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jīng)故事
孔融著有,《隋書?經(jīng)籍志》載《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 1卷。孔融文又見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后漢文》,其詩又見丁福保《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全漢詩》
6、堯的傳說
堯,我國古代帝王,五帝之一。名叫放勛,堯是他的謚號,《謚法》上說:“翼善傳圣曰堯”。堯生于丹陵,養(yǎng)在母親家??伊侯之國,后來遷于祁地,所以稱堯為伊祁氏,堯以祁為姓。
堯父乃帝嚳,名?極,號高辛氏。帝嚳在位七十年崩,傳位給兒子摯。堯十三歲輔佐摯,封于陶地,十五歲改封于唐地,所以堯號曰陶唐氏。十八歲,堯代摯為天子,都于蒲阪。《通典》記載:“堯舊都在蒲”,《水經(jīng)注》記載:“雷首,俗亦謂之堯山,山上有故城,又曰堯城”,《闞?十三州記》記載:“蒲阪,堯都。蓋堯帝亦都此,后遷平陽。”
《史記》說:堯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接近他如太陽一般,遠望他如云霞一樣燦爛。富有而不驕橫,高貴而不傲慢。黃色的帽子,黑色的衣服,紅色的車駕以白馬。“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他命羲氏、和氏測定推求歷法,制定四時成歲,為百姓頒授農(nóng)耕時令。測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堯在位,天下洪水湯湯,用鯀治水,九年無功而返,又啟用禹,使洪水得以治理。堯設(shè)置諫言之鼓,讓天下百姓盡其言;立誹謗之木,讓天下百姓攻擊他的過錯。他治天下五十年,問天下治與不治?百姓愛戴自己與否?左右不知,朝野不知。他于是微服訪于民間,有一位老人含著食,鼓著腹,敲著土地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這首古詩稱作《擊壤歌》。
堯帝開創(chuàng)了帝王禪讓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認為兒子丹朱不成器,決定從民間選用賢良之才。堯問四方諸侯首領(lǐng):“誰能擔(dān)負起天子的重任?”四方諸侯首領(lǐng)說:“有個單身漢,在民間。叫虞舜。”于是,堯微服私訪,來到歷山一帶,聽說舜在田間耕地,便到了田間。看見一個青年,身材魁偉、體闊神敏,聚精會神地耕地,犁前駕著一頭黑牛、一頭黃牛。奇怪的是,這個青年從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轅上掛一個簸箕,隔一會兒,敲一下簸箕,吆喝一聲。堯等舜犁到地頭,便問:“耕夫都用鞭打牛,你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見有老人問,拱手以揖答道:“牛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為我打黃牛,黃牛以為我打黑牛,就都賣力拉犁了。”堯一聽,覺得這個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對牛尚如此,對百姓就更有愛心。堯與舜在田間扯起話題,談了一些治理天下的問題,舜的談?wù)撁魇吕恚瑫源罅x,非一般凡人之見。堯又走訪了方圓百里,都夸舜是一個賢良之才。堯便決定試一試舜。堯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讓兩個女兒觀其德;把九個男兒安排在舜周圍,讓九個男兒觀其行。把舜放進深山之中,虎豹毒蛇都被他馴服。舜頭腦清醒,方向明確,深山之中不迷失,很快就走了出來。堯先讓舜在朝中作虞官,試舜三年后,讓舜在堯的文廟拜了堯的先祖,堯便讓舜代其行天子之政。
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堯老,舜代替堯執(zhí)政,堯讓位二十八年后死去。
7、舜的傳說
舜帝,姓姚,傳說目有雙瞳而取名“重華”,號有虞氏,故稱虞舜。死后,禪位于禹。
傳說黃帝以后,先后出了三個很出名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名叫堯(yao2)、舜(shun4)和禹(yu3)。他們原來都是一個部落的首領(lǐng),后來被推選為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lǐng)。那時候,做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領(lǐng)一起商量。堯年紀大了,想找一個繼承他職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領(lǐng)來商議。堯說出他的打算后,有個名叫放齊的說:"你的兒子丹朱是個開明的人,繼承你的位子正合適。"堯嚴肅地說:"不行,這小子品德不好,專愛跟人爭吵。"另一個叫灌兜(huan dou)的說:"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錯。"堯搖搖頭說:"共工能說會道,表面恭謹,心里另是一套。用這號人,我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