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鐵有磁性(精選3篇)
磁鐵有磁性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磁鐵能吸引鐵制的物體,這種性質叫磁性。
2、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過程與方法
1、用實驗方法研究磁鐵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鐵識別物體是不是鐵材料制作的。
3、根據材料設計實驗,研究磁鐵隔著水能不能吸鐵。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同認真實驗,獲取證據,用證據來檢驗推測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認識到磁鐵具有吸引鐵制品的性質。
【教學難點】知道并理解用磁鐵可以辨別出不易辨認的鐵制品。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
1、磁鐵和被測試物品:銅鑰匙、鐵鑰匙、回形針、鐵釘、鋁片、銅導線、玻
璃珠、木片或木塊、紙片、彈簧、布條等物品(材料的種類多一些,鐵材料制品要有多種,要有銅、鋁等非鐵的金屬物品,學生的學習用品,如:橡皮擦、鉛筆、塑料尺等也可用作測試材料)。
2、橡膠皮(氣球皮)、杯子和水。
3、鐵盒(如罐頭盒)、鋁盒(如易拉罐)、茶葉筒(底和蓋是鐵制的,筒身是紙制的)、圓珠筆。
4、幾種不同材質的硬幣,如一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芯鍍黃銅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鋁幣。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
1、我們認為磁鐵能吸引什么?學生交流,師適當板書。(如:金屬?鐵?••••••)
2、怎樣檢驗我們的觀點?(做實驗)
二、磁鐵能吸引的物體:
1、老師準備了這些材料,請看(實物投影出示材料小樣)。我們先預測一下物體會不會被磁鐵吸引,然后再做實驗進行檢驗吧。(預測時說說理由或根據)
2、我們小組的桌子上就有這些材料,一會兒就要請大家來做做小小檢驗員了。實驗可不要忘了做記錄啊。(投影出現記錄表)檢測后把被測試物體按“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和“不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分類填寫好,然后小組討論記錄下兩類物體在材料上的各自特點。(學生實驗并記錄填寫好表格)
3、交流匯報。
4、小結。
(1)、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和不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有什么不同的特點?
。2)、由此我們可以推知,磁鐵可以吸引什么物體?
(3)、與我們剛上課時的觀點相比較,原來的觀點是得到了確認,還是需要做一些修改呢?(回顧板書,修正板書。)
5、辨認鐵制品。
(1)、這些物體中,哪些是鐵材料做的?(實物投影出示:主要是硬幣、茶葉筒等)
。2)、學生觀察判斷并交流。
。3)、對于自己的判斷有十足的把握嗎?想想辨認鐵制物體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可靠呢?(用磁鐵)
。4)、那我們就用磁鐵來檢驗一下剛才的判斷吧!學生實驗。
(5)、兩次判斷結果一樣嗎?哪一次判斷更能使人信服呢?從中我們收獲了什么呢?學生匯報、交流、小結(教師小結:磁鐵都能吸引鐵一類材料做的物體,我們可以把磁鐵的這種性質叫作磁鐵的磁性。)。
三、隔物吸鐵:
1、引入研究。
。1)、還記得老師上節課給大家帶來的遙控小車嗎?現在大家都知道老師能指揮小車是因為有磁鐵的原因,可當時知道嗎?為什么?(紙包住了磁鐵)磁鐵被紙包住了,隔著紙,還能吸鐵嗎?
(2)、學生猜測,教師演示。看到了什么現象?學生交流匯報。
。3)、原來隔著紙的磁鐵也能吸鐵!那擱著別的物體行不行呢?想研究哪些物體呢?學生列舉。
2、實驗設計。
老師給大家準備了這些物體(實物投影出示),怎么做實驗呢?哪個小組先設計好了哪種物體的研究計劃,并口頭交流匯報獲得了我們的認可,就可以先領走該種物體了。(特別關注隔水實驗的設計)
3、學生實驗并做記錄。(相應的物體后面做好記錄)
4、匯報交流。
5、小結。
(1)、通過實驗,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師補充介紹并演示:磁鐵隔著鐵片吸鐵。(讓學生領悟到書中結語中“一些”所表示的意思。)
四、總結延伸:
1、今天的課,對我們的知識增長有什么幫助?你有什么收獲?
2、老師的鑰匙不小心掉到了井里,不把衣服弄濕,怎樣才能把鑰匙成功撈上來呢?
注:教師在此課的教學中要清楚:磁鐵能吸引鐵,還能吸引鎳、鉆等金屬。學生如果知道磁鐵還能吸鎳、鉆等,教師要給予肯定。人民幣硬幣用的材料分別是:1元硬幣為鋼芯鍍鎳;xx年版5角硬幣是銅鋅合金,黃色帶紅;xx年版5角硬幣為鋼芯鍍黃銅,黃色;老版1角的是鋁幣,xx年后的1角硬幣為不銹鋼,色澤為鋼白色,與1元鋼幣顏色略有差別;分值硬幣都是鋁的。不銹鋼的組成成分都主要是鐵,但是磁鐵只能吸引一些種類的不銹鋼,有些種類的不銹鋼磁鐵是不吸引的。磁鐵能吸引錄音磁帶、錄像磁帶,因為在它們的膠帶中有鐵粉類物質。但是電腦用的磁盤,看起來與錄像帶很像,但不能被磁鐵所吸引。磁鐵吸引了看似銅的物體,其實那是在鐵物體的表面鍍的一層銅。
板書設計:
磁鐵能吸引
磁鐵有磁性 篇2
師:同學們好!今天是莫老師第一次給高橋小學的同學們上課,非常的高興。但是老師一走進實驗發現我們實驗室的這個窗戶上畫了一個哭臉。那我要把它擦掉。
(教師走到窗前,用抹布擦玻璃面。)
師:咦?怎么擦不掉?
生:干掉了
師:那我再用點力擦,怎么還是擦不掉?
生:(哭臉)畫在外面的。
師:好,現在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你能不能在里面擦這個哭臉,把外面的這個哭臉擦掉呢?(重復)
生:把手伸出去。
師:要求不把手伸出去。
生:我家里來過一個清潔工,他就是用兩塊(抹布),用它們吸在玻璃上,然后這樣擦。
師:哦,你說的是不是這個東西?(出示雙面磁性玻璃擦)
生:是的
師:那我們現在來看一看,老師是怎么樣把哭臉擦掉的。(把一面貼到玻璃上)如果我現在放手會怎么樣?
生:會掉下來。
(把另一面貼到玻璃上,放手,不會掉下來。移動里面的一塊玻璃擦,把小哭臉擦掉。)
師:為什么能在里面把外面的小哭臉擦掉。
生:因為它有磁力,能夠把外面的抹布吸住,這樣里面的抹布移動就能把外面的臟東西擦掉。
師:哦,對。我們這個(東西)叫做雙面磁性玻璃擦,里面隱藏著一個磁鐵,吸老了就能把外面的東西擦掉。
02:30
(板書——磁鐵)
師:我們今天這節課就有來探究一下磁鐵有哪些你們不知道的奧秘。
師:老師手上就有一個磁鐵。你們見到過嗎?(出示條形磁鐵)
生:見到過。
師:你們覺得這個磁鐵能夠吸哪些東西呢?
生:釘子、榔頭、鐵的物體……
師:今天老師為了給大家探究呢,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材料。我們來看一看有哪些材料。(ppt:出示實驗的十樣物體)
師:大家猜一猜,我們的磁鐵能吸引這十樣物體中的哪些呢?現在請坐在這邊的同學拿出你們四人小組的記錄表,把第一欄:預測。填好。你覺得磁鐵能吸引這當中的哪些物體?
師:請寫好的同學舉手。你的預測是什么?
生:我的預測是:磁鐵能吸引:回形針、鐵釘、銅絲、啤酒瓶蓋。
師:跟她有不同的情舉手。
生:我認為磁鐵可以吸引:回形針、鐵釘。
師:還有不同的嗎?
生:我認為磁鐵可以吸引:回形針、鐵釘、啤酒瓶蓋。
師:同學們都有自己的意見,那我們要知道大家的預測到底正不正確,應該怎么辦?
生:實驗、試一試……
師:好。那么老師等下會把這些材料發給大家。請同學們做完實驗,并把實驗記錄紙上的第二、三欄填好。那么老師這里還有幾個溫馨提示給大家(ppt:出示):1.輕聲的完成實驗。2.一邊做實驗,一邊記錄。3.實驗完成后,將材料和磁鐵放回原處。4.保護磁鐵,做到輕拿輕放。下面請每組的這位同學把材料發給大家,開始實驗。
7:00——13:20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
師:(ppt:放印幾名學生的實驗記錄紙)你們發現了什么?
(對比實驗前預測和實驗結果)
生: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都是的。
師: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現能被磁鐵吸引的是:回形針、鐵釘、啤酒瓶蓋。大家看一看,你的實驗結果跟你的預測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那我們應該以什么為準?
生:以實驗結果為準。
師:從實驗中我們知道了能被磁鐵吸引的東西都是鐵做的,由此你得出了磁鐵的什么性質?
生1:磁鐵能把鐵做的東東吸老。
生2:磁鐵本身就是鐵做的。我剛才把回形針和鐵釘放在一起也吸老了。所以我認為鐵做的物體都能吸在一起。
師:這個問題我們還要好好探討一下。
生3:我覺得他剛剛說得不對,應該是磁鐵先吸了回形針和鐵釘,然后回形針和鐵釘才會吸引。
生4:我覺得磁鐵還會傳播磁力。
師:大家都是小科學家,都能發現這么多的秘密。那么我們今天的實驗能得出:磁鐵能吸鐵。磁鐵能磁鐵的性質稱為:磁性。
。ò鍟捍盆F能吸鐵的性質叫做磁性。磁鐵有磁性)
師:大家一起朗讀一遍。
師:好,F在大家想一想:教室里面哪些物體是鐵做的?
師:我們來做個活動:找一找教室里面哪些物體是鐵做的。請大家邊實驗邊把實驗二的記錄表完成。找到一個記錄一個。請大家先看好實驗要求。
師:請組長把記錄紙發給大家。每位同學拿好你的磁鐵,在教師里找一找“鐵”。
20:07——24:33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
師:你在教室里找到哪些東西是鐵做的?
生:門把手。(教師用磁鐵驗證:能吸住)
生:滅火器。(教師用磁鐵驗證:能吸。
生:我的鉛筆盒。(教師用磁鐵驗證:能吸。
生:窗外的鐵欄。(教師用磁鐵驗證:不能吸。⿴煟哼@是鐵做的嗎?生:不是,是不銹鋼。
生:教室角落的那個。(教師用磁鐵驗證:能吸。⿴煟哼@個是鐵架臺。你們四年級的時候就要用到了。
生:包桌腳的鐵皮。(教師用磁鐵驗證:能吸。
師:現在大家想一想,假如讓你判斷一個物體是不是鐵做的,你用什么方法做?
生:用吸鐵石吸吸看,看能不能吸住。
師:吸鐵石我們叫做磁鐵。
生:老師,我有個問題,這個磁鐵是本身就有磁性呢,還是經過廠家制造做出來才有的。
27:25
師:我覺得吧,它里面肯定充了一些有磁性的物體,那么這個問題我們課后再討論。
師:這里老師要跟大家說一下。并不是所有的磁鐵都能直接去碰一些物體,比如說,當磁鐵碰到我們的手機、電腦、銀行卡、機械手表等這些物體的時候,它們的性能會受到影響。
師:好,現在,老師手上有一個信封,你覺得磁鐵能不能把它吸。
生:不能,因為它不是鐵做的。
師:好,那我們老看一看。(演示用磁鐵吸住信封)
生:里面有東西。有鐵。
師:我們來看一下。(從信封里拿出回形針)這個說明磁鐵隔著信封的紙也能吸引鐵,那么是不是磁鐵隔著不是鐵的物體都能把一些鐵的物體吸起來呢?
生:不一定。
師:讓我們來做個試驗。隔著五樣東西來吸回形針。請四人小組合作完成,填好試驗記錄紙。
30:15——36:50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
師:我請同學說說看,你的實驗結果。
生:隔著紙、木片、一本科學書、兩本科學書都能把回形針吸起來。
師:剛才我發現有些同學操作上有失誤,導致實驗結果的失誤。有些同學呢還是把正確的實驗結果做出來了,應該是磁鐵是隔著紙、木片、一本科學書兩本科學書都能把回形針吸起來,但是隔著四本科學書的時候吸不起來。這說明什么?磁鐵能不能隔著物體吸鐵?
生:能。生:不能。
師:這說明磁鐵能隔著一些物體吸鐵。
。ò鍟捍盆F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師:一起讀一遍。
師:現在,有一個試管,里面裝了水,水里放了一個回形針。那么利用你所學到的知識,不把里面的水倒出來,就把回形針拿出來。你用什么辦法。(出示試管)
。ㄒ幻瑢W上臺演示,其他同學觀察)
師:為什么他能把回形針拿出來?
生:因為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玻璃也是一些物體。
師:好的,因為磁鐵有磁性,利用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的性質把回形針吸出來的。最后,我想問問大家,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到了磁鐵?
生1:幼兒園的老師用磁鐵在黑板上掛圖。
生2:磁懸浮火車就是靠磁力的。
師:非常好。那么老師這里也總結了一些,大家來看一看(ppt演示圖),冰箱門上有磁鐵;文具盒上也有;磁性白板,能把一些紙片吸。婚T吸,教室門也有;安全飛鏢,以前的飛鏢都是尖的,這個安全飛鏢有什么改進之處?
生:利用磁鐵。
師:(出示安全飛鏢的飛盤)它的磁鐵藏在哪里?里面是生銹的鐵。
師:還有磁性軟紗門……磁鐵的應用很多很多,你們課后還可以再去找一找。
師:課后作業:硬幣,大家都非常熟悉,有1毛、五毛、1塊的。大家課后去思考一下,1.哪些是鐵做的,哪些不是鐵做的?2.為什么同樣是5毛硬幣,有些能被吸引,有些不能?
請課后思考后,交流。下課。
磁鐵有磁性 篇3
反思一:
一、教學成功之處:
1、善用材料,調控課堂節奏。 ( 歡迎您投稿)
材料在科學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整堂課我都很注重用材料來調控課堂節奏。如在材料的準備上我有意地給每一小組提供了鐵釘、回形針等十種典型的生活中常見的物體,既達到了種類多、易比較的要求,又讓學生體會到科學其實就在身邊;在下發材料前,先講清實驗的要求和注意點,避免出現實驗操作的錯誤與失;在匯報交流時,先要求學生把材料整理好,勿讓材料影響交流的有效性,使學生養成專心傾聽的科學學習習慣。
2.自主探究,發現探究問題
由于學生平時都玩過磁鐵,對磁鐵都比較熟悉,特別是磁鐵能吸鐵一類物體的本領。只不過他們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現象,沒有向更深層次研究。所以在考慮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后,我嘗試著引導學生在簡單了解了幾種常見磁鐵的形狀及名稱后,給每一小組提供了鐵釘、回形針等十種典型的實驗材料和一塊條形磁鐵,把寶貴的時間移到“動手玩磁鐵”中去,盡可能地提供玩的時間和空間。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堂的生硬”我知道這是在每一個實驗之后,語言的過渡還欠缺。
2、我可能過分強調了磁鐵的磁力有大小之分,在用條形磁鐵和環形磁鐵分別來吸引同一支圓珠筆的時候,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了是不是就是環形磁鐵就好,而條形磁鐵不具備這一特點。
雖然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總會有瑕疵,但是我們可以做的更好,讓我們的學生有更多的受益!
反思二:
磁鐵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大多數學生玩過磁鐵,對磁鐵已經有一定的了解!按盆F有磁性”是本單元的第二課,激趣導入,交流“我知道的磁鐵”,從引導到“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的討論和觀察活動中,進而幫助學生建立起對磁鐵有磁性這一最基本的性質的認識。然后通過交流在觀察中的發現和產生的問題,引發出后續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動,逐步加深和擴大學生對磁鐵的認識,并最終指向綜合運用。縱觀這堂課的教學,讓人有喜也有憂,為能更好地懲前毖后,現反思如下:
教學開始,我創設了“表演小魔術”這樣一個情景:在一只乒乓球內藏入幾根小鐵絲后重新粘合,并在手中放入磁鐵。當我將乒乓球放在手上時,乒乓球就牢牢地“粘”在了上面。當學生看到這里時,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有的已在下面喊起來了。在科學探究中最核心的內容是問題及探究動機的形成。要形成問題和探究的動機就必須創設良好的情境來導入教學。情境導入是教學的開始,也是教學成功的基礎與前提。小魔術是孩子最喜歡看的一種節目,“乒乓球怎么會粘在老師的手上”正是小魔術產生的效果。它激起了學生的濃厚興趣,順利地引出了本堂課的研究對象──磁鐵。
材料在科學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整堂課我都很注重用材料來調控課堂節奏。如在材料的準備上我準備了課本66頁上的鐵釘、回形針等十多種典型的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先讓學生預測其中的那些物品能被磁鐵所吸引,那些不能被磁鐵所吸引,然后再用試驗來進一步驗證孩子們的預測是否準確。
由于學生平時都玩過磁鐵,對磁鐵都比較熟悉,特別是磁鐵能吸鐵一類物體的本領。只不過他們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現象,沒有向更深層次研究。由于是常態的科學教學,在教材處理上我還是不夠大膽,使學生動手探究的時間受到限制。但由于考慮到尊重教材活動的先后安排,也不敢嘗試大環節教學。因此在了解磁鐵的形狀、生活中的應用及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以上幾個活動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