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科技熱點,點燃學習激情
——高中通用技術課程講座式教學初探:《“嫦娥工程”專題講座》教學實錄
[探索緣起]:早在《技術試驗及其方法》這節課中,筆者就以“嫦娥工程”的三維模擬動畫為例講解了“虛擬試驗法”,當時只想在講課的同時向學生做一個簡介。然而當上到《設計的一般原則》時恰逢“嫦娥一號”成功發射,筆者仔細思考發現:“嫦娥工程”是學生十分關注的重大科技事件,它既能和“設計原則”的教學內容相符合,又有幾個學生能夠理解的關鍵技術可以講解——堪稱不可多得的技術教學素材;而且此次長三甲火箭的成功發射和廈門有密切的聯系,我校的天文協會亦有突出的表現——這些一定能夠激起學生愛祖國、愛家鄉、愛學校的熱情,是進行情感教育的絕佳素材。于是我著手搜集相關資料,準備上一堂專題講座課。
[教學內容]:1、“嫦娥一號”的發射和運行情況;發射當天廈門天文愛好者、廈門航天測控中心和廈門雙十中學天文協會的活動情況;2、火箭殘骸的處理情況;簡介衛星整流罩并以其為例分析各條設計原則之間的關系;3、衛星變軌的原理和意義;4、“嫦娥一號”的飛行過程和主要任務。
[教學目標]:1、加深學生對各條設計原則之間關系的理解;2、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愛國、愛鄉、愛校的熱情;讓學生了解科研的艱辛與榮耀;3、讓學生了解或理解相關的航天技術;4、讓學生了解“嫦娥一號”的奔月過程和工作任務,保持他們對“嫦娥工程”的關注。
[教學重點]:以衛星整流罩為例講解各條設計原則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