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音樂 鳳陽花鼓 篇1
作者肖麗娣 年級:初中一年級
執教:深圳市華強中學 肖麗娣
教學目的任務
為了宏揚民族文化,學唱安徽民歌《鳳陽花鼓》,了解民族打擊樂器,并初步掌握它們的演奏方法和使用效果,讓學生用打擊樂器參與活動,為《鳳陽花鼓》進行再創作。
重難點是歌曲中的附點掌握,打擊樂合奏。
教學過程
1、 課前放錄音《鄂倫春小唱》給學生聽。
2、 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3、 發聲練習:
(1) 用“u”音唱(問學生學過力度記號f、p運用發聲中)
6 - - - | 6 - - - ||
u
(2)
4、 提問課前聽過什么地方的什么歌曲?
(回答:鄂倫春族民歌《鄂倫春小唱》)
5、 歸納引入新課:我國的同歌有著悠久的歷史,種類繁多,每個民族、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安徽民歌《鳳陽花鼓》(板書)(書23頁)。
(1) 老師范唱。
(2) 節奏訓練:8小節板書。
(3) 視唱(難點 附點)(2遍)。
(4) 用節奏讀歌詞。
(5) 歌曲的分析:(先讓學生講,老師再補充,后聽錄音)這首歌曲是流傳于安徽的一首民間歌舞曲,舊社會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剝削階級的壓迫和連年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賣唱,《鳳陽花鼓》就是當時賣唱者的舞歌,史書記載:“鳳陽女花鼓敲,打鑼的男子跟著跑”描寫了街頭賣藝者的情景。
歌曲是八小節為一段,共二段,詞句精練質樸,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統治下的饑荒景況,后四句敘述了人民的悲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