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初步認識2》教學反思 篇1
開學至今已有四個星期,對于一名數學教師怎樣運用新課程的理念,實施到每一堂課程中,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心感困惑!到底怎樣滲透新課程,是不是只要學生講,老師在旁聽就行了?為此,我翻閱了《數學課程標準》,知道現在的數學課堂要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學會“數學地思考”。新課標不再首先強調是否向學生提供了系統的數學知識,而是更為關注是否向學生提供了具有現實背景的數學,包括學生生活中的數學。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分數是一個全新的內容。所以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制定為:一是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理解分數的意義。二是引導學生用分數來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發展學生的數感。三是經歷單位“1”的舉例和概括,感受數學的相對性。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本著要使學生“領悟”出數學知識源于生活,通過課堂中的情景設計,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一、情景引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這節課,我一開始利用前幾節課分數基礎的知識,讓學生知道今天學的知識和分數有關。以前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而今天學習的是把許多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再讓學生“平均分”,現在學生應該怎樣分呢?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就調動了起來,增強了學生的數學意識。我一開始以復習引入的方法提問:同學們,中秋節馬上要到了,老師想把一只月餅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但是,老師忘了怎么分了!你能幫我分出這只月餅的1/4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