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初步認識2》教學反思(通用2篇)
《分數的初步認識2》教學反思 篇1
開學至今已有四個星期,對于一名數學教師怎樣運用新課程的理念,實施到每一堂課程中,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心感困惑!到底怎樣滲透新課程,是不是只要學生講,老師在旁聽就行了?為此,我翻閱了《數學課程標準》,知道現在的數學課堂要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學會“數學地思考”。新課標不再首先強調是否向學生提供了系統的數學知識,而是更為關注是否向學生提供了具有現實背景的數學,包括學生生活中的數學。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分數是一個全新的內容。所以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制定為:一是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理解分數的意義。二是引導學生用分數來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發展學生的數感。三是經歷單位“1”的舉例和概括,感受數學的相對性。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本著要使學生“領悟”出數學知識源于生活,通過課堂中的情景設計,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一、情景引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這節課,我一開始利用前幾節課分數基礎的知識,讓學生知道今天學的知識和分數有關。以前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而今天學習的是把許多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再讓學生“平均分”,現在學生應該怎樣分呢?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就調動了起來,增強了學生的數學意識。我一開始以復習引入的方法提問:同學們,中秋節馬上要到了,老師想把一只月餅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但是,老師忘了怎么分了!你能幫我分出這只月餅的1/4嗎?
幾乎所以的學生都舉起手,并表示出自己回答問題的興奮。這時,我突然又出示了另一道題:
師:如圖,請你根據以前學的知識,幫老師表示上圖中的1/4。這時,我發現有許多學生一下子楞了。我接著又說,可以小組討論,并在小組里交流你這樣表示的理由。如果不能獨立表示的,也可以提出來我們一起來討論。老師的問題極及成功地貫徹了數學新課標的精神,讓學生在操作中發現,在發現中體驗,在體驗中發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交流與操作探究,真正做到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感受,而不是直接傳授給學生知識。通過全體學生的小組討論,我適時的對討論的結果進行反饋。{ 師:全班一起來交流一下,說說你們組是怎樣表示1/4的?生1:第一幅圖,把圓片對折兩次,就平均分成了四份,把其中的一份涂成陰影,表示1/4。生2:第二幅圖,劃線把四個五角星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涂色表示1/4。生3:第三幅圖,劃線把八個蘋果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表示1/4。}這時,我利用學生不同的歸納,特意對他們的不同結果進行比較。師問:雖然都表示1/4,你發現有哪一些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通過,這個問題的提出,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重心匯聚到這里。讓學生真正理解單個“1”和“整體1”的區別。在這整個過程中,我不但通過各種途徑使學生掌握了知識與能力,技能與方法,也時時關注著學生的情感與態度。在整節課中,我只是不慌不忙地組織和點撥,使學生一次又一次地“發現”分數,感到分數就在身邊,并獲得一次次的成功的體驗,學得興趣盎然。正因為,對引入部分作了修改,找準了學生的起點,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起來了,學生有了自己探究和發表見解的欲望。
二、利用成果,讓學生感到學習數學的喜悅
其實,通過剛才的學習學生已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而這節課另一個要求就是讓學生在這一基礎上,使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以有的知識為生活服務。所以我一開始的教學目標就定為:在學生對分數意義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單位“1”的含義,利用分數的意義解決自己生活中的問題。因此,我在教學中另外設計一個環節:{師:剛才4幅圖都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一份,我們就用1/4表示,其余的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數表示呢?生:用1/4表示。師:為什么可以用3/4表示,3/4表示什么意思?}。我這時的提問目的就是讓學生利用意義來解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分數意義的用處。接著,我又問:{師:教室里你能找到哪些不同的分數? 再我們生活中你有能舉出哪些分數?}。這時,學生十分踴躍、積極討論,在很短的時間內舉出許多分數。并且,我發現了他們的學習的喜悅。一節課結束了,我從學生的表情中看到了我的收獲。而新課改才剛剛開始,怎樣把握好它的要求,還需要自己不斷的思考。
《分數的初步認識2》教學反思 篇2
[案例]
片斷一
在引入新課階段,師出示一道猜規律題:
師:屏幕上第一行有8塊餅,第二行有4塊餅,你認為這里面可能有什么規律?
生1:每行減少4塊。
生2:后一行是前一行的一半。
教師出示第三行的2塊餅
生:它的規律是后一行是前一行的一半
師:那接下去是多少呢?
生:一塊。
師:再接下去呢?
生:半塊。
師:你能用手中的圓形折出半塊來嗎?
生折出后
師:怎么表示這半塊餅?
生1:可以用“半塊餅”表示。
生2:可以說“一塊餅的一半”。
生3:可以畫出半塊餅“D”。
生4:可以用 表示。
……
師: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會經常碰到類似這樣不足一塊餅的情況,用整數是無法表示的,在數學上引入了分數的概念,就象剛才這位同學說的可以用 這個分數表示這塊餅的一半。現在誰能說出 這個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呢?
片斷二
在學生認識了 和 這兩個分數之后,師出示題目:你能用手中的長方形紙表示出 嗎?
生動手折紙表示后反饋。
生1:可以折成
生2:可以折成
師:你還能用手中的各種形狀的紙表示出你想認識的其他分數嗎?
生動手操作后反饋
生1:我用正方形紙表示出 。
生2:我也是用正方形紙表示出 。
生3:我用圖形表示出 。
生4:我用長方形紙表示 。
生5:我用長方形紙表示 。
……
片斷三
在鞏固練習階段,在進行了基本練習之后出示了一道提高的練習。
在下圖中?處是原圖的幾分之一?
(課件演示,逐步出現,逐步練習)
師:(課件先在1處出現問號),誰能很快說出它是原圖的幾分之一?
生:
師:(課件出示第2處問號),誰又能很快說出它是原圖的幾分之一呢?
生:
師:(課件閃爍演示!)誰能說出問號處是 的幾分之一?
生:
師:(課件閃爍演示!)你還能說出問號處是 的幾分之一呢?
生:
師:(課件演示出示第3處問號)你能仿照2處問號說出你的想法嗎?
生1:它是原圖的
生2:它是小 的
生3:它是 的
生4:它是 的
[反思]
一、注重教師的啟發引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
在本節課中,教師充分地信任學生,相信學生是有主動學好數學的愿望和潛能,課堂氣氛民主、活潑、開放,教師既尊重學生的人格,也尊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選擇,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數學知識。如讓學生用自己手中的紙表示出自己想認識的分數等。在課堂中,教師也積極地創設出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給學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讓學生能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中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二、教學既面向全體又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促進全面發展
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在數學知識掌握、數學能力發展、思想品德及個性心理品質養成等方面都能有所發展。同時,由于學生的個性素質存在差異,教學中,教師也尊重了學生的這種個性差異,要求不同的學生達到不同的學習水平。在本節課中,教師既解決了后進生學習難的問題,幫助他們克服了學習上的自卑心理。如他們也都能用紙折出 、 這樣的分數來,從而建立起分數概念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數概念的含義,樹立起學習上的自信心,為今后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同時,對于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也為他們提供了發展的機會。如有的學生在折紙時表示出了 這個分數。又如在片斷三中學生能針對不同的整體判斷出?所表示的幾分之一等。這樣既防止他們產生自滿情緒,又讓他們始終保持著強烈的求知欲望,使他們在完成這種任務的過程中獲得更大的發展。
三、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