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地球村 篇1
第二框——做友好往來的使者(2課時)
第二、三課時(總第14—15課時)
教學內容:講授第二框——做友好往來的使者。
教學難點:“開放的胸懷”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課時安排:本框計劃用兩節課授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開放的胸懷
活動一:讀一讀,說一說 (見教材p61頁)
說一說:
①如果你是mary,你會怎么辦?
(造成對待禮品的不同處理方式,是因為彼此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原因。)
②我們能以“好”或“壞”來評價mary的處理方法嗎?
(對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不能簡單地說“好”或者“不好”,這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影響下的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的處理方式。)
③有人說,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放意味著穿喇叭褲、戴蛤蟆鏡。在今天,你認為開放的胸懷意味著什么? (指導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總結)
(我們應該把不同文化當作一面鏡子來觀照出本國、本民族文化的長短,以便發揮我們的長處,克服自己的缺點,面對開放的世界,我們中學生應該有開放的胸懷,努力學習不同文化的優點,以客觀、平等的態度對待對方,容納、悅納對方,培養我們對不同文化的開放性和虛心學習的精神。)
教師總結:
開放的世界需要開放的胸懷,開放的胸花在今天就意味著:面對不同文化應采取客觀、平等的態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導致的行為方式的差異,要善于虛心學習其他文化的優點、長處。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世界日益開放,與不同文化共處已經成為我們面臨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