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內部導學案
蘇教版六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
第三課導學案:地球的內部
學習目標:
1、能夠根據一些自然現象推測地球的內部構造。
2、能夠制作一個地球結構的模型。
學習重點:
知道地球的內部結構。
情感態度價值觀:
樹立科學的自然觀體驗到動手做科學的樂趣
課前預習:
分別裝有水、細沙、小石頭的黑色膠卷盒若干。介紹地球內部構造的錄像。火山、地震、地熱、海嘯等圖片。煮熟的雞蛋、不同顏色的橡皮泥、小刀。
過程與方法:
一、游戲導入:
1、桌上有三個密封的膠卷盒,在不打開蓋子的前提下,你們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盒子里裝的是什么?你準備怎樣做?
2、學生討論
3、學生實驗:(注意在實驗中要及時記錄你所得到的信息,然后依據所得的信息進行判斷:盒子里可能是什么?)
4、學生匯報交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并能提示學生完整的表達)
二、了解地球內部構造
1、過渡提問:剛才同學們說盒子里的物體的時候,都用到了“好象”這個詞,說明大家對這個實驗的結果還不能肯定,這僅僅是一個猜測而已。地球也象一個無法打開的膠卷盒,那么關于地球內部的信息你可以通過哪些現象去猜測呢?把你知道的說給大家聽聽。
2、學生匯報。(讓學生進行充分交流,注意讓學生說出一些現象和判斷。)
3、科學家們又是通過哪些途徑來收集并了解有關地球內部的信息的呢?我們先來看一組有關地表現象的圖片。
4、通過這些現象引導學生對地球的內部情況做一個推測并畫下來。
5、相互交流討論
6、說說自己的構思,比比誰畫的最有可能。
7、介紹地球內部構造
8、出示雞蛋一只,討論:雞蛋的內部結構會與地球的內部有什么關系?
9、實驗驗證,弄清地核、地幔、地核與蛋殼、蛋白、蛋黃之間的相似之處。
三、制作地球構造模型
1、用橡皮泥做一個地球構造模型
2、師生討論制作步驟
3、學生交流自己想好的制作步驟,教師注意及時進行歸納
4、學生動手做地球模型。
5、制作完成后,讓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構造模型,并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以及制作時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四、課后拓展
1、討論:現在人們已經想到了鉆孔的方法來研究地球。將來,假如讓你來研究,你會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