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1日,柏林勃蘭登堡門上空煙花絢爛。大批柏林市民聚集在勃蘭登堡門前的廣場上,喜迎新年來臨。
德國——“跳進新年”
在德國,自古以來就有一種風俗:除夕之夜,男人們聚集在一起,喝酒、玩牌直到午夜。快到十二點鐘時,大家跳到桌子、椅子上,鐘聲一響,一個個往下跳,說是“跳進”新年,緊接著扔棍子,表示辭舊歲。
在農村,有傳統的爬樹比賽。每村選一棵又直又高的樹,砍去樹枝。元旦清晨,在賽場上選擇十幾株高達數丈的禿樹,小伙子們順著光溜溜的樹干比賽爬高,誰最先爬到樹頂,就是優勝者,被譽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此外,德國人多在新年那天組成樂隊,通街游行演奏,歡慶新的一年到來。
1月1日凌晨,當鐘聲敲響之時,人們按照傳統習俗吃起了葡萄。根據西班牙語國家的習俗,人們要在新年午夜12下鐘聲敲響之時,吃下12粒葡萄,以祝愿自己的未來12個月內諸事順利,心想事成。
西班牙——吃十二顆葡萄
西班牙人在除夕之前要設路障,放捕獸器,挖好陷阱,以對付除夕下凡的妖魔鬼怪。除夕之夜,全家人團聚一起盡情玩耍。等午夜十二點教堂的鐘聲敲響的時候,大家便爭著吃葡萄。如果能按著鐘聲吃下十二顆葡萄,便是象征著新的一年十二個月都順利如意。另外,他們認為小孩子在元旦那天打架、罵人或哭哭啼啼是不祥之兆。因此,家長在這一天為博得孩子的歡欣,幾乎都要滿足他們提出的一切要求。
葡萄牙——觀看斗牛表演
葡萄牙斗牛之風盛行,每年元旦前后十天是斗牛的高潮,成千上萬的人扶老攜幼,潮水般涌向市鎮斗牛場,以觀看斗牛士的精彩表演。
比利時——向動物拜年
比利時的農村,有的農民習慣于向動物拜年,他們在新年的第一天凌晨便起床,走到馬、牛、豬、狗等動物旁邊,向它們說一聲“新年快樂”。
英國倫敦市中心舉行盛況空前的迎新年游行活動。游行隊伍中一名男子騎著一輛十九世紀末的古老自行車。
英國——預測命運的“第一只腳”
在英國,公歷元旦雖沒有圣誕節那樣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還是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開展種種慶祝活動,以示送舊迎新。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人們常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親友。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朝屋里邁進第一只腳的人,預示著主人在新的一年里運氣的好壞。如果邁進第一只腳的人是個快樂、幸福、有錢的人,主人將全年吉利;如果是個憂傷、不幸、貧窮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里將困難、倒霉。他們還往往根據來訪者姓名的第一個字母,來預測自己在新的一年中的命運。在同親友談話之前,先撥弄壁爐里的火,象征“開門大吉”。有些英國人有“守歲”的習慣,除夕之夜舉家圍坐,直至教堂鳴鐘時才集體前往祈禱。人們高唱辭歲歌,圍火跳起土風舞,徹底歡騰直到天明。在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必須瓶中有酒,櫥中有肉。因為他們說,如果沒有余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一個打水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
2005年英國倫敦新年大游行
瑞士——白雪壓塵
英國倫敦新年大游行中的“小丑”
倫敦新年大游行中的“中國獅子”
瑞士人過年時,從屋外取些白雪,化成水,灑在地上壓塵,然后進行清掃。瑞士人認為白雪是吉祥的。
與眾不同的是,在瑞士阿彭策爾地區中部的居民,卻是在每年一月十三日慶祝新年。慶祝儀式的參加者只限于男子,儀式也別具一格。它是以公元前46年的《儒略歷法》為依據的。從前,阿彭策爾和格勞賓登等地區的居民拒不接受教皇格雷古瓦八世于1585年下諭的歷法改革;直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期,他們仍然信奉《儒略歷法》的日月劃分制,一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