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您送禮的人太多或時間太緊,不能及時給每位送禮者寫感謝信,那么,您可以給每位送禮者寄張明信片,表明你們已收到了禮物。這是萬不得已的策略,稍后有空時仍應寫封感謝信。
過去,感謝函往往只寄給女性,即使禮物是夫婦倆送的,現在誰送就寫給誰。如果夫婦倆都在賀卡上簽了名,那么感謝信上也要寫上兩個人的姓名。
新娘和新郎都可以寫感謝信,但信的簽名必須是寫信者本人,盡管您可以加上一句“我們倆都很喜歡您的禮物。”如果人家送了錢,在感謝信里還可以提一下你們準備如何花這筆錢,但不要提及錢的數目。
信必須是親筆書寫的,如果用事先準備好的統一格式填上您的簽名,這是對花了時間為您挑選禮物朋友們的不敬。
寫感謝函時,口氣聽起來也要像當面道謝一般。內容應簡短扼要,不要太長,但是要充滿感情,有些詞應該是特別提到的,如“您美好的禮物等”。
為舞會和晚餐所送的感謝花籃不必附感謝信。如果確實很重要,那還是要寫信表示感謝。可以在一張正式的卡片上寫道:“您真好------我喜歡它”或“您不該這樣-----但它是令人感動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注意避免“謝謝”的字眼。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您感覺所收的禮物質量很差,那就不要在答謝函上加以贊美。您只要簡單地在答謝函上寫道:“在這個美好的日子里,謝謝您還記得我。”
2、拜年禮儀
正月初一這一天,無論男女老少,都是衣冠楚楚,文質彬彬,磕
頭作揖,拜年敬老。依傳統習慣,初一這一天,是給族中老人拜年。
從初二開始,便探親訪友了。俗話說,“外甥拜年,初二初三。”依習慣,外甥探親首先要給外祖父母、舅父舅母去拜年,然后是姑父
姑母,姨父姨母,依次排列。拜年是要分個親疏遠近的,這便是倫理之禮。正月初五叫“破五”,家家就要掃垃圾,倒臟土了。到這時候再拜年,就有點晚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拜年的形式也多種多樣了。電話拜年,電報
拜年,電腦網上拜年,郵寄賀卡拜年,等等,都是可行的。
宗族拜年
宗族拜年的意義在于傳承孝悌之道,發揚尊老愛幼之風,維護家庭的團結和睦,教育晚輩尊老敬長。拜年的禮儀教育青少年在家里養成懂禮節,知進退的良好習慣,以便將來到社會上也能尊師敬長,謙虛謹慎的去工作和生活。如果在家里就不能尊老敬長,到社會上就容易違法亂紀,所以,拜年的風俗是有教育意義的,決不是封建意識,而是優良傳統。
3、祝壽禮儀
中國人祝壽一般從六十歲或六十六歲開始,不論是六十或六十六都是按虛歲計算,即按實際年齡提前一年。祝壽,也慣稱作“過生日”,老年人一開始“過生日”,以后就須年年過,不能間斷。平常為小慶,逢十如七十、八十、九十等,為大壽,要大慶,不但設宴待客,還唱大戲、放電影,或請嗩吶班子演奏助興。給老人賀壽的人有族內子侄輩和兒孫輩、女兒和女婿、侄女兒和女婿、干女兒和女婿、徒弟、學生、親戚中的晚輩及朋友等,七十歲以上的高壽老人過生日時,街坊鄰居也常備禮慶賀。
祝壽準備:
給老人祝壽,兒子們要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第一是預備招待賓朋的饅頭、菜肴和酒水;第二是準備壽面、壽桃、壽糕等。壽面多為掛面,沒掛面可用自搟的細面條,叫長壽面。壽桃是用白面做成桃形,蒸熟后涂上紅綠食色。壽糕是用白面和紅棗蒸制的多層棗饃,城鎮多買生日蛋糕代替;第三要布置壽堂。壽堂一般在堂屋正廳,屋內張燈結彩,正面墻壁中間懸掛中堂圖畫,男壽多為南極仙翁,女壽多為瑤池王母,或八仙慶壽、或百壽圖、或紅紙書一大金色壽字。中堂兩邊為“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等祝福語句的對聯。墻下放禮桌,桌上陳壽桃、壽糕、壽酒等,兩邊兩只紅蠟燭。桌前地上鋪設紅氈或花席,以備后輩人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