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色革命的歲月中,興國兒女更是用滿腔的熱血,譜寫了一首首慷慨激昂的戰歌,為興國的歷史加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興國是全國著名的“將軍縣”,僅在1955年——1964年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十年間,興國籍將軍就有54位,與湖北的紅安、安徽的金寨被譽為全國三大將軍縣。而將軍園也是為紀念這些在新中國歷史上作出重大貢獻的將軍們。 弘揚蘇區革命傳統,緬懷將軍們的豐功偉績。
軍公園由將軍廣場、將軍紀念館、大型群雕、休閑廣場、將軍湖、將軍島等組成。將軍廣場正中安放由漢白玉石雕刻的5.2米高的毛澤東主席巨型雕像,園內按長征路線進行規劃,安放陳毅元帥和興國籍54位共和國將軍的雕像。置身于將軍們的雕像中,仿佛就穿行在忽遠忽近的時光中,恍惚中又回到70年前進軍吶喊的戰斗中。而如今這些緘默著的將軍們的雕像,好象離我們那么近,你甚至可以感受到他們當時熱血澎湃時的心跳。
軍紀念館面積3000平方米,屋頂是紅軍八角帽造型,展廳和大門由鐮刀、斧頭構成,并利用12塊奇石分別雕刻肖華上將所作的12組長征組歌,館內則利用圖片、實物、文字等形成,展示了將軍們的英勇事跡;大型群雕由“中國工農紅軍興國模范師”、“中國工農紅軍少共國際師”“中國工農紅軍中央警衛師”三面軍旗及69位沖鋒陷陣組成的戰斗場面群雕環繞組成。使整個公園集瞻仰、教育、旅游觀光于一體。
紀念館位于將軍園里,1957年始建于雞心嶺,1977年遷建于瑤岡腦寶長山烈士陵園內的。屹立在其正前方約50米處的是革命烈士紀念塔。塔身為磚木結構,三級四面、高十八米,四周均有浮雕和碑文,塔頂有高二米的立體紅角星。 紀念了所有為新中國而犧牲的英烈們,也給人們提供了一個緬懷先烈寄托哀思的精神化身。1996-2000年,江澤民、李鵬、李瑞環都先后參觀了革命烈士紀念碑,并向烈士敬獻了花圈。
進入紀念館我們可以看到,館里的陳列室分為五個部分,分別展出了歷次革命戰爭、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及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犧牲的殉難的興國籍烈士照片、塑像、遺物和事跡。 而且還建有著名的馬前托孤、寧死不屈、洗衣隊員、江善忠跳崖、過雪山等雕塑;1991年建成的“革命烈士英名碑”,呈五角回廊式,中間為英烈群雕,回廊鑲滿鐫刻全縣23179位烈士的英名石碑。看著這一個個壯烈的故事,就像感受了一遍長征路上的血淚與追求,正是這些先烈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和平與美好。
72年前,瀲水河畔的興國鄉親母送子、妻送郞、兄弟爭相上戰場的動人場面讓人記憶猶新,興國人民送別紅軍踏上漫漫長征路;70年后的今天,瀲水河畔崛起一座新城,將軍園那熠熠生輝的“模范興國”四個大字激勵興國人民再創新的一等工作。
※本文作者:會看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