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電腦芯片的感應器直接架設到田頭
為了將澆灌之效發揮到最大,以色列的科學家將電腦控制系統引入到整個滴灌體系,一個個如電表大小、內置電腦芯片的感應器直接架設到田頭,這些感應器能不間斷地監測土壤和植物的干濕度和酸堿度變化,自動調節滴灌時間和水量。
到目前為止,以色列90%以上的農田都已應用自動滴灌技術,10%的農田配備有微噴設備,5%的農田擁有移動噴灌設備。電腦控制的水、肥、農藥滴噴灌系統,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農業的耕作方式。
滴灌技術的應用,還突破舊式農耕須土地平坦的制約,即使在中等坡度的山地,也能進行種植,土地的使用率得到了極大的拓展。
新疆阿勒泰市的將軍山,2000年引進了以色列的節水灌溉技術,在一塊海拔840-1101米、垂直落差261米的沙質坡地上,營造了一萬畝山林,結果,樹木總體成活率達98%。
4、農業產出驚人地翻了5倍
相比于傳統農業的漫灌方式,滴灌技術可節水35%-50%,水和肥的利用率高達90%。以色列推廣滴灌技術以后,耕地面積從16.5億平方米增加到44億平方米,全國農業用水總量30年來一直穩定在每年13億立方米左右,農業產出卻驚人地翻了5倍,當之無愧地躋身世界農業最發達國家的之列。
除了將滴灌技術引入農田外,以色列人還引入了大棚種植技術、微咸水灌溉技術、生物授粉技術、電子和黏帶滅蟲技術,等等。
其實,在解決了水源的前提下,沙漠種植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烈日干旱的沙漠,光合和蒸騰作用會更強,植物養分吸收更快,生長期縮短,加上溫差大,果實會更甜。此外,沙質土還較少患土壤鹽堿化和板結的毛病。
新式農業種植技術的廣泛應用,以色列的單位農田面積產量增產35%-500%。以平均8個月的生長期計算,這里每1000平方米的大棚可以生產出20噸西紅柿,10噸青椒。
在南部沙漠上,大片柑橘和檸檬果園還采用電腦測定果實酸甜度,以決定最佳的采摘時機。收成時,農民坐著軌道車到田頭,以機械手采摘果實,然后用機械化手段進行包裝和運輸,24小時內水果就可以擺放在國內外貨架上了。
通過滴灌技術,以色列農民還嘗試種植出前所未有的新品種:椰棗、棉花、橄欖、鮮花,甚至連中國的荔枝(槐枝)也種植成功。此外,在沙漠中開展水產養殖、觀賞魚養殖以及養蜂產蜜也獲得了成功。先進的種養業技術,讓農戶們獲益豐厚,戶均年純收入高達12.5萬美元。
如今,全世界有80多個國家使用以色列的滴灌、噴灌和大棚技術。最近幾年,以色列還派出技術員,到我國山東、陜西和云南等地去指導農業種植。
5、開發水源的三種方式
對于滴水貴如油的以色列,滴灌技術的應用只是“節流”的一面,在“開源”上,人們也不斷在想辦法。
第一個辦法就是掘井取水。地下水層較淺的地區,一般只需挖100-200米就成功出水,一些地方則要鉆到1500米才能取到水。在以色列的南部,擁有不少世界最深的水井。打井取水的平均成本達到每米1500美元。
第二個辦法是千方百計蓄積雨水。以色列沙漠地區年均降雨量50-60毫米,降雨時間全部加起來,只有短短的4個小時,把有限的降雨最大限度地存貯起來十分重要。因此,除了筑壩攔水外,他們還挖建了星羅棋布的小水塘,用來收集雨水。為了防止陽光蒸發里面的水,所有小水塘都加蓋遮陽。
第三個辦法是將海水淡化成微咸水用于澆灌,但微咸水并不適合所有植物。
以色列的滴灌技術雖然發達,但畢竟水資源有限,所以政府對農戶實行配額用水,水價也按含鹽量而定,淡水4謝克爾一噸(1謝克爾相當于人民幣2元),微咸水則便宜一些。此外,政府對農業用水進行不少補貼,使農民受惠。
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只是有700萬人口的以色列,通過農業技術革新,實現了卓有成效的“沙漠農業革命”,就像愛因斯坦所說的:“以色列只有依靠發展專業科技才能贏得生存的戰斗。”其寶貴的經驗和做法,為世界農業發展留下了極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