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花木留疏,杜甫有詩有酒有社稷,所以杜甫潦倒失意不孤獨,望江樓有紅箋有修竹有江水,薛濤一個人走過了自己的一輩子。
(二) 錦里
成都武侯祠旁有一條古色的小巷,小巷有一個詩意的名字----錦里,青石板鋪就的路,淺灰色的青磚堆砌的墻,黛青色瓦做的頂,雕花的軒窗保持了木頭的原色,灰暗沉著,一扇木門推開,吱忸一聲,恍然隔世。
錦里小巷窄窄的,也不夠長,只有350米,卻匯聚了四川的各路特色。
一桶水里泡著繭,剝蠶繭的女子微垂著頭,十指靈巧如梭。旁邊,鋪著一張床,一層層的蠶絲鋪起來,壓平,選了滿意的被套,一條蠶絲被子初成,被人買了,抱了走,滿懷的溫軟。
有沒有一只眼睛讓你觸摸到天堂?有的,做工精致鏤著蓮花手鐲,墜著印度女子性感嬌俏的水晶紗麗,阿拉伯風格的首飾盒,巴基斯坦的艷麗披肩,幾盞印度花燈流動著,印度塔香燃起,如夢如幻,神秘,魅惑,奢侈,讓每一個女子騰起美麗的沖動,無論如何,要好好地愛自己一回。小店的名字叫天堂眼,走進去吧,走進去就瞥見了天堂的影子。
就那樣閑閑地走著,逛著,買一串臭豆干,香得可口,三大炮,奇怪的名字,糯米團準確地在三個銅鑼里彈三下,發出三聲巨響,此時,誰還愿意把三大炮僅僅當做一種食品?三合泥、軍屯鍋盔、燒仙草......到錦里不品嘗這些小吃就不算到過成都。
如果走累了,那么一張藤椅上安坐,如果你愿意,可以喝茶或者咖啡,或者干脆是冰紛彩豆圣代,一杯卡布奇諾,昏黃落日時,滄桑彌漫,咖啡的苦澀在心里千轉百回,喝出了淚的滋味。喝茶吧,一壺鐵觀音,抱了茶碗,心靜,人靜,廳堂里,少女端坐琴凳,皓腕如藕,伸了手撥動弦輕挑,古箏錚琮,淺粉色的旗袍裹了玲瓏的軀。
那客棧,那酒樓,那戲臺子,那漆器,招搖著成為風景,透著濃濃古意。
錦里閑步,仿佛從千百年前走來,浮生若夢,一切盡在遺忘中。今夕何夕,恍惚中不知身在何處。
錦里即“錦上添花,里藏乾坤”之意思,斯可信服。
(三)青城山
在非洲有個部落,人如果連續趕路三天就一定要停下來休息一天,因為人們害怕靈魂跟不上自己的腳步,停下來等等,讓靈魂追上來,帶著靈魂繼續上路。
在七月上旬一個陰雨天,我來到了青城山,在這里做一天短暫的停留,等一等落在后面的靈魂。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西南,背靠千里岷江,山峰呈環形排列,狀如城廓。山上林木茂盛,終年青翠,故名青城山。
走近青城山,鋪天的濃蔭蓋下,撒下一世的清涼,山門由五座山峰簇擁,巍峨壯觀。對鏡頭,微微一笑,和“青城山”匾額上的三個字和了影。由此進了山。
“丹梯盡幽意”,杜甫云,沿著被杜甫稱“丹梯”的石級向上攀登,山環水抱,青峰入云,云蒸霧繞,曲徑幽深;道旁古樹參天,古木森森,“林深聞鳥語,泉落浥綠痕”。走在這樣的山道上,忘了勞累,忘記了饑餓,換來一身的安寧。
青城山是道教的發源地之一,曾是張道陵天師傳教的重要區域。清代以來,該山成為全真派道士隱修之所。作為隱修之所,青城山一泉,一巖,一亭,一橋,一花,一草,一魚,一鳥……都有著道家的飄逸和脫俗,在青城山不可不聽道教音樂,青城山的道樂來源于古老的納西古樂,同時又傳承了正宗的全真正韻,形成自己古樸幽深、典雅悠緩、細膩沈靜的音樂風格。一曲《流水》讓人忘了塵俗,忘記了苦難,在道教的清虛里羽化升仙。
※本文作者:青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