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某人曾經寫道:所謂的公司文化,即是當老板不在時公司員工們的行為表現。——寶羅斯電腦公司詹姆士恩魯
25、先為成功的人工作,再與成功的人合作,最后是讓成功的人為你工作。——著名成功學專家陳安之的超級成功學
26、石塊砸陶罐,倒霉的是陶罐。陶罐砸石塊,倒霉的還是陶罐。——猶太諺語
(十二)寫得深刻的作文段落
深刻段01:“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這是《荀子•天論》中的一句話。它道出了一個真理:世界有其特定的內在的規律,它不為人的意志改變。古今中外,無數的事實也告訴我們客觀世界規律的客觀性。適應,就是摸清這種規律,利用這種規律,做生活的強者。(《勇當適者》)
深刻段02:真理無須打扮,哪怕寫在枯黃的紙張上,描摹在貧瘠的沙土中,甚至變成粗俗的諺語,它也會生輝。謬俁,即使被刻上佛的銀盤,鑄入宮殿的金鼎,甚至冒充神的啟示,也是黯然無光的。(《真理與謬誤》)
深刻段03:真正的英雄決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真正的光明決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英雄與光明》)
深刻段04:魯迅先生早年在某中學講話時就說過:“天才的出現,不僅需要天才的種子,而且更需要適宜天才生長的土壤。”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一個人的成才與否,不僅與他的主觀努力有關,而且與他所處的社會環境有關。諸葛亮成為“千古人龍”,沒有劉玄德三顧茅廬是不可設想的;曹雪芹登上中國古典文學的頂峰,沒有青少年時期的良好的文學熏陶是不可能的;愛迪生是成功了,但沒有書和支持他的母親也是不能實現的;還有華羅庚,假若他不是生在南方的小鎮而是生長在長白山密林獨家村的話……所以,我們分析成才的因素時,既要看到主觀因素,又要看到客觀條件,否則,不是犯形而上學的錯誤就是犯唯心主義的錯誤。(《環境與成才》)
深刻段05:是的,科學是偉大的,它推動過也仍在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也必將使人類開創新的輝煌。但是,正如一位哲人所說:“科學可以用來解決問題,但它不能解釋為何要解決問題。”人類的發展是立體式的,當我們忙于構建科學大廈的時候,人性的殿堂也早已悄然而興起。當我們為科學大廈的規劃絞盡腦汁時,是否考慮到人性殿堂或許根基不穩呢?當我們擁了先進的科技手段時,是否想過科學這把雙刃劍可以披荊斬棘也可以大開殺戒呢?當我們拋開林林總總的科技成果不談時,是否想過到哪里去尋覓人類心靈最終的歸宿呢?
那些在鍵盤上能將貝多芬等世界名家的曲子倒背如流的德國紳士們何以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變成了瘋狂的野獸? 或許在于他們只重視硬件升級而忘掉了軟件的設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