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實驗教案 篇1
【目的和要求】
1.認識什么是物體的慣性;
2.知道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儀器和器材】
帶有木柄的錘,長為200-300毫米的直尺或金屬棒(直徑10毫米左右)。
【實驗方法】
1.把一個錘頭松套在木柄上端,錘頭能夠輕易地取下。然后握住木柄,把木桶下端對準地面迅速撞擊幾下,就很難把錘頭取下來了。
2.把幾塊大小形狀相同的長方塊(用其他表面較光滑的稍重的物體也可以,如大棋子、滿裝的火柴盒等)疊在一起,用直尺或金屬棒對準其中任一塊水平敲擊,則被擊的一塊飛出,其余的仍然疊在原位。
【思考題】
1.離弦的箭為什么能繼續前進?
2.劈柴時,斧頭被夾在柴中。這時如果把柴的未劈開一端與地撞擊,柴就會劈開;如果把柴的已劈開一端與地撞擊,斧頭就會被退出來,怎樣解釋這個現象?
初中物理實驗教案 篇2【目的和要求】
認識針孔照相的原理,并學習制作針孔照相機。
【儀器和器材】
兩個圓紙筒(一大一小,大的能夠緊套在小的外邊,并能相對移動),錫箔,防油紙或繪圖紙(一般半透明紙也可),凸透鏡,蠟燭和火柴。
在大紙筒的一端包上錫箔,在錫箔中心戳一個針孔;在小紙筒一端包上半透明的防油紙作為紙屏,將小紙筒插入大紙筒內。整個裝置除錫箔有針孔外,其余部分不透光。這樣就做成了一個針孔照相機(參看圖2.1-1)。
【實驗方法】
1.用針孔對準房間或窗外一個明亮的物體,在紙屏上能夠看見物體的像。
描述你所看到的像的情況:是比物大還是比物小?是正立的還是倒立的?是黑白的還是彩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