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山
去太平山,路經海底隧道。全長八公里的隧道燈火通明,全程都裝上了空氣調節設備,加之香港車況良好,汽車排出的有害氣體得到有效控制,進入隧道并無天昏地暗的異常感覺。據導游介紹,該隧道造價30億港幣,當時招標競爭時,一家美國公司標價最低,但需要八年的建設周期;講究效率的香港人選中了日本的一家公司,規定建設期4年,結果二年多一點就投入了試運行。精明的日本人不僅搶到了工程,而且由于提前二年通車得到了頗為豐厚的隧道過境費(5 H.K/次)。這不僅顯示了日本人的精明能干,而技術裝備的精良確實是日本人手中的法寶。目前香港共有8條海底隧道,均位于海平面以下70米。為了保證50米的航行安全間距,香港政府每年用于港灣清砂費用高達2億港幣。海底隧道建設保證了交通的暢通便捷,在香港坐車,不管是在繁華的鬧市還是在偏僻的角落,出門都不會超過半個小時的行程。
車至太平山半山停下,沿著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盧吉道小徑,登上位于太平山腰398米處的船形了望臺,維多利亞城和維多利亞港的景色悉來眼底。太平山,古稱香爐峰,雄踞香港島的西南部,海拔554米,是香港最高峰,自開埠以來一直被視為香港的標志。傳說當年海盜張保仔占據香港時,曾駐兵西營盤并在山上設置了了望臺,山上山下靠旗語聯絡,山名就叫扯旗山。英國人占領香港后,太平山又有了一個洋名字,叫維多利亞山。現今則稱作太平山,充分反映了香港人渴望太平安定的由衷心愿。
站在慕名已久的太平山上,我一下明白了太平山在香港人心中的斤兩。太平山地處香港島,和九龍、新界隔海相望,中間那一掬盈盈碧水就是世界著名的深水海港維多利亞港。港口船只進出繁忙,創造了貨物吞吐量亞洲第一,集裝箱運輸量全球第一的奇跡。沿海那塊原本不大的地方,鱗次櫛比地堆砌著無數的高樓大廈,站在馬路上仰觀高樓,直望得頭暈頸酸,在太平山上望高樓,只見那一棟棟一棟棟就象一根根筷子直插在地面上。就在這些高高細細的樓廈里,無數的公司在創造一個又一個的財富神話故事。太平山是歷史的見證人,它不僅見證著香港人創業的艱辛,也分享著香港人豐收的喜悅。白天看海面百舸爭流,海水碧藍,碧水共長天一色,令人心曠神怡;而登太平山觀賞香港美妙夜景更是旅游香港的一大特色享受:每當夜幕降臨,萬千燈火輝映,粼粼波光,濃濃水色,更增添幾分神奇和迷離,港島和九龍宛如鑲嵌在維多利亞港灣的兩顆明珠,交相輝映,風韻動人。到過太平山的人都說,夜幕低垂時的香港最為壯觀動人,世界“四大夜景”之一的美名不逕而走。.
淺水灣
離開太平山,旅游車又把我們帶到了香港島的最南端--淺水灣。淺水灣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美麗海灣,曲折的海岸線,平整的沙灘,輕濤細浪更顯得格外溫柔嫵媚,到香港的人沒有不到淺水灣欣賞藍天碧海、叢山淺灘的。縱然是驕陽似火的夏令時節,卻無妨游人如織。大批游客蜂擁而至,沙灘上人山人海,光怪陸離的太陽傘和五顏六色的泳裝組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大畫面。大多數的游客,特別是孩子們則興致勃勃地奔向海邊。喜歡游泳的人就在那兒嬉水玩海,也有的躺在沙灘上享受陽光的沐浴,或者把全身埋進細凈的子里,象烤“叫化雞”似地作非洲式的沙泥浴療,歡聲笑語比比皆是。淺水灣東端的林蔭下,設置著許多燒烤爐。在充滿野趣的氛圍之中,搏浪戲水后的游客可以盡情地品嘗燒烤的美味。在燒烤區旁邊,是富有佛教色彩的鎮海樓公園。門前面海聳立著兩尊巨大塑像——“天后圣母”和“觀音菩薩”, 海邊遠處建有七色慈航燈塔,氣勢雄偉,吸引著眾多游客在此留影。淺水灣是一個上海城隍廟式的組合式旅游娛樂場所,民間喜聞樂見的“摸財神”、“拜觀音”、“祭媽祖”都錯落有致地組合在海岸邊,佛像端莊,偉岸高大,卻又與民同樂,極富人情味。在走向沙灘的回廊曲徑上,間二隔三地分布著亭榭臺閣,有三分雅興的人盡可細細玩賞,品味那富含哲理的楹聯匾額。沙灘周圍有許多酒家、快餐店和超級市場。臨海的茶座,則是欣賞紅日西沉,濤聲拍岸的好地方。淺水灣的秀麗景色,使它成為港島著名的高級住宅區之一,區內遍布豪華住宅,其中包括香港巨商李嘉誠、包玉剛的豪華私宅。這些依山傍水的建筑,似濃筆重彩,把淺水灣勾畫得更加豐腴園潤和富態。
※本文作者:sun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