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是部落城邦聯盟到封建國家的過渡期,因此沒有明確的疆域,夏氏族與其他部落城邦的關系很多就像是宗主國與朝貢國一樣,但又有些方國是受夏室分封的,就如同諸侯國,故僅能以勢力范圍來表示其影響力。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當時夏的勢力延伸到黃河南北,甚至長江流域。
夏朝早期,夏族主要在山西中南部的河內地區活動,沿汾水、河水向東南方向遷途,晚期至河南中部伊、洛河流域。《國語·周語上》謂,“昔伊洛竭而夏亡”,可見伊洛河水對夏晚期都畿的重要性。
對于夏朝的行政區,世傳為“九州”:
冀州,夾右碣石入于河,三面距河,是各州貢道必經之處。(今山西、河北省境、遼寧西部。)
兗州,浮于濟、漯,達于河。(今山東西部、河北東南角。)
青州,浮于汶,達于濟。(今泰山以東之山東半島。)
徐州,浮于淮、泗,達于河。(今淮河以北之江蘇、安徽以及山東南部。)
揚州,沿于江、海,達于淮、泗。(今淮河以南之江蘇、安徽以及浙江、江西北部。)
荊州,浮于江、沱、潛、漢,逾于洛,至于南河。(今湖北、衡山以北之湖南以及江西西北端。)
豫州,浮于洛,達于河。(今河南、湖北北部、陜西東南、山東西南角。)
梁州,浮于潛,逾于沔,入于渭,亂于河。(今四川以及陜西、甘肅南端。)
雍州,浮于積石,至于龍門西河,會于渭、汭。(今陜西、甘肅、寧夏、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