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老人”和“雪姑娘”是俄羅斯童話中的
人物,每年舉行的迎接“冰雪老人”儀式是
莫斯科市新年歡慶活動的開始。
在慶祝儀式開始的幾個星期以前,婦女們忙著制作男人們所穿的服裝。人們用木頭精心雕刻成的圓盤形頭飾,有的象征房屋,有的象征橋梁和村落等。凡是參加慶;顒拥亩佳b扮成女性,象征富有和善良。他們戴的假面具,面頰豐滿,都是用蠟制作的。他們口含一朵小花,臉上的表情“千篇一律”。五光十色的頭飾上,還飾有祖先的座右銘。
參加慶祝儀式的,除了漂亮的外型外,一些代表惡魔的極其丑陋的“木偶”也摻雜其中。木偶們的裝束完全是用植物制作的,其中有松枝、松果、樹皮以及蝸牛殼等等;所有這些拼湊起來的丑陋形象,其目的無非是讓人們一下子就能望而生厭。這是美與丑、善與惡的鮮明對照!
無論是漂亮的“婦女”還是丑陋的“惡魔”,胸前和背后都掛著大鈴鐺,那富有特色的鈴聲隨著他們的舞步叮當作響。村莊平時很靜,但到了一月十三日這一天,村民們興高采烈,喧聲震天。青年人總是走在前頭,他們穿戴稀奇古怪,手舞足蹈,喊聲不斷。人們認為,這樣做大概可以把那些出沒于漫漫冬夜的惡魔掃地出門。
捷克人有圣誕節前夜吃鯉魚的習俗,他們認為鯉魚能帶來好運和財富。
這一天的白天,人們成群地走東家串西家,踏著山谷中的積雪,大步走向偏遠的農莊。當他們看到農莊主人時,便盡情地唱呀跳呀,主人就端出熱咖啡給他們驅除寒冷,同時力圖猜出來客在假面具掩蓋下的真實身份。
夜幕降臨,慶祝者們回到村莊,村民們在陽臺向他們發出歡呼。整個晚上,慶祝者們圍著旅店和咖啡館,用和白天同樣的儀式來驅除每所房屋內的邪惡。人們唱著傳統小調,開始暢飲,直至黎明。
節日過后,假面具統統付之一炬,但每年一月十三日,人們又制作假面具,并裝飾一新,年年如此。
每年圣誕節和元旦前后,羅馬尼亞農村都有各種拜年活動,人們手拿花杖、樂器,身披羊皮襖,拉著鐵犁,載歌載舞地到各家去拜年祝福
一些手持花棍的羅馬尼亞男青年參加拜年活動
身著民族服裝的羅馬尼亞農婦準備出門拜年
保加利亞——噴嚏帶來幸福
在新年前夕,保加利亞人把柏樹枝折下來,再用五顏六色的絨線和彩帶裝飾起來。把這種裝飾好的柏樹枝扎成一束束的,讓孩子們去給親友拜年。他們認為,用這種裝飾好的柏樹枝輕輕地拍打別人,就會在新的一年中給他帶來生活幸福,身體健康,諸事如意。在保加利亞的南部地區則另有一種風俗,那就是孩子們用石頭去向客人賀新年。石頭被當地人看作是財富的象征。所以孩子們去祝賀新年時,總是帶去一塊大石頭,而主人們回贈糖果。
除夕的午夜,當時鐘敲過十二點時,都要把燈熄滅三分鐘,然后再重放光明。他們認為,元旦用餐時誰打噴嚏會給全家人帶來幸福,家長將把第一只羊羔、第一頭牛犢或第一匹馬駒許給首先打噴嚏的人。
羅馬尼亞——舞犁杖慶豐收
羅馬尼亞人除夕時,在市內廣場上豎起高大的圣誕樹,搭起舞臺演出各種文藝節目。市民們一面欣賞節目,觀看焰火,一面在悠揚的樂曲聲中盡情跳舞。在農村,人們舉著特別制作的木犁,上面裝飾著各種彩帶和紙花,沿街載歌載舞。
匈牙利——搶喇叭不算失禮
匈牙利人一般除夕忌食飛禽和魚類。據說,吃了這些食物,幸福就會象飛禽那樣飛走,象魚兒那樣溜走。在農村,除夕之夜用鐘聲送走舊歲,用歌聲迎接新年。布達佩斯披上節日的盛裝,年輕人手執喇叭,潮水般地涌向街頭。喇叭是紙做的,約二尺長,能吹出各種美妙的音調。喇叭可以自己花錢買,也可以從別人手中搶,不算失禮。到了元旦這天,好友之間經常贈送兩件禮物。一是一塊鍍金的鎳幣,鎳幣一面是翩翩起舞的女天使,另一面則刻上“祝您新年幸!钡拿篮米志。二是一個瓶裝的玻璃器皿。內面繪上一頭身穿紅馬夾的站立著的小肥豬,咬著奶頭,舉起右蹄向您致意,上面同樣寫著“祝您新年幸!钡淖謽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