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節》教案 篇1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本篇文章老舍先生以時間為順序,以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的語言展現了老北京人過春節的隆重與熱鬧,溫馨與美好。因此,教學時,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抓住重點句子體會氛圍,充分地發表讀書見解,培養學生讀中理解,讀中想象的能力。同時,通過學生多層次的朗讀感悟和自主合作式的研讀,理解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領悟民俗文化豐富的內涵,體會本課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1.搜集與春節有關的圖片及視頻。
2.制作課件:春節的視頻片段。
學生準備:1.搜集關于春節的詩歌、童謠等。
2.搜集各地過春節的民風民俗。
課時安排
2課時。
注:1.本書“上課解決方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見前面的“課文備課方案”。
2.本書“上課解決方案”中涉及的“學生活動卡”請使用手機掃描封面二維碼進行下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1.(出示圖片)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能把你過春節的趣事說一說,讓大家也來分享一下你的快樂嗎?(生自由匯報:放爆竹、吃年夜飯、貼春聯、拜年、守歲等。)
2.揭題:在幾十年前的北京,人們又是怎樣過春節的呢?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去北京過一個京味兒十足的春節。(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從圖片欣賞喚起春節的記憶,回憶春節趣事,走近春節,揭示題目,引起學生的興趣。為正文的學習帶來一個良好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