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石院小學 鄧義彬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第五冊60-61頁,毫米、分米的認識,練習十六1、2題。教學目的: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掌握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教學重點: 通過直觀和操作,讓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掌握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教學難點: 掌握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會準確選用長度單位表示物體長度。教學用具:直尺、米尺、回形針、鐵釘、一分硬幣、小黑板。教學過程:一、 復習舊知:我們以前學過的量一個物體的長度或一段距離用什么作單位?(厘米、米)用手勢表示一下。 量一量文具盒的長度,大約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樣量的? 量一量一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多少? 這堂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二、探索新知1、導入:今天要學習的新的長度單位,可以量更小的物體的長度或更短的距離,并且能量得更準確,這就是毫米。(板書:毫米 的認識) 2、毫米的認識 ⑴、教學例1 ①、學生觀察直尺:尺子上有些什么刻度?除了我們學過的厘米刻度外,還有刻度嗎?(厘米里有更小的格) 觀察1小格的長度,你能用自己的話來形容一下嗎? 問:誰知道每1小格的長度是多少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1厘米中間每1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②、我們通過厘米認識了毫米,那么厘米和毫米有什么關系呢?請同學們分組:數一數1厘米里面有多少毫米?你是從哪個刻度數到哪個刻度的? 討論:厘米和毫米有什么關系?你是怎樣發現的? 生答后板書:1厘米=10毫米 ③、數一數2厘米里有多少毫米?想一想3厘米、5厘米呢? ④、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量一量一分硬幣的厚度,看夠不夠1毫米,再用手感覺一下,看剛才的手勢是否恰當。 說一說,1毫米的長度是什么樣的? ⑤、例舉生活中長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體。 ⑵、量一量數學課本的厚度,大約是多少毫米?將結果填在書上。 ⑶、觀察“做一做”第3題,你能讀出回形針和鐵釘的長度嗎?你是怎么讀出來的?(回形針28毫米,鐵釘38毫米) 動手量一量回形針和鐵釘的長度,你能讀出來嗎?拿出你量的物體,說出長度。(回形針29毫米、鐵釘39毫米、52毫米) 通過回答,指出測量允許有誤差,但不能太大。 3、分米的認識 如果測量課桌的寬用毫米作單位,方便嗎?(不方便)為什么?(課桌的寬較長,毫米較短)因此我們來學習另一種長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