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內部》教學設計 篇1
一、教材分析:
地球的內部從來沒有人進去看過,科學家又是怎么知道地球內部的結構的呢?此部分從探索三個黑盒子開始,了解科學家是怎樣通過火山、地震、地熱等自然現象引發對地球內部的思考,最后通過制作一個地球結構模型,來構建對地球內部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
能夠根據一些自然現象推測地球內部的構造
能夠制作一個地球結構的模型。
2、科學知識:
知道地球內部的結構
3、科學態度:
樹立科學的自然觀
三、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知道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能夠選擇制作地球構造的模型表述對地球構造的探究結果;
難點:體會科學研究中建立地球模型的意義。
四、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準備各色橡皮泥,小老師報名收集資料分享成果教師準備:煮熟的雞蛋、三個黑盒子、水、沙子、小石子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猜一猜:桌上放了3個盒子,里面裝著不同的物品(水、細沙和小石頭)。
2、談話:你們不打開盒子,用什么方法能夠猜出盒子里有什么?
學生交流。
3、話:同學們知道了地球的形狀,那么地球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呢?剛才猜物體的方法對研究地球內部有什么啟發?
學生討論
4、同學們,你知道嗎?我們的地球家園上共有224個國家,一起生活在這個大家庭里。雖然每天生活在地球,但大家不一定真正了解它。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地球家園的內部,了解其中的奧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