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南丘陵的晚秋,陽光明媚,天高氣爽,大地也顯得遼闊空曠,各種早秋農(nóng)作物都收獲了,田野上只剩下一片片收割莊稼后的茬子,遠(yuǎn)遠(yuǎn)看去,就象水彩畫家遺忘在原野未曾收走的一幅已經(jīng)完成的畫作。
然而,此時正是南鄂大地桂花飄香之際。
一行人到桂花之鄉(xiāng)探勝,領(lǐng)略桂鄉(xiāng)風(fēng)情,距離桂花鎮(zhèn)還有二三里路,便有一股濃濃的沁人心脾的清香隨著風(fēng)兒飄飄忽而來。再往前走,那桂花襲人的香氣,馥郁的芬芳,沁人肺腑。我們順著一條標(biāo)準(zhǔn)旅游通道進(jìn)入一個小山口,這里有一座亭子,被四周碧綠的桂花樹叢包裹著,這里除卻風(fēng)景迷人,仿佛整個空氣都由醇厚濃郁的桂花香味組成,吸一口便叫人醉了。
花工們正在忙著采集桂花。
“你們來得正是時候,再過幾天花汛就過去了”。
說話的人是我的朋友,一位身材驕健,有著一股山里人特有的粗獷氣息的大漢。他指著山坡上一大片蒼翠蔥郁的桂花樹對我們說:
“走吧,我?guī)銈內(nèi)タ纯椿ü兪窃鯓硬墒展鸹ǖ摹薄?br>“敢情,那當(dāng)然好”,我們笑談。
大漢朋友領(lǐng)著我們拐向一條蜿蜒的小路,向山坡上走去。
桂花鎮(zhèn)原名“柏墩”,因這里盛產(chǎn)桂花,且栽培歷史悠久,又是國家旅游局命名的:“中華桂花之鄉(xiāng)”,固而更名為今日“桂花鎮(zhèn)”!豆鸹ā粪]票就是以這里的桂花為素材設(shè)計的,也是在這桂花鎮(zhèn)首發(fā)的。這里的桂花聞名海內(nèi)外,眼下正是采桂佳期,哪能錯過,再者說我們以前也是只聞桂花香,未曾見得采花時,欣然前往。
我們登上一條石砌的山道,兩邊山坡上的石坎梯田里,聳立著一棵棵蒼勁挺拔的桂花樹,翠綠的樹蔭,密密濃濃,特別是那樹葉兒,就象是碧玉雕的一般,蒼翠悅目。隨著那石坎梯田一級級的高上去,郁郁蔥蔥的桂花樹蔭也一層層地高上去,有如碧云般稪蓋著整個山坡,煞是壯觀。
“原來桂花的香味竟也這樣濃烈”,我不由自主地說。
“整個桂花鎮(zhèn),幾千畝山地、梯田,百萬多株桂花樹,一下全都開花,那還能不香,就是花全都采光了,也能香上半個把月”,大漢自豪地說。
一會,大漢笑道:
“我們這里不但空氣是香的,就連那池塘、小溪的水也被染香了。說來你們還別不信,我們這里的俊姑娘、俏媳婦,無論是坐在公共汽車,還是進(jìn)城走在大街上,人們從她們身上散發(fā)出來的桂花香味,馬上就能猜出他們是從桂花鎮(zhèn)來的”。
說完,大漢哈哈大笑,那笑聲生生抖落一樹桂花,見我們一臉“羨慕”,大漢更加驕傲地說:
“我們這里的姑娘進(jìn)城,一位城里姑娘聞到她身上的香味,以為是某種品牌的香水,硬拉著問是什么牌子的香水,在哪里能買到”。
“別說了,我們都信”,我有些“忌妒”了。
大漢充滿激情與詩意的話語里浸透著對桂鄉(xiāng)濃烈的情感。
我們走進(jìn)石坎梯田的綠蔭深處,在一棵古桂樹前停下,大漢過來介紹說:“這是一棵桂樹王,樹齡已有600多歲了,現(xiàn)在還在開花”。我們順勢望去,只見那桂樹枝條的葉掖處,整個樹身披掛著一簇簇,一撮撮光燦燦金黃色的小花,深烈的香味直往人的臉上撲來。
“這是金桂,香味濃,產(chǎn)量高;這是銀桂,花色淡雅,花形也美,香味持久;這是丹桂,花色橙紅,艷麗,不過香味不如前兩種桂花濃烈”,大漢如數(shù)家珍,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我正納悶,桂花的花期這么短暫,這漫山遍野的桂花在如此短短的幾天時間,花工們?nèi)绾尾杉眠^來。
大漢笑道:“如今這里是旅游熱點地區(qū),一年四季都有游客,特別是這桂花盛開之時游人更多,那些花工們準(zhǔn)備了大量采集桂花的設(shè)備,游人來了,他們不但觀花賞花,還動手采集桂花,你說這不是一舉兩得的事,兩全其美嘛”。
仔細(xì)一瞧,從他們笨拙的姿態(tài)上,看出了許多是來自城的“采花人”,那些城里的姑娘、小伙哪見過如此壯觀的場面,個個高興得孩子似的,姑娘銀玲般的笑聲把山野都驚擾了。
從桂花園出來,走下山坡,來到一處桂花加工作仿,好大的一個桂花加工廠,如花似玉的姑娘、媳婦們在這里用她們靈巧的雙手選摘著剛從樹上采集下來的桂花。
※本文作者:黃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