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三元及第,都誕生于唐朝,即公元622年狀元孫伏伽(一說651年的顏康成),和公元781年三元狀元。
唐朝最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可算唐詩。自陳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朝著名詩人層出不窮,盛唐時期的李白、杜甫、岑參、王維,中唐時期的李賀、韓愈、白居易,晚唐時期的李商隱、杜牧是其中的幾個代表。他們的詩作風格各異,既有對神話世界的豐富想象,又有對現實生活的細致描寫,既有激昂雄渾的邊塞詩,亦有沉郁厚重的“詩史”,還有清新脫俗的田園詩。這些詩作共同構成了中國文學成就的杰出代表。后世宋、明、清雖仍有杰出詩人出現,但律詩和古詩的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詩人,使得唐詩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全唐詩》收錄數量最多的大城市為長安、洛陽、越州。
唐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點幾乎全部承襲隋朝,唐朝的李家皇親和隋朝的楊家皇親更有親戚關系,唐朝在一定程度上是隋朝的伸展,故歷代史學家常把它和隋朝合并成“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