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殤》的優(yōu)秀教案 篇1
教學目的及要求
1、體會《國殤》通過塑造和歌頌為國犧牲的英雄,表現(xiàn)出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2、了解敘和贊相結合的寫法。
3、背誦這首詩,并能正確解釋重點字詞。
教學重點
詩中表現(xiàn)出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描寫古代戰(zhàn)爭的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介紹屈原及《楚辭》
。1)誰能說說你了解的屈原?(什么時代的人?哪國人?有哪些作品?有關他的傳說故事)
。2)自讀注釋①畫出有關屈原的介紹,
。3)題解。《國殤》是《九歌》中的一篇!冻o》是很具有楚國的地方特點的詩歌。在詩句中大量使用楚地方言,詩行中大量使用“兮”字。“九歌”是戰(zhàn)國時楚國的民間祭歌,屈原將其加工后,改造用來祭悼為國捐驅的楚國將士,“殤”指夭折或在外而死。楚國的年輕戰(zhàn)土們?yōu)楸Pl(wèi)祖國死在野外,所以稱之為“國殤”。
二、朗讀
1、教師范讀全詩并用《十面埋伏》配樂。(教師范讀時要富于激情,使學生受到感染。)
2、學生自讀,要求在文中標出生字的字音,讀準字音。請學生分別讀,看看誰讀錯的字音最少,齊讀,要求放開音量,大聲朗讀。
三、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這首詩的內(nèi)容
1、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指導學生先自學前10句。
要求:認真看注釋后,把重點詞標在書上的空隙處,每標一句,都要自己試著串講一句。
教師可對學生認為較難理解的地方進行重點講解,如“車錯轂兮短兵接”(車:戰(zhàn)車,兵:兵器)等,還要鼓勵學生多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