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
杜佑
杜佑(735~812)
唐中葉宰相,史學(xué)家。字君卿。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父杜希望,官至鄯州都督、隴右節(jié)度留后。佑以門資入仕,歷任江淮青苗使、容管經(jīng)略使、水陸轉(zhuǎn)運使、度支郎中兼和糴使等,又以戶部侍郎判度支。后出為嶺南、淮南節(jié)度使。在淮南期間,開雷陂以廣灌溉,辟海濱荒地為良田,積米至五十萬斛。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杜佑入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歷順宗、憲宗二朝,均以宰相兼度支使、鹽鐵使。唐憲宗元和初,杜佑以年老,屢次請求致仕,元和七年(812)六月,始獲準以守太保致仕。十一月病卒。
在杜佑生活的年代,唐朝由盛轉(zhuǎn)衰。他目睹安史之亂后唐朝國勢的巨變。他歷事唐玄宗至憲宗六朝,長期居官任相多年,對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狀況比較了解,對朝政弊端也有所認識。作為一個關(guān)心唐朝命運的政治家,他以“富國安人之術(shù)為己任”,針對時弊,提出節(jié)省開支,裁減官員的主張,又精于吏道,頗受朝野敬重。他曾以三十六年的功力博覽古今典籍和歷代名賢論議,考溯各種典章制度的源流,以“往昔是非”,“為來今龜鏡”,撰成二百卷的巨著《通典》,為典章制度專史的先河。此外還撰有《理道要訣》一書,系《通典》的要義,被朱熹稱為“非古是今”之書,今已亡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