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的皇帝劉邦,如果說是個平民天子,那么,明朝的皇帝朱元璋,實際是出身于一個叫花子,應該說是個叫花子天子。他幼年時家境貧窮,父兄相繼死去后,因無以為生,朱元璋投到皇覺寺做了一名和尚,到處化緣,四處流浪。他歷盡了人世間的苦難和艱辛,也鍛煉了他堅強的意志和健壯的體魄。后參加了元末郭子興的起義軍,慢慢起家。他的糟糠妻子是郭子興的義女,家居淮西,也出身貧寒。那個時候的女人以裹小腳為美,但她是窮人,沒條件裹小腳,所以生就的是一雙大腳板。當時一般認為大腳是丑的,但是,朱元璋能娶上個媳婦就不錯了。兩人相依為命,是恩愛的夫婦,他能嫌棄她嗎!后來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后,就立即冊立她為皇后,就是中國史上唯一著名的大腳馬皇后。盡管貴為皇后,但皇后的那雙大腳還是為世人所譏笑。
有一天,朱元璋皇帝身著便衣,到城南一帶私訪。走到東城區東牌樓附近,見不少人圍著墻上的燈謎,七嘴八舌地在猜測議論。朱元璋走近一看,原來謎面上畫著一個大腳婦人,懷抱一個西瓜,打今一名人。大家議論紛紛,都猜不著。一個書生模樣的人笑道:
“婦人懷抱西瓜,意為“懷西”,可以會意為“淮西”,說明此婦人是淮西人。生著一雙大腳,是指當今的馬皇后,她不正是淮西人嗎?哈哈。”
掀開謎底一看,果然是馬皇后。于是,大家哈哈一笑。有一個老人還接著說:
“老頭的皇后可是個賢德之后,她那雙大腳幫老頭穩坐江山哩!”
朱元璋一聽,火冒三丈。他想,好哇,拿皇后打趣,開玩笑,還竟敢稱當今的皇上為老頭,是可忍孰不可忍!回到宮中,就大聲下令道:
“來人,給我把東城區的這批刁民抓起來,通通殺了!”
就這樣,遂引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大腳風波。
朱元璋,是以殺人見稱的,動不動就殺,他說這話可不是說著玩的。他今天要殺掉整個東城區的所有居民,這可不是件小事。把皇后也驚動了。她趕忙過來問個究竟。當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以后,她勸皇帝說:
“當初你在懷遠兵敗負傷的時候,追兵在后,你無法行走,是我這雙大腳背著你才脫離了險情。不然,你哪有今天?我這雙大腳誰人不知?哪個不曉?這雙大腳也沒虧待了你。那時人們稱我大腳娘子,你也沒生氣,今天是怎么了?”
“今天我貴為天子,和從前怎么能相比?”皇帝不以為然地說。
“民不教不知義,這事得從定禮儀、正民俗開始。頒令于天下,百姓能不聽嗎?”皇后繼續勸說。
朱元璋沒文化,聽了皇后的話覺得有理,于是氣也就消了,也救了一方百姓的性命。
馬皇后知書明理,她的那雙大腳,人們以為丑,她卻不這么看。這在明朝,真是難能而可貴。正像她所說,朱元璋之所以有當皇帝的這一天,就是靠了她這雙大腳,背他脫離了險情。可見,這大腳有用呀。可人們為什么偏偏要裹小腳?為什么要把一個正常的人腳變成一個小腳的殘廢呢?這個罪魁禍首就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末帝李煜、李后主。
有道是,“不愛江山愛美人”。對了,這個李后主就是這么一個愛美人,不愛江山的人的風流皇帝。他當了南唐的皇帝,除了天天和美人在一起吃喝玩樂,就是寫詩填詞,其他全不管。后主所寵愛的一個宮娥叫窅娘,善跳《采蓮舞》,這個舞蹈是根據唐代詩人王昌齡的《采蓮曲》改編的。于是,窅娘跳舞,后主朗誦王昌齡的詩:“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混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一唱一和,就這樣天天行樂。后來,后主忽然想到南北朝時,南朝齊的風流皇帝蕭寶卷信奉佛教,用金片做成朵朵金蓮花,貼在地上,讓所寵愛的潘妃身穿長裙,腳下踏金蓮花翩翩起舞,名為《步步生蓮花》,甚是瀟灑。這事喚起了他的奇想。他也要造金蓮花讓自己寵愛的宮娥在上面跳舞。為了超過蕭寶卷,李煜又別出心裁,用薄金片打造六尺高的金蓮花,讓窅娘在金蓮花上跳。這金蓮花六尺高,可不容易跳。一雙大腳根本站不住。于是窅娘就想到了裹小腳,日夜苦心練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日久天長,她居然能在高六尺的金蓮花上跳舞了,而且一跳成功,小腳舞轟動了整個宮廷,都一致認為美。女人不是愛美嗎?于是,從這時起,小腳就成了女人的一美,上行下效,從宮廷到民間很快就傳開了。南唐滅亡了,可是裹小腳的歪風并沒有隨之而滅亡。它被傳了下來,直到了近代的“五四運動”,這才算敲響了裹小腳的喪鐘,但是,它卻已經害了中國婦女十幾個世紀!
※本文作者:chi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