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沒有更多奢望,只想擁有一只真正屬于自己的萬花筒,一個完完全全隨我所變的繽紛世界,那是一個夢!
人故為人,誰都經(jīng)過弱小無奈的年齡。記得小時候,問姆媽要點錢非常難非常難,總得看她的臉色,如果碰到姆媽難得的好心情,就可能得到幾分錢,爾后我瞅準機會穿過大院的三井三廳,在如鳥翼煽動般的人群里尋找那個賣萬花筒的小跳擔。
陽光如注的夫子廟前,我像追夢一般,極力尋找著少時的路、少時的風景和少時無暇的夢,幾十年的夢,一次又一次蕩過年輪的褶皺。
當年榨甘蔗、擺萬花筒的地方早已變成了一間間小鋪面,出售著幾乎一類的商品:中下檔的時裝、雨花石、石粉再制的各色花球、掛飾等等,叮鈴鐺啷,琳瑯滿目。當游人還在三米遠時,攤主便熱情洋溢、笑容可掬,說著同一句話:“來來來,需要什么?隨便挑……可以便宜、可以便宜……”討價還價,已成為當今南北時興的商業(yè)游戲,在夫子廟前同樣不例外。你如果挑了一番后而不買,攤主桃花映春風的笑容立馬陰云密布,甚至還冷冷地給你幾句,你的興趣就會大減!
夫子廟前千篇一律的小鋪、商品,使我迷了曾經(jīng)熟悉的路。在向一位姑娘問路的同時,順便打聽在南京如何劃價的學問,漂亮文靜的江南女子告訴我:“你可以大幅度往下砍百分之五十到六十。”姑娘笑盈盈地,細聲柔語。我感激她的坦直。最后,真的和那些店主砍到了不能再砍的價時,買了些雨花石一類的小商品,把它們帶到了北方送給朋友。
同是秦淮河,同是夫子廟,兒時的風光已經(jīng)消失。一去不再復返。
時光能遷徙許多該遷和不該遷的東西,夢的重合將在你不經(jīng)意的一瞬間發(fā)生。
追夢、圓夢,為父母、為自己,終于圓了再回南京的夢,兒時留下的夢卻追不回來了。
秦淮河畔,我重溫著大院里的故事、夫子廟前熱鬧之中的寧靜、甘蔗水甜甜的日子和萬花筒變幻莫測的兒時天空。
翌日,我告別了南京,再次把真情和希望留給了秦淮河。
※本文作者:百合的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