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測量第4頁例2、做一做、練習一第4題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毫米、米和厘米這三個長度單位,本節(jié)課是在此基礎(chǔ)上認識分米。課上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通過安排大量的實踐活動,運用量一量、畫一畫、數(shù)一數(shù)、比劃比劃等方式,使學生充分經(jīng)歷測量常見物體長度的過程,從而學習長度單位分米,讓他們感到分米的產(chǎn)生是日常測量的需要,初步建立起分米的表象。重視數(shù)學學習與生活的聯(lián)系,教材中所用物品均來自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用品,使學生感到親切,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到學習分米的必要性。通過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教材分析]
“分米的認識”這一教學內(nèi)容是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學期關(guān)于長度單位的一個知識點。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米、厘米和毫米,對于分米由于實際生活中應用得少,學生接觸的也不多,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根據(jù)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充分做好各種準備,以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促進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估計、測量、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知道分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會選擇分米做單位進行測量,了解分米與厘米、分米與米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2.在測量的過程中理解單位的實際意義,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或語言表達。
3.在實際測量中,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fā)展實踐能力。
《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石院小學 鄧義彬教學內(nèi)容: 小學數(shù)學第五冊60-61頁,毫米、分米的認識,練習十六1、2題。教學目的: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掌握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教學重點: 通過直觀和操作,讓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掌握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教學難點: 掌握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會準確選用長度單位表示物體長度。教學用具:直尺、米尺、回形針、鐵釘、一分硬幣、小黑板。教學過程:一、 復習舊知:我們以前學過的量一個物體的長度或一段距離用什么作單位?(厘米、米)用手勢表示一下。 量一量文具盒的長度,大約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樣量的? 量一量一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多少? 這堂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二、探索新知1、導入:今天要學習的新的長度單位,可以量更小的物體的長度或更短的距離,并且能量得更準確,這就是毫米。(板書:毫米 的認識) 2、毫米的認識 ⑴、教學例1 ①、學生觀察直尺:尺子上有些什么刻度?除了我們學過的厘米刻度外,還有刻度嗎?(厘米里有更小的格) 觀察1小格的長度,你能用自己的話來形容一下嗎? 問:誰知道每1小格的長度是多少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1厘米中間每1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②、我們通過厘米認識了毫米,那么厘米和毫米有什么關(guān)系呢?請同學們分組: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里面有多少毫米?你是從哪個刻度數(shù)到哪個刻度的? 討論:厘米和毫米有什么關(guān)系?你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 生答后板書:1厘米=10毫米 ③、數(shù)一數(shù)2厘米里有多少毫米?想一想3厘米、5厘米呢? ④、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量一量一分硬幣的厚度,看夠不夠1毫米,再用手感覺一下,看剛才的手勢是否恰當。 說一說,1毫米的長度是什么樣的? ⑤、例舉生活中長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體。 ⑵、量一量數(shù)學課本的厚度,大約是多少毫米?將結(jié)果填在書上。 ⑶、觀察“做一做”第3題,你能讀出回形針和鐵釘?shù)拈L度嗎?你是怎么讀出來的?(回形針28毫米,鐵釘38毫米) 動手量一量回形針和鐵釘?shù)拈L度,你能讀出來嗎?拿出你量的物體,說出長度。(回形針29毫米、鐵釘39毫米、52毫米) 通過回答,指出測量允許有誤差,但不能太大。 3、分米的認識 如果測量課桌的寬用毫米作單位,方便嗎?(不方便)為什么?(課桌的寬較長,毫米較短)因此我們來學習另一種長度單位。 ⑴、教學例2 ①、拿出米尺,觀察還有什么新的長度單位? 生答后板書:分米 問:1分米是多長呢?(10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書:1分米=10厘米 讓學生出示分米塑料尺,量一量它的長度,再用手感受一下。 ②、1米等于多少分米呢?(10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演示:在米尺上數(shù)一數(shù),1米里面是不是10分米。 板書:1米=10分米 ③、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用分米塑料尺檢查。 ④、例舉生活中那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⑵、用塑料分米尺量一量數(shù)學課本的長度大約是幾分米? ⑶、用塑料分米尺量一量課桌的寬大約是幾分米? ⑷、你想量出幾分米的帶子給同學們看,用手舉起來。三、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你知道了些什么? 學生小結(jié)后,用手勢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再齊讀一遍進率。四、鞏固應用(出示小黑板): 1、量一量下面圖形的邊長,以毫米為單位。(書63頁1題) 左邊的同學量三角形,右邊的同學量長方形。指名說結(jié)果,集體訂正。 2、在橫線上填上米、分米、厘米、毫米。(書63頁2題) 同桌互說,再指名說出結(jié)果。 3、用線把相對應的左右兩邊連起來。 公路寬 10分米 一把鑰匙 6米 一支圓珠筆 170厘米 課桌長 40毫米 鄧老師高 13厘米五、拓展創(chuàng)新:生活和學習中,你用到了許多物品,你想量一量它們的長度嗎?請選用適當?shù)拈L度單位表示。 分組進行。
小三數(shù)上-第一單元(測量)-“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米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說明
5.1.2 《千米的認識》的教學設計與評析|人教課標版(精選17篇)
5.1.2 《千米的認識》的教學設計與評析|人教課標版 篇1
使用教材:人教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五冊70一71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課前活動:量出到l00米的實踐活動,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從新賈橋沿方塔街走到華聯(lián),再到娛樂中心,沿操場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時間?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導入
1.前幾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場上進行了測量。
下面請同學們邊看屏幕,邊想:我們是用哪個長度單位測量100米的?(米)
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3.說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厘米)
(2)測量硬幣的厚度。(毫米)
(3)測量課桌的高。(分米)
(4)測量教室的長。(米)
師:如果要測量常熟到蘇州的距離,可以選用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師:用米測量太麻煩了。常熟到蘇州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么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5.1.2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人教課標版(通用13篇)
5.1.2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人教課標版 篇1
教學內(nèi)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shù)學第五冊P、45——P、47
教學目標 :
1、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表象。
2. 運用遷移的規(guī)律,體驗探索千米的過程,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估計、推算和分析能力
3、初步學會用千米估測日常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長度,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4、感受千米與實際生活地緊密聯(lián)系,體會“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感知和認識千米的含義、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
一、談話交流、引出千米:
1、同學們!在長度單位家族中,你認識了哪幾個朋友呀?(貼出:毫米、厘米、分米、米)
你能用手勢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嗎?
2、同學們走1米大約是幾步呢?
請看錄象:
。ㄒ粋小朋友測量,一個小朋友走。)
提問:再想想,走100米,大約是幾步呢?(200步)
照這樣計算,走1000米是多少步呢?
3、談話:我們老學校的跑道一圈是200 米,你們走一圈大約是幾分鐘?走一圈是3 分鐘,那走5圈大約需要幾分鐘?走5圈也就是走了多少米,(1000米)
1000米也可以寫做1千米。不過,1000米和1千米聽起來不大容易區(qū)分,誰能想個辦法通過不同的朗讀,把他們區(qū)分開來,使人一聽就明白。
二、聯(lián)系生活,建立表象
1、千米是長度單位家族中的又一個成員(貼出:千米)
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公里”,可以用符號“km“來表示(貼出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