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宋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意象之一。詞者鐘愛之,或許是因為酒與人們的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吧,君不見,墨客騷人喜歡飲酒做詩,江湖俠客也喜以酒會客。酒既可以用來表達灑脫豪邁的胸襟,也可以用來表達黯然銷魂的愁情別緒:久別重逢、金榜題名、花前月下,此等快意之時,焉能無酒?故人遠去、無顏江東、孤身他鄉,念此時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濁酒
濁酒在宋詞中俯拾皆是。那么,什么是濁酒呢?濁酒是與清酒相對的。一種說法是,濁酒是指沒有濾過的酒,或者因為技術不高,純度不夠,從而不夠清澈。也有說法,古代時候釀的酒都是米酒,里面大多有很多沉淀物,所以有濁酒之說。到了周代,就有了相對完善的制酒工藝,有了專門從事釀酒的人(酒人)和相應的官吏(酒正)。此時的酒有三酒五齊之分。“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周禮注疏》),事酒為因事之釀,時間很短;昔酒是可以短時儲藏之酒,稍醇厚一些;清酒則冬釀夏熟,為當時酒中之冠。“辨五齊之名,一曰泛齊,二曰醴齊,三曰盎齊,四曰緹齊,五曰沈齊”(《周禮注疏》),五齊是五種不同成色的酒,泛齊為酒糟浮在酒中,醴齊是滓、液混合,盎齊是白色之酒,緹齊是丹黃色之酒,沉齊是酒的糟、渣下沉。此五種酒是相對于清酒的濁酒。
最初濁酒的典故約應出自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對好友山濤勸他出仕說了自己的許多不便,然后說:“今但愿守陋巷,教養子孫;時與親舊敘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愿畢矣。”嵇康以此表明自己不羨慕榮華富貴,只要有簡單的物質享受,能夠和子孫親人安享天倫之樂即可。
由此不難知道,濁酒并非質量很好的酒,甚至可能是質量較差的酒。這種濁酒,便成了物質生活簡單的象征,所用寓意也頗為廣泛。一則可以反映惡境之下的悲壯情懷,二則可以描繪雖為濁酒卻絲毫不減情致意趣的心境,三則還可以體現慨嘆美好不再的憂愁,等等。
——悲壯
濁酒在邊塞詞中多添了一份英雄氣概。范仲淹在其著名的《漁家傲》一詞中有“濁酒一杯家萬里”的蕩氣回腸之句,濁酒恰是邊塞軍旅生活條件低劣的寫照,自是與家中的舒適無法相比。在雄渾沉郁的詞句中,在涇渭分明的對比中,我們依稀可以看到已過半百之年的老將軍,端著一杯渾濁的酒,看著身邊不能入眠的將士,想起遠在萬里之外的家鄉,內心的沉郁一展無遺。然而邊患未平,歸去談何容易?壯志未酬和思鄉憂國的滋味一起涌上心頭。
漁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邊塞詞中濁酒多表現的是悲壯與沉郁。張孝祥的“一尊濁酒戍樓東,酒闌揮淚向悲風”則更多的是邊關將士的悲壯!鎮守邊關,唯有濁酒可以解心中為國征戰的情愫,飲罷迎面而來的風也多了幾分悲壯的色彩。其中的“一尊濁酒”用的便是范仲淹的典故,兩相對比讀來,邊塞軍旅生活的悲壯如同親受。
——灑脫
楊慎《臨江仙》“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字一字讀來,感受到的無不是作者樂觀灑脫的情懷。故友相逢,慶賀只需要一杯濁酒。故友知心,不在乎外在的形式,一杯濁酒就足以將所有的世事變幻一起飲下,這便是飲酒之人的灑脫、豪邁。
臨江仙/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句“一壺濁酒喜相逢”與李叔同(《送別》)的“一壺濁酒盡余環”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樂觀豁達傲視俗塵的心境,正是古代士子文人所夢想所追求的。呂勝己《木蘭花慢•殘紅吹盡了》“回首當年一夢,笑將濁酒重斟”意境與此也頗為相似。
※本文作者:書生論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