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山寺是一個地名。很久以前那里曾經是一個寺廟。這就是它名字的由來吧。而今天我們早已看不到了那個寺廟。團山寺位于沈陽市蘇家屯區大溝鄉。它是一個村子名。也是我外公的家所在地。
2006年10月2日這天,我們來到了這里。這里到我們家有半個小時的車程。以前(我小的時候)去我外公家要一天的時間。那時交通不發過,我們先要到沈陽坐火車,然后到陳相下車,再坐小火車到東山口再走幾里的路就到了。往往都是從早上出發,晚上黑天才到。尤其冬天更是遭罪。小時候的我幾次都被凍哭了。
我記得最深的就是:有一次,我們來到陳相市場等我大舅來接我們。那天在一個小吃部里邊,我吃著餛燉,那次吃的餛燉是最好吃的一次。我一口氣吃了兩大碗。那時我還小,能吃兩大碗已經是很多的了。那熱乎乎的感覺一直留在我的記憶中。現在吃什么也找不到了那種感覺。就是找原來的小吃部也找不到了。
我們到了團山寺我大舅家。大舅家新裝的房子很漂亮,就像小別墅一樣。我大舅家門前有一條小河,原來河水挺多的。不過現在河水不多了,還被做成了人工湖。個人家的菜園和它和為一體。河中有園,園中有河。十點多,老姨夫帶著妹妹去爬山去了。不一會我就接到了電話,他們正在山頂上看著這邊呢。我們雖然站在我大舅的家院子里,但是還是能看見山尖上,他們兩人。我這時和兩個弟弟一起上山找他們。
通向山的小路不遠,走幾分鐘就到了山腳下。那小溪流過上山的小路。我們看到他們正在山頂上等我們呢。兩個弟弟很快的沖了上去。我很長時間沒運動了,所以相較之下只能落在后邊。看著他們一碌煙的上了山頂。我就拿出了手機開拍。
山上的草很多。還有很多石頭。石頭很干靜好像是被雨水沖的。我跑了一陣。就有些氣喘吁吁了。挑了一塊大石頭坐了下來。遠處能看到整個村落還有其它臨近的村落。山的最高處有一兩個石頭堆成的字“團山”。那時村里的小朋友沒事的時候堆的。現在是看不到了,因為草很多,等到冬天的時候就能在我大舅的家院子里看見“團山”兩個大字。
這個時節,山上沒什么好東西。不過我們還是發現了好東西“山里紅”。他們摘了些就吃上了。我就是“舍不得吃”,因為上邊全是蟲子包。這座山當地人稱之為“廟山”,它并不高。有很多草。但是最多的還是玉米地。今年是玉米大豐收啊。人們都在地里收玉米,時不時的還能看見拉玉米的馬車。當他們把玉米摘 下來時,會放到玉米柵欄里晾起來,等它們完全干透。
中午我們回來吃飯。下午我們又是爬山,這次是換了一座山“南山”。這山比“廟山”遠一點,也高一點。我們喜歡高一點的山。穿過一大片的玉米地,我們找到了上山的路。弟弟們上山的速度很快,我卻累得,在大口大口的喘氣,身上也見了汗。就在山腳下是一大片的果樹園。我大舅家也有果樹地,每年的這個時候家家就忙不過來,忙著摘梨賣梨。最長時間的活兒,就是“投梨”。要把好的和不好的分開。大的小的也要分開。最后還要上稱,這是最煩燥的工作。
南山山頂。他們在等我。向南望是一個水庫,感覺好美啊。想去那邊看看卻沒有了路。看過只好作罷了。山下是一望無際的玉米地,還有很多村落。之前去過的廟山也矮下了一節。此時我們的心中是無比的喜悅。雖然我們沒有去什么著名的山,沒去過什么大川,但是我們還是很高興的。因為我們找到了登山的樂趣。
山上沒有什么花,只有叫不上名的野花。還有什么野菜啊。最多的還是一種帶刺的草。我走了一路,褲子上多了不少這樣的東西。還是比較喜歡在禿山上走。那邊遠處也有很少松樹林。我們怕一進去會迷失方向。
※本文作者:旭日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