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有兩多,一是教堂,二是博物館。就后者而言,據(jù)說,全俄羅斯有700余個,僅莫斯科就有80多。其名目之駁雜,內(nèi)容之繁盛,讓人瞠目。根據(jù)安排,我們看了幾個,其陳設之陸離,藏品之豐富,更令人咋舌。感覺里,仿佛任意給一個點子,或項目,俄羅斯人就能弄個博物館出來,證明他們的歷史和記憶。
雖然他們民族的歷史,不過千余年。真是匪夷所思。
我們看的第一個博物館,是克里姆林宮的兵器庫。這名稱不確切,兵器只占很少部分。事實上,這是歷代沙皇陳放貴重物品的地方,因為曾是制造和存放兵器之處而得名。現(xiàn)在,它是俄羅斯最古老的博物館,類似中國的故宮。展品紛繁,阜盛,無論是工藝水準,還是藝術趣味,都讓人折服。俄羅斯最早的教堂模型。沙皇的王冠、權杖、權標實物。伊凡雷帝的象牙寶座。阿列克謝伊的鉆石倉庫。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婚禮長裙。一本17世紀的“圣經(jīng)”,僅銀制封皮上,就鑲著3017顆寶石。這些藏品,幾乎件件都價值連城。
拉夫魯申街在莫斯科河邊。我們?nèi)r,積著雪。安靜。少有人行。但這里的特列季亞科夫美術博物館,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座精巧的紅墻建筑,不高,帶著閣樓,和精巧的尖屋頂,極像童話中的俄式樓閣。因為剛修葺不久,整飭而簡潔。
館不大,內(nèi)容卻豐富。6萬多件藏品,以油畫為主。除畢加索、米開朗基羅等的傳世經(jīng)典外,幾乎俄羅斯所有流派的作品,都有。伊萬諾夫的《基督顯圣》。彼羅夫的《三套馬車》。列賓的《伊凡雷帝與他的兒子》。列維坦的《金色的秋天》。蘇里科夫的《近衛(wèi)軍臨刑的早晨》。艾瓦佐夫斯基的《九級浪》等。久久凝視那些眼熟的杰作,仿佛在俄羅斯藝術長河里徜徉。館里人多,但安靜。一張張肅穆的臉,一雙雙迷醉的眼,讓人覺得,藝術和美,成了這里空氣的一部分,能夠感觸,呼吸。
俄羅斯人對藝術的熱愛,與生俱來。而特列季亞科夫,是其杰出的代表。這位紡織廠老板、繪畫愛好者,憑著獨到的美學眼光和高雅的藝術趣味,他從1856年開始購買、收藏列賓、蘇里科夫等人的畫作。而那時,這些人多不出名,窮困潦倒。這種收藏,無異雪中送炭。而更令人感動的是,從一開始,他的收藏就非為了個人。他說:“對我這個真誠熱愛繪畫的人,最好的愿望就是奠定一個社會的、人人可以享受的美術儲藏庫,讓它給大家?guī)硪嫣帯!?892年,他將所有藏品贈給莫斯科市。十月革命后,政府又陸續(xù)充實蘇俄時期的名畫,使之到今天的規(guī)模。據(jù)說,直到今天,作品能被該館收藏,對俄羅斯畫家來說,仍是至高的榮耀。
在這里,還看到一幅畫,作者不熟,但畫面印象深刻:流放列車的車廂,幾個囚犯擠在窗前,捧著面包渣喂鴿子。他們的臉膛,手臂,掌心,與白鴿映襯,憔悴,臟污。臉上的笑容,卻明凈,溫柔,令人怦然心動。畫的名字,伊戈爾說是“處處有生活”。處處有生活,多么樂觀、明朗的心境,多么積極、向上的心念。土地廣袤遼遠,民族眾多復雜,俄羅斯人卻有著共同的精神風貌:樂觀向上,積極健康。身處逆境,卻仍心懷對生活的愛,是他們特有的情懷,是他們靈魂世界的圣光。回味著這幅畫,我不止一次想起那些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的囚犯,那些在如席的大雪、如刀的寒風中,堅韌卓絕的英雄:作家、詩人、政治家、革命者。
博物館里,最大的沉醉和迷失,發(fā)生在圣彼得堡。我們在那有五天行程。一遭兒走下來,感覺整個圣彼得堡,就是一個龐大的博物館。皇村。夏宮。彼得保羅要塞。阿芙樂爾巡洋艦。伊薩基輔大教堂。青銅騎士像。上了年月的建筑群。縱橫交錯的運河。風格各異的橋梁。每一處,都讓人眼花繚亂,沉醉迷失。
說隱宮,或說埃爾米塔什博物館,恐知者不多。但提到冬宮,很多人會眼前一亮。那是“一聲炮響”的地方,是十月革命的象征。其實,埃爾米塔什就是冬宮。1917年2月前,是沙皇宮邸,后被臨時政府占據(jù)。十月革命后的1922年,前蘇聯(lián)成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被納入其中。現(xiàn)在,這座歷經(jīng)輝煌、榮耀、戰(zhàn)亂、動蕩的昔日皇宮,與法國盧浮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和大英博物館,并稱世界四大博物館。
※本文作者:江湖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