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山自然多神仙,但東河的神仙一般不是菩薩,不是如來,而是醫生或者風水先生.
醫生或許生前有那么點醫術,有那么點濟世扶人的良心,死后忽然托夢給后代,或者是指引鄰居去發財治病,一夜之間就變成神仙.
東河鎮那邊的神仙墳頭的草,都被生病的人連根挖去,在一個不愿意話錢治病的鄉村,神仙是一種寄托,也是一種麻醉.但人們是信仰的,虔誠的,把節省下的綢緞,菜油,白面饅頭,一并送給了神仙的后人,神仙的家人.
東河六月是有廟會的,撐船的,打鐵的,算命的,行醫的,孩子要考試的,種田的,都去湊熱鬧.
東河最氣派的建筑不是政府,不是學校,而是廟宇.
熙熙攘攘的人群,裊裊的煙火,跪拜的眾生,還有免費的午餐,都是廟會的看頭,偶爾還有東河鎮里鼓樂隊來助興.
至于神仙的法力,沒有誰親眼見過,但也沒親眼見神仙不會過,所以都傾向于相信.
在東河,迷信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集會.
共產黨與政府照例有許多普法學習,但人們搓著麻繩,扇著蒲扇,嗑著瓜子,一切都漫不經心.
政府的人也是要取締迷信,打擊封建活動,但如果家里有人重病,那最后還是要偷偷地去找個廟,許了心愿,然后等待奇跡.
鄉村里的職業很少,不外農民,醫生,教師,還有干部.
農民有時候還做獵人,在夏天有月的夜晚,帶著獵狗漫山遍野地追尋野獸的蹤跡,偶爾有收獲,野豬,麂子,野兔,山雞,藏在家里吃完肉——然后才半是炫耀,半是排場似的把野獸皮毛掛在向陽的墻壁上。
在這里,生是欲望的自然,死是時間的必然。
茶余飯后,煙里酒里,多少故事,多少人物,多少歲月,全東河流水似的一去不回。
※本文作者:四川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