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和飲用水的衛生 篇1
教學目標 :
1、了解水質、水的物理性狀、化學成分、水的富營養化污染。
2、培養對飲用水凈化、消毒、硬水軟化、污水處理的探索興趣。
3、初步學會研究水質的方法,強化生態觀點和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影響水質的化學成分、水的富營養化污染
教學難點 :溶解氧和有機物之間的關系,水的富營養化污染
教學方法:談話法、講述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 新課:“水是生命之源”,請同學們談談水的重要性,介紹我國城市缺水的情況,增強感性認識。既然水對我們如此重要,水質的好壞當然關系到我們的身體健康。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寧波的河流?愛不?)
出示自學提綱:
1、1、 什么是水質?水體的物理性狀包括哪些方面?
2、2、 水體的化學成分中重要的檢測指標有哪些?
3、3、 水體中的溶解氧與水中有機物之間有什么關系?
4、4、 什么是“水花”?什么是“赤潮”?
5、5、 水的富營養化污染的概念、原因、過程、結果分別是什么?
在學生自學后,師生共同總結如下:
溫度:“熱污染”
味道: 生物死亡
物理性狀:氣味: 工業廢水
渾濁度:泥沙、有機物、浮游生物、微生物
顏色:藻類、工業廢水污染
一 水質 pH:天然水常呈弱酸性,7.2~8.6(注意大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