀著讀著串行了她應該累哭了„)語音語調真心好聽,謎一樣的聲音呢~聽音簡單,模仿不易。為了避免復試緊張,復試前一晚mock interview時丟掉稿子自由發揮啦~今年的復試問題都在準備的稿子內,也許問法不同但是轉換一下就可以直接對接問題啦,增加了復試的信心。
復試前和研友訂好了賓館,并且見面前一直在微信視頻通話mock interview,每天一次,進行了一周,上午我面她,下午她面我,和復試時間一致,確保進入狀態,每次也是二十分鐘,只長不短。從最開始和同學一起說英語好羞恥><,到最后我們相聚深圳大學城在路上逛街都飚英文,真的是自己心理上一個莫大的跨越啊。。。
提前1小時從賓館出發,步行20min走到匯豐大樓308簽到提交材料,提前3min在復試教室301門口候著,前一位面完出來,之后復試志愿者叫我進去,然后進門,把材料給志愿者,志愿者分發給各位老師,我就坐到了老師對面的小椅子上,老師前排有桌子便于他們記錄,我前面啥也沒有,簡直就是一覽無余。。我和老師距離兩米的樣子,所以強調一下坐姿坐姿。。
我:Good afternoon,professors.Please kindly allow me to make a self-introduction.寒暄一下之后就for my undergrad„balabala說了3分鐘,我說的時候他們在瀏覽我的簡歷,估計在找問題。
左三讓我講講證券公司機構銷售部的實習,我就把準備的說了些。
左五看我PS里的career plan說要考CPA,為什么考這啊,這和美國的會計準備有什么不同么?感覺答是答了,必然是答不同,但他想要的答案是哪里不同,這個問題沒答充分,好在老師也很nice,差不多了就沒在追問。
左二問我想當券商研究員咋還研究傳播和文化行業,又沒有相關專業背景,咋研究。這正好也是我準備到的,就說是teamwork嘛,大家一起完成研究項目,各自發揮專業所長之類的。左二又追問我喜歡什么電影,我說喜歡Frozen,左三淺笑道All the kids like it.然后大家都笑了,左三問我原因,我說因為里面的music很棒,然后唱了一句。
左四要我再講講券商的實習經歷,我就講研究員干啥干啥,研究報告咋寫,我實習的機構銷售部負責什么工作,但是還是想去研究部門,因為參加過數學建模競賽也是寫個paper把問題都闡述清楚,還獲了全國特等獎,我喜歡這種工作性質,我覺得這個很適合我,然后
說了一堆。。最后補充說這個工資也不錯,意味著自己的貢獻大嘛。
估計前面一堆學術問題老師聽暈了就記住了一個工資不錯,左一就追問,那你覺得工作不錯是多少錢呢,要是別人給你更高的工資你跳不跳槽。然后我就說還是看適不適合自己。。但是他們好像對我的回答并不滿意,問了我個啥,我說yes,左三就大笑說Yes?然后全部都笑了。。。可是我并不知道笑點在哪里,就歡樂的一起笑了。
面試結束出來之后對我后面面試的小伙伴說加油別緊張,老師挺好滴。
輕輕松松地從匯豐大樓出來,在回賓館的路上打開微信和一學妹說了下復試情況,回復了大學室友的微博留言。我的考研之路就只剩等待了。不管是心心念念的e-mail,還是奪命call,都總算走完,就回家默默祈禱了去了,順便看了太陽的后裔壓壓驚。
二本考研上北大經驗談 篇4
1、選擇階段,不僅是選擇考研,還有決定考研之后的院校、專業選擇。首先,對于是否考研,如果你有強烈的愿望,對研究生學習有濃厚的求知欲,那么我支持你考研。但如果你僅僅是因為看大家考了你就考,這種心態就是錯誤的,你甚至因此更迷茫。再來,選院校、專業對大多數同學來說會是一個猶豫不決的過程,也是一段心緒極易受干擾的時期。有的人看學習不錯的同學才報了個中上的學校,平時一般的同學反而報了一流學府,自己就無從選擇了。其實,對于平時成績,我個人覺得心理上要重視,但不能一味地僅以平時成績來考量一個人的學習實力,而只能將其作為一項參考指標,再結合自己的學習興趣和報考院校的特點做出合理的決定,切忌盲目攀高枝,也不能自怨自艾。拿我自己來說,當初許多同學勸我說,考研風險太大,尤其考名校的名專業,湘大法學的研究實力也是十分雄厚的,保送本校挺好。我也想過,在這里讀了四年,有熟悉的老師,適應的學習氛圍,一切都有良好的基礎。不過,人大是我從8歲就開始的夢,是我考入湘大法學院之時就立下的目標。而且客觀分析我平時的興趣和學習習慣,發現自己偏好于主觀理論型研究,這與人大考研的純主觀風格相符。更何況“人生難得幾回搏”,這股執念也是一直支撐我考研的力量。選擇專業也是如此,訴訟專業既不像民商那樣熱門,也并非我考試成績中最拔尖的課程,但確是我心之所屬、情之所鐘,當然也受到了我們院訴訟專業的許多優秀老師的深刻影響,這也是綜合考慮人大各專業錄取情況的最佳考慮。我想說的是,一旦做出選擇,就要堅持到底。
2、備考階段。有人說考研就是進入煉獄般的生活,好像時刻都在為迎接它所帶來的痛苦而準備著。在我看來,盡管考研復習是枯燥無聊的,但沒必要讓你自己被不快樂縈繞著。當你覺得快樂的時候,做什么都會有精神。掌握下面三件法寶,就可以快樂考研。
一要有堅強的毅力。在考研過程中,不管你復習得怎樣,我們都要經常問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是想要,還是一定要?如果是想要,我們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如果是一定要,我們一定能夠有方法得到。尤其有些不考研的同學在這段時間都忙著找工作、考公務員,這些肯定會成為宿舍臥談的幾大話題之一。這個時候很容易受他人影響,覺得考研前路茫茫,削弱我們堅定的意志。怎么辦?你可以和你的研友交流交流,互相幫助鼓勵;也可以在清寒的早晨跑跑步,吃你喜歡的東西或者聽一會兒你喜歡的音樂,不要總是扎在書堆里不出來。此外,和遠方為我們日夜牽掛的父母打個電話也是上上之選,有時他們的一句支持勝過千言萬語。我在考研中最感謝的就是我的父母,自打我下定決心考人大,他們就時刻提醒我不要東想西想,堅持自己所選擇的,他們永遠是我最堅強的后盾。我也不斷告訴自己,考研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是自我價值實現的一個過程,有理想和信念的支撐就能戰勝任何困難,以此來澆滅心頭那些蠢蠢欲動的火苗。
二要有強烈的自信心。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自信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沒有自信心,在復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就很容易產生迎難而退的念頭。依我的經歷,考研復習心路就是一個“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的循環過程。每個人都會有對未來的擔憂,但是最重要的是達到現在最近的目標,不斷給自己打氣,不斷地鼓勵自己:我們已經很努力了,肯定能成功,千萬不要被一時的困難嚇倒。當然,前提是你確實盡力而為了。尤其鄰近考試前無論你是復習得已經很全面了,還是感覺有些東西沒有復習到,在這段時間都會感覺情緒大起大落。不是很自信的人很可能會對自己的實力產生疑問,甚至在最后關頭產生放棄考試的想法。避免這種情緒波動的產生比較困難,但減輕影響還是有辦法的,給自已一段時間,好好把問題想清楚,利害關系理清了,心情就會平靜些;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很多時候壓力都是自己施加的;苦悶的時候,找知心的好朋友聊聊天,你會發現他們就是你心靈的驛站。其實,我的內心一直殘留著高考的陰影,曾一度否定自己這半年的努力,害怕歷史重演,害怕無言以對江東父老,但人生有很多次考驗,考研只是其中的小風小浪,“相信自己,你就是最棒的”。
三要有堅持到底的決心。很多人總在嘆息為什么成功從來不垂青于他們,其實是他們不明白,只有能夠堅持著走過失敗的人,終有一天才能抵達真正的成功。實際上,每年都有無數的考研者最后選擇了放棄,這里有很大程度的主觀心理因素。考研貴在堅持,特別是在最后的沖刺階段,經歷了從酷暑到嚴冬,每位備戰考研的同學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時間越來越緊,復習越到最后發現未知的知識越多,堅持更顯得彌足珍貴。這個時期,對每位同學的體力、心智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常常會出現患得患失、厭煩、疲憊、憂慮、害怕、自暴自棄等心里情緒,錯誤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到復習的效果,嚴重時導致前功盡棄。其實仔細想想,都已經付出這么多了,現在退縮豈不是浪費青春,何不做好最后的復習,輕裝上陣,把它當做一次練兵,說不定會有意外的驚喜。
復試和調劑階段。考完試就完了么?沒有,后面還有相當重要的工作需要完成。拿到初試成績,可能有好多同學的個別科或是總分在國家線附近徘徊。這時候千萬不能心灰意冷、喪失斗志,更不要盲目相信網上滿天飛的謠言,我們該做的就是穩定心態。我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初試成績下來,頓時愣住,砸在公共科目上,降分則喜,不降則悲。當時真的在復試、調劑、重考三者之間猶豫頗久,所幸及時冷靜下來分析今年考研初試情況和人大歷年復試線的浮動,一邊留意復試分數線的公布,積極準備復試科目;一邊搜索調劑信息,聯系可以調劑的學校。最終我是幸運的,人大降分了,我的準備也沒有白費。在準備復試時也有諸多問題需要,既不可“高興過早”,以為復試只是走個形式和流程,無足輕重;亦不可“擔心太多”,整天想著"要不要去找導師,托托關系,走走后門”。最關鍵的還是要以一種健康的心態來對待,只要準備充分,最后的勝利就在前方向你招手!即使需要調劑,也無需自怨自艾,一定要把握好這最后的機會,充分把握調劑的要求、程序以及明確自己要準備的。而且只要你足夠優秀,我相信母校的大門永遠向你敞開。
二本考研上北大經驗談 篇5
今年北外復試于3月30號結束,之前一直在等復試結果,查到復試成績,知道擬錄取后激動得難以入睡,畢竟自己實現了當初的誓言,如愿被北外高翻錄取。4月3號晚,霸氣的北外終于提前公布錄取結果了。也許各位會擔心復試的各種黑幕,但是我想說:北外很公平,唯才是舉。我本科是安徽一所普通一本,當時復試的有好多985、211的,像川大、廈大、中傳、復旦、同濟,但是最后我錄取了。高翻的復試比例是1:2,所以本科不好不要緊,關鍵是實力。
北外的MTI不同于其他學校,因為要考二外,初試要考三門語言:英、漢和第二外語。
我的考研準備時間是Mar.20xx—Dec.20xx,但完全投入是July1st—Dec.24th,頭尾六個月吧。
初試總分405:英語翻譯基礎128,漢語百科知識與寫作122,翻譯碩士德語83,政治72
復試面試:75.3,總成績:77.71,錄取結果:擬錄取。
考研一路走來得到很多幫助,剛開始也是讀著經驗貼過來的,深知考研不易,現在寫寫自己的備考經驗,希望為20xx年考研同學們助一臂之力。
一、初試
A.專業課
英語翻譯基礎:一直以來都鐘情于翻譯,所以練習從未斷過。之前有考中口和二筆,中口難度適中,二筆難度較大,建議從三筆考起。感興趣也可考BEC,高口筆試也不難,反正與考MTI并行不悖。考北外高翻的都知道專業課才是重點,進復試各科都有一定要求,且以專業課總分排名,所以一定要把專業課學好。我去年暑假前都在準備二筆,看了不少也練了不少譯界權威書籍,從暑假開始更是加強練習,每天至少兩篇。七月練英譯漢,八月漢譯英。想強調一點,翻譯練習務必動筆寫下,不能總抱著欣賞譯文的態度來學翻譯,實踐才能出真知。我當時都是先讀原文再翻譯,之后對照譯文找出差距,看看自己是措辭不當還是理解不到位,一些好的表達就記下來。我個人備有四個翻譯練習本,兩個已完全寫滿,筆記就寫在自己的譯文下方,還有一些練習心得,不時拿出來翻翻。一定要記住結合相關教材來練習,不是拿起材料就翻,而且一定要有參考譯文,最好是名家的譯文。北外今年的風格稍有變化,四篇翻譯減為兩篇,一篇時事,一篇偏文學,還夾雜古文(孟子的四心說,百科積累過)。
考MTI一定要研究往年真題,洞悉命題風格,針對性練習。我當時就是先做真題再總結命題風格,進行一下真題預測,然后加強同風格文章的練習。當然也不能拘于一隅,可以適當練練不同風格,比如散文、小品文等。過于專業性的文章(科技翻譯、醫學翻譯)有志于北外的就不必考慮了。我暑假每天上下午各花兩個(至少)小時練習翻譯,晚上看一些翻譯理論書籍。十月份后每天一篇散文、一篇小品文(很短),然后讀讀政府報告的譯文、背背短語。到十二月就沒怎么練筆了,只是讀讀譯文,每周翻四到五篇小段落。MTI短語翻譯占30分,要想此門專業課得高分那么第一項的短語翻譯一定不能失分太多。我當時每天早上背短語翻譯,有自己從Chinadaily和平時閱讀中見到的新詞新語,后來背Chinadaily的新詞總結,大概112頁,從A-Z,比單詞好背。另外我還背了新東方中高口詞匯、各種經濟術語、國際組織縮寫以及從不同的MTI輔導書上摘錄的新詞新語。這部分重在積累,而且要經常復習,不然很容易遺忘或是弄混,尤其是縮寫。建議大家關注時事新聞,積累流行的網絡新語,做個有心人。考前一周我每天都進行一套真題模擬練習,以把握好考試時間。
我用到的書有:
二筆三筆教材及練習冊
英漢翻譯教程(張培基)
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葉子南)
非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2版(李長栓)
英漢翻譯簡明教程(莊繹傳)
中式英語之鑒(John Pinkham)
高級漢英語篇翻譯.修訂版(居祖純)
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筆譯實務測試高分突破
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張培基)
散文佳作108篇
經濟學家
政府工作報告
中高級口譯口試詞匯必備(汪海濤,邱政政)
Chinadaily新詞新語
翻譯碩士(MTI)英語翻譯基礎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2版
跨專業碩士翻譯碩士(MTI)英語翻譯基礎真題解析與習題詳解-第2版
熱詞新語翻譯譚.三(陳德彰)
專八翻譯150篇(華研外語)
漢語百科知識與寫作:之前一直很擔心百科,北外的百科真是天文地理無所不包,也沒有參考書目,只能看以往的經驗帖來選擇書目。第一部分百科知識50分,共25個名詞解釋,不會太過專業化,多偏向文學、歷史、地理、政經。每個解釋最好寫兩行以上,一行的最多一分。我當拿到試卷就沒停過筆,像政治一樣,滿滿的都是漢字,寫得手都酸了,也根本沒時間檢查。第二部分是應用文寫作,這部分不必花太多時間,注意以下格式和措辭、文風即可。第三部分大作文,北外的一般是命題作文,偏向議論文,闡述哲理。文章要有文采、邏輯清晰、字跡工整,不少于800字,最好也不要超過900字。我是從暑假開始準備百科與寫作的。暑假每天看百科書籍和公文寫作,現在覺得公文根本沒必要花那么多功夫。我自己備了一個筆記本積累百科詞條,寫了一半,400多條,都是高頻考點,今年就有好些都是我積累過、背誦過的。暑假每天都積累,都是百度百科上摘抄重點。當時每天早晚都背百科詞條和短語翻譯,背了五六遍。后來也在網上下了些金融術語和中外文化,不過還是自己的筆記最管用。
我的建議是:詞條不必背得一字不差,但是要能寫出要點,而且要聯系材料(試卷上有)。百科的書看了只能說有印象,能扯一點相關的,但最好要自己積累的(很費時間),打印的也行,不一定要背,但一定要熟到能寫出要點。應用文40分,我暑假看了一本很厚的書,也練了一些,不過到12月全忘了,還得依靠自己打印的一些材料來練習,感覺暑假都白花時間了,好桑心。大作文占60分,類似高考作文,舉舉例子、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即可。我從暑假開始每周都會寫兩篇文章,先寫北外真題,再找其他學校風格類似的題目寫,寫完自己修改打分,后來讓同學給我評析,多方聽取建議下次改進。百科我從暑假到考前一直都未間斷,和翻譯一樣,考前一周我寫了三篇大作文,讓同學給我打分。十二月中旬后我著重看了自己打印的應用文寫作資料,結果碰到的正好是自己暑假讀過、考前模擬過、又一直比較關注的新聞文體。
我用到的書有:
中國文化要略
中國文化讀本
不可不知的20xx個人文常識
世界歷史速讀
西方文化概論
百科知識(育明教育)(這本書不錯,知識點全)
中國文學與中國文化知識應試指南(特別適合考北外的孩紙)
應用文寫作(夏曉鳴)
1980-1984年散文選
辦公室公文寫作技巧及范例大全(不建議買,即貴又無用,還有些錯誤)
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第3版)
跨專業碩士翻譯碩士(MTI)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解析與習題詳解-第2版
B.翻譯碩士德語
北外的德語最難,參考書目就有三套,題型包括單選、完型、閱讀、翻譯。最難的部分莫過于漢譯德了。如果僅靠學校里學的來應付德語肯定是不行的。聽說今年北外日語很難,只有西語比較簡單。我二外是德語,所以重點講講自己的德語復習方法。暑假前小試身手,嘗試了一下北外的德語真題,頓時信心大大受挫,隨即瘋狂投入德語學習之中。我有個習慣,每次學校德語考試前都會把以前學的所有知識都溫習一遍,語法溫習兩遍以上,所以暑假前德語基礎還是不錯的,難點在于單詞。德語單詞比英語單詞難背,像我這種最不愛背單詞的人還是在德語面前屈服了。暑假期間我每天早上背《大學德語四級詞匯》,背《德語300小時》上的課文(結合語境才能記得牢),還愣是把四級詞匯書上的例句抄到筆記本上,晚上睡前再用手機看看詞匯和短語(沒辦法,只能來硬的了)。一本詞匯書就這樣被我翻了十多遍,好歹還是記住了不少單詞,完型、閱讀和德譯漢都能看懂了。事實證明:重復是成功之母!暑假兩個月我每天花四五個小時在德語上,早上背,上午學習《德語300小時》,下午抄例句,晚上再背單詞。后來《德語300小時》看完了就看《德語速成》,不過就看了20課,還翻了翻新求精初中級(同濟大學出版的,比較難)。
九月份開始回歸課本,我們學校用的是《大學德語》(高教社的),重點看了前兩冊,附帶看了第三冊,第四冊沒翻過。很多學校二外都指定《新編大學德語》為參考書目,但是個人覺得沒必要再去重學一套異曲同工的課本,高教社的前兩冊基本囊括了德語所有語法,特別是2、3冊課文很好,難度接近北外的德語閱讀。《德語300小時》上的練習我都寫完了,《速成》看過的也寫了,課本1、2冊上的語法復習了四遍,習題、課文均三遍,第三冊前面四課都是三遍,后面的看了語法和課文。300小時上的課文都背下來了,后面的語法也重點看了一下,另外還看了一點《德語語法解析與練習》(周抗美),中間有部分講功能動詞的一定要看,每年至少一題。漢譯德注意語法正確,基本達意即可。我當時都是練習北外德語真題上的翻譯,自己做然后向德語老師請教,受益匪淺。德語一定要每天都復習,不然學的全忘了,到考前我都一直在溫習單詞和語法。
我用到的書有:
《備戰大學德語四級考試:詞匯篇》
《德語300小時》
《大學德語》(高教社)
《德語速成》
《德語語法解析與練習》(周抗美)
《新求精德語強化教程初、中級》
大學德語四級考試模擬試題:修訂版(參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