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對聯
(二)輔聯四類
四言以下的短聯,由于和上下文結合較為緊密,往往不被當作對聯,其實不該如此。本書故事情節中的39副短聯大致可以分為論人、敘事、抒懷,明理四大類。
1、論人:例如第9回呂布罵董卓“上欺天子,下虐生靈”;第21回劉備稱劉表“名稱八俊,威鎮九州”;曹操稱大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第36回徐母稱劉備“屈身下士,恭己待人”;第45回周瑜稱辯士“舌如利刃,口似懸河”;第57回魯肅稱龐統“上通天文,下曉地理”;第64回劉璋罵法正“賣主求榮,忘恩背義”;第80回曹女稱曹操“功蓋寰區,威震天下”。
2、敘事:例如第7回蔡瑁、第31回袁紹、第73回呂常均說過“兵臨城下,將至壕邊”;第13回左右說“槍刀映日,金鼓震天”;第20回董承稱劉邦“三載亡秦,五年滅楚”;第28回土人說張飛“招軍買馬,積草屯糧”;第42回曹操說“放魚入海,縱虎歸山”;第40回蒯越說“外患未寧,內憂將作”;第65回李恢說馬超“四海難容,一身無主”;第116回鐘會說“逢山開路,遇水疊橋”。
3、抒懷:例如第2回王允說“重扶社稷,再立江山”;第37回崔州平說“斡旋天地,補綴乾坤”;第56回曹操說“春夏讀書,秋冬狩獵”;第101回諸葛亮說“掃清奸黨,恢復中原”。
4、明理:例如第60回劉備說“青山不老,綠水長存”;第70回郭淮說“三軍易得,一將難求”;第79回曹丕說“情雖兄弟,義同君臣”,第95回司馬懿說“歸師勿掩,窮寇莫追。”
二、簡潔刻畫下的對聯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書中在刻畫入物、烘托環境時,常常應用短小精悍的對聯,以收到事半功陪的效果。此種對聯亦未見有人提及,其原因與上文所述的情節中的短聯類似。本書此類對聯約有71副,長的八言,短的三言,大致可分為人物外貌、內質、動作和外部環境四類。
1、外貌:例如第1回寫劉備“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寫關羽“丹鳳眼,臥蠶眉”;寫張飛“豹頭環眼,燕頷虎須”;第10回寫馬超“虎體蘊臂,彪腹狼腰”;第15回寫周瑜“姿質風流,儀容秀麗”;第38回寫諸葛亮
“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第53回寫魏延“面如重棗,目若朗星”;第57回寫龐統“濃眉掀鼻,黑面短髯”。
2、內質:例如第一回寫曹操“有機謀,多權變”;第8回寫孫策“招賢納士,屈已待人”;第58回寫西涼兵“人人勇健,個個英雄”,第117回寫諸葛亮妻“上通天文、下察地理”。
3、動作:例如第5回寫張飛“圓睜環眼,倒豎虎須;”第20回寫關羽“剔起臥蠶眉,睜開丹鳳眼”;第41回寫荊州百姓“中箭著槍,拋男棄女”;第42回寫曹軍“人如潮涌,馬似山崩”;第55回寫東吳軍“勢如飛馬,疾似流星”;第7l回寫趙云“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紜,如飄瑞雪”;第87回寫蜀軍“饑餐渴飲,夜住曉行”;第9l回寫蜀兵“鞭敲金鐙響,人唱凱歌還”。
4、環境:例如第37回寫天氣“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寫景色“山如玉簇,林似銀妝”;第41回寫襄陽“城上遍插旌旗,壕邊密布鹿角”;第69回寫元宵“金吾不禁,玉搔無催”,第9l回寫瀘水“云收霧散,風靜浪平”;第102回寫蜀軍“鼓角喧天,火炮震地”;第103
回寫蜀軍“地雷不震,火器無功”;第116回寫天氣“清風習習,細雨紛紛”。
三、章回小說在篇章結構上的對聯可分為回目聯、回尾聯和插入聯三大類。
1、回目聯:全書共分120回,就有120副回目聯,包括89副七言聯和31
副八言聯。其作用在于標明章回的內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起提綱挈領的作用。這些對聯主要講求對仗,不大考慮平仄,因此,對仗工整而平仄不諧的占絕大多數,兩者俱差或二者俱佳者均較少。對仗工整而平仄不諧者如第6回“焚金闕董卓行兇,匿玉璽孫堅背約”;二者俱差者如第74回“龐令明抬櫬決死戰,關云長放水淹七軍”;二者俱佳者如第49回“七星壇諸葛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