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楊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彭某,曾經的百萬富翁,因吸食毒品耗費了全部家產,最后淪為偷車賊。戒毒后他找到老楊,想讓老楊為他找份工作。老楊很快想到,社區的證券公司門前自行車流動量大,經常被盜,何不在證券公司門前建一個自行車棚,讓彭某去管理。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老楊的一番努力,證券公司和當地派出所同意了老楊的想法,并決定讓彭某去看守自行車棚。當老楊告訴彭某為他找到一份看護自行車的工作時,彭某有些擔憂:“讓我去看自行車,車主放心嗎?會讓我干得久嗎?”老楊耐心開導他,打消了他的顧慮。工作第一個月,彭某還沒有開工資,沒有生活來源。老楊便每天讓他到自己家吃飯。一個月下來,車棚的車一輛都沒有丟。彭某得到了車主和證券公司的認可。
“吸毒人員回歸社會后,需要得到尊重和認可,這樣他會尊重自己,同時也會尊重社會。”老楊說,“對于他們,我們不能抱有偏見,應該給他們機會,因為他們也是毒品的受害者。我們要幫助他們重新校正自己的人生航向。”老楊告訴記者。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7年來,老楊直接幫教274人,不少人經過幫教后都有了自己的事業,有了幸福的家庭。7年來,老楊自辦禁毒宣傳黑板報上百期,受眾達萬人,讓人們對毒品的危害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這條路,61歲的老楊走得不容易。“這是功在當代、造福子孫的事,再苦再累我也不會放棄。”楊建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