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潔成語故事
成語大多從古代流傳下來,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古代詞匯的一些特點,也能從側面反映出當時的社會情況以及作者的個人感悟,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簡潔成語故事。
簡潔成語故事1:功虧一簣
公元前11世紀,姬發(fā)——周文王的次子,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紂王殘殺,得以即位。姬發(fā)死后謚號“武”,世稱周武王——繼承其父周文王遺志,推翻商朝統(tǒng)治,成為西周王朝的開國之君。姬發(fā)繼任后,繼續(xù)積極準備滅商,任命姜尚為軍師,負責軍事;任命其弟周公旦為輔佐,負責政務;任命召公、畢公等人為助手。
商軍和周軍在牧野激戰(zhàn)之后,商軍全線潰退,紂王逃回殷都自焚于鹿臺。周武王滅掉商朝,建立了周王朝。四面八方的小諸侯國當然要來朝賀,并且?guī)碓S多地方特產和珍貴禮物。當時,有個西戎國,地處偏遠,也派來了使臣,并送來了一只名狗作為禮物。這是一只西戎特有的狗,身高四尺,尾大毛豐,很是珍奇,周武王很喜歡,就高興地收下了。
擔任太保的召公,惟恐周武王玩物喪志。一天,他面見周武王,對他說:“現(xiàn)在,西方都歸附你,無論遠近國家,都把自己的好東西貢獻給你,這固然是你的圣德。但是,玩賞之物是不分貴賤的,關鍵是人的德行。沒有德,物也不值錢;有德,物才顯得珍貴。一個賢明的君主不應該沉湎于聲色之中。
一個人如果把人當作玩物加以戲弄,就會失掉德行;如果把珍奇之物當作寶貝,每天玩賞,就會喪失志氣。犬馬之類的畜牲不是本地所產,不該豢養(yǎng)它;珍禽異獸對人的衣食住行沒有什么用途,也不必飼養(yǎng)它;別國的珍寶沒有什么實用價值,也不要稀罕它。四方貢獻的東西,最好是分封賞賜給同姓的國家,用來表示信誠之意。”
召公見周武王認真地聽著,于是繼續(xù)說道:“一個圣明的君主應當為群臣作出榜樣與表率,要隨時隨地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看它是否合乎規(guī)范,千萬不要忽視一些細小的行為。因為良好的品德是由小德一點點積累起來的,這好像是筑起一座百尺高的土山,土要一筐一筐地堆積。當堆得差不多的時候,只要再加上一筐,就大功告成了。可是這最后一筐土沒有堆上去,這座百尺高的土山也就沒有完成,豈不是太令人惋惜了嗎?千萬不能功虧一簣。您是一個賢明的君主,可不能犯這種錯誤啊!否則,就要追悔莫及……”
周武王聽了召公的勸諫后,覺得非常有道理,從此更加專心治理朝政。在這樣一個賢明君主的領導下,滿朝文武也都盡心盡職地報效國家。
簡潔成語故事2: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戰(zhàn)國時期,魏國的東陽地方向國家交售的錢糧布帛比往年多出10倍,為此,滿朝廷的大臣一齊向魏文侯表示祝賀。魏文侯對這件事并不樂觀。
他在思考:東陽這個地方土地沒有增加,人口也還是原來那么多,怎么一下子比往年多交10倍的錢糧布帛呢?即使是豐收了,可是向國家上交也是有比例的呀。他分析這必定是各級官員向下面老百姓加重征收得來的。這件事使他想起了一年前他遇到的一件事。
一年前,魏文侯外出巡游。一天,他在路上見到一個人將羊皮統(tǒng)子反穿在身上,皮統(tǒng)子的毛向內,皮朝外,那人還在背上背著一簍喂牲口的草。魏文侯感到很奇怪,便上前問那人道:“你為什么要反穿著羊皮衣,把皮板露在外面來背東西呢?”那人回答說:“我很愛惜這件皮衣,我擔心把毛露在外面搞壞了,特別是背東西時,我怕毛被磨掉了。”魏文侯聽了,很認真地對那人說:“你知道嗎?其實皮板更重要,如果皮板磨破了,毛就沒有依附的地方了,那你想舍皮保毛不是一個錯誤的想法嗎?”那人依然執(zhí)迷不悟地背著草走了。
如今,官吏們大肆征收老百姓的錢糧布帛而不顧老百姓的死活,這跟那個反穿皮衣的人的行為不是一樣的嗎?
于是,魏文侯將朝廷大臣們召集起來,對他們講了那個反穿皮衣的人的故事,并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寧,國君的地位也難以鞏固。希望你們記住這個道理,不要被一點小利蒙蔽了眼光,看不到事情的實質。”眾大臣深受啟發(fā)。
簡潔成語故事3:名落孫山
宋朝時期,有一個名叫孫山的才子,他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說笑話,所以附近的人就給他取了一個“滑稽才子”的綽號。
有一次,他和一個同鄉(xiāng)的兒子一同到京城,去參加舉人的考試。放榜的時候,孫山的名字雖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數(shù)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而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鄉(xiāng)的兒子,卻沒有考上。
不久,孫山先回到家里,同鄉(xiāng)便來問他兒子有沒有考取。孫山既不好意思直說,又不便隱瞞,于是,就隨口念出兩句不成詩的詩句來:“解元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解元,就是我國科舉制度所規(guī)定的舉人第一名。而孫山在詩里所謂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舉人。他這首詩全部的意思是說:“舉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孫山,而令郎的名字卻還在我孫山的后面。”
從此,人們便根據(jù)這個故事,把報考學校或參加各種考試卻沒有被錄取,叫做“名落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