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橋梁(精選3篇)
建橋梁 篇1
教 學 設 計學校:新橋實驗小學班級: 五年級人數(shù):日期: 月 日學科:科學課題:建橋梁教時:第1課時執(zhí)教:1、 教學目標:1、認識橋的組成,知道橋的承受力與橋的形狀有關。2、探究不同形狀橋面的承受力不同,知道改變橋面的厚度和橋面的寬度等也可以改變橋的承受力。3、知道在科學探究中要以收集到的事實證據(jù)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形成證據(jù)意識。4、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創(chuàng)造出承受力更強的橋。2、 教學目標設計依據(jù):(1)內容分析:本課是是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形狀與結構》單元中的第三課。本課旨在通過動手制作和查閱資料,使學生掌握一些淺顯的橋梁知識,能自定標準將橋梁進行分類,自主探究不同橋面的承受力差異:通過學生“建”,引導學生理解形狀、結構與承受力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真正感受科學技術在人類發(fā)展進度中的重要作用。
。2)學生分析:學生在本單元前兩課的學習中,已經了解了形狀與結構的初步知識,掌握了實驗動手的技能,孩子的思維不斷拓展,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提升。在以往科學課程的學習中,學生通過對材料的了解,分類標準的劃分以及比較實驗中的“公平原則”的掌握,合作分工能力的培養(yǎng),都為本節(jié)課的探究活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皹蛄旱姆N類有哪些”、“不同的橋梁有什么作用”、“哪一種橋梁最堅固”、“為什么一些橋梁上有橋孔”這些關于橋的問題正是學生心中的困惑,設計本課的意圖就是通過動手實驗和查閱資料,向學生介紹一些淺顯的橋梁知識,激發(fā)學生研究橋梁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科技意識和科學探索精神。
教 學 過 程
時間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認識橋的特點,并按不同的標準分類。
二、設計各種形狀橋梁。三、學習橋梁的承受力與橋的形狀有關。四、了解同一形狀的橋承受力還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五、課外延伸、拓展。
1、談話:同學們,請看一組有關橋的圖片,說說它們都是什么橋、是什么形狀的?
2、提問:你們還見過哪些形狀的橋?
3、提問:橋梁的結構一般由哪幾部分組成?
4、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
5、提問:這么多形態(tài)各異的橋梁,你們按不同標準給它們分類嗎?
1、談話:今天,我們就用兩摞書做橋墩,用一張紙做橋面,你能設計出什么形狀的橋梁?當然這張紙你可以折,可以改變它的形狀,但是只能用這一張紙,F(xiàn)在就請你們小組討論,把你們設計出來的橋的模型用簡單的圖畫在記錄表中的表格中。
1、談話:橋建成了要能用啊,所以它還必須有一定的承受力,那么請你預測一下,你認為哪種形狀的橋的承受力最大?為什么這樣認為?說說你的理由。
2、交流:到底誰的承受力大,你說了不算,我說了也不算,得怎么樣?(做實驗)怎么做實驗才能證明哪種形狀的橋梁的承受力最大呢?
3、匯報交流,提出注意點:橋墩的距離應該一樣;紙的厚度、大小一樣;只能用一張紙;折過的紙不能再用,每一種形狀用一張紙;重物都用勾碼,勾碼要放在橋的中央;橋塌了,承重力要減一個才是這座橋的承受力。
4、指導填寫實驗記錄。
5、老師相機將結果記錄到"橋梁大比拼"的表格中。
6、小結:橋的承受力與橋的形狀有關。(板書)
1、談話:我們來看看"橋梁大比拼",你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嗎?
2、交流:同一形狀的兩座橋為什么承受力會不一樣呢?
3、選擇同一形狀的但承受力較大的兩座橋展示。(相機板書)
4、談話:時間關系課堂上就不能再繼續(xù)研究這些問題了,橋的承受力到底和這些因素有沒有關系,只有你課后去做實驗搜集證據(jù)了。
如果你們在課后的研究當中能用上工具測量就更好了,而且要一絲不茍。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以前就出現(xiàn)過像遼寧盤錦大橋倒塌等事故,想想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但是我們的趙州橋歷經一千四百多年的風雨不倒,這就說明它的做工精細、分毫不差。建橋梁是這樣,做任何事都應該是這樣。今天,老師給你提供的材料較少,課后有信心利用更多材料建造出承受力更大的橋嗎?
學生觀看后回答。學生回答。討論、匯報。
學生討論并分類。學生匯報分類結果。小組討論,完成實驗記錄。小組匯報,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用簡單的線條將橋梁的形狀畫在黑板上。學生猜測回答學生回答回報交流學生分組實驗,完成實驗記錄 匯報記錄表內容 交流回答 學生觀察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可能與橋面的長短、橋面的厚度、橋墩的距離、橋面的高度、波浪的寬度、橋梁的寬度等因素有關 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形態(tài)各異的橋會給孩子很大的視覺沖擊,家鄉(xiāng)的橋梁又一下子拉近了孩子研究橋梁的親近感。引出實驗:比較不同橋梁的承重能力。板書設計: 建橋梁橋墩 橋面橋的承受力與橋的形狀有關 橋墩的距離 橋面的厚度 橋面的高度
建橋梁 篇2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會自己設計建造幾種橋梁,并能發(fā)現(xiàn)不同形狀橋梁的承重力不同。
學會在研究過程中收集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能清楚地表達研究的過程和結論。
能夠利用課內所學知識重新審視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獲得全新認識。
知識與技能:
知道橋梁的作用和結構。
知道橋梁的承重力和橋面的形狀等因素有關。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經歷建橋梁的過程,體驗建橋梁的艱辛和快樂,意識到科學研究要認真仔細、一絲不茍。
意識到科學技術在橋梁建設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橋梁圖片課件。
2、每組準備,二年級試驗盒(橋墩)、鉛筆(吊橋的支架)4根、A4紙三張、線繩、一角硬幣30枚、一次性塑料杯底一個、記錄單等。
學生準備
課前收集有關橋梁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產生問題
1、同學們,你們都見過什么橋?
2、大家說了這么多種橋,說明你們平時都很留心觀察生活。
3、誰愿意把你們收集到的橋梁資料向大家匯報一下。(根據(jù)學生的匯報及時播放橋梁圖片的課件)
4、現(xiàn)在請大家把書翻到22頁,看圖,這幾種橋都有什么共同的結構?有幾部分構成?(板書:橋梁結構:橋面橋墩)
5、大家仔細觀察這幾種橋的橋面,這些橋面有什么不同?
6、點撥:橋面表面是平的,叫做平板橋;表面是彎曲的叫做拱形橋;表面有繩索牽拉的叫做斜拉橋。(板:平板橋拱形橋斜拉橋)
7、預測:這三種形狀的橋面承受力相同嗎?那種橋的承受力大一些?為什么這樣想呢?
8、今天,我們就來仿照這三種形狀橋面來建橋梁,研究這三種橋的特點及承受力有什么不同。(板書:3、建橋梁)
二、引領探究,解決問題
1、老師跟大家準備了相同的材料,看看都有什么?
2、用兩個實驗盒做什么?(橋墩),用A4紙做什么?
3、用這些材料如何來建平板橋和拱形橋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演示兩種橋的建法。
4、思考:要比較這三種形狀的橋面誰承受力大?建橋梁時要注意什么?讓什么條件相同?什么條件不同?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相同:橋面寬度、厚度A4紙對折、橋墩距離15厘米。不同:形狀分別搭建平板橋、拱形橋、斜拉橋)
5、怎么比較哪種橋承受力大?(往橋面上放重物)
6、怎么放?(放的重物相同,放的位置相同,放的方法相同。)
7、如果放4枚硬幣橋踏了,說明它能承受幾枚硬幣的重量?(3枚)
8、現(xiàn)在老師演示斜拉橋的建法,請仔細觀察。
9、現(xiàn)在請同學們依次建三種橋,分別測它們的承受力,注意合作,把你們的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單上。
10、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11、匯報:匯報你們的數(shù)據(jù),由此得出什么結論?
12、教師小結: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不能破壞橋梁進行試驗,只要橋面稍有變形,就說明到了它承受力的極限。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橋面形狀不同,承受力也不同。那么相同形狀的橋面承受力大小又會受哪些因素影響呢?
三、拓展與應用
1、以平板橋為例,研究它的承受力大小受什么因素影響?(橋面厚度、寬度、材料、橋墩距離……)。請同學們選擇橋面厚度和橋墩距離這兩個條件,設計實驗研究橋梁承受力大小受什么因素影響。
2、學生設計實驗并操作實驗匯報結果。
3、教師總結:看來影響橋梁結構結實程度的因素還真不少,課后請大家用這種方法繼續(xù)研究橋梁承受力與與身因素有關。
板書設計:
建橋梁
橋梁結構:橋面橋墩
形狀:平板橋
拱形橋形狀不同,承受力不同。
斜拉橋
建橋梁 篇3
教學目標:
1、能自定標準將橋梁分類。
2、知道拱橋、斜拉橋比平板橋的承受力大。
3、能開展研究不同橋面承受力大小差異的實驗。
4、能用西瓜皮建成“瓜皮橋”。
教學重點:
研究三座橋的承受力大小差異。
教學準備:課件、瓜皮、紫沙泥、硬紙片、木筷、橡皮泥、紙巾、木塊、膠帶、粗繩、膠水、小車、砝碼。
教學過程:
一、認識橋的特點,給橋分類
1、請學生說說都知道哪些橋梁。
2、觀看多媒體呈現(xiàn)的各種橋梁圖片。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并按自定的標準分類。
4、小結
橋分為1。梁橋(平板橋)2。拱橋3。吊橋(斜拉橋)
二、實驗探究三種橋梁的承重能力比較:
。1)導入
老師指著分好的三座橋問:同學們,你能不能猜一猜看,哪一種橋最堅固?
讓學生自由猜測
師:同學們猜的各不相同,要想知道你猜的對不對就需要做實驗來驗證一下,想不想?激發(fā)學生的實驗探究興趣和欲望。
師:我為你們準備了實驗材料,下面我們分小組實驗。
。2)注意事項師:在做實驗前老師要說幾點注意事項。1、做實驗要有一個實驗記錄(師展示記錄表),組長負責填寫。2、實驗要在這張實驗紙上做。(師展示實驗紙)3、小組匯報實驗結果時,一人匯報其余三人演示。
。3)實驗師指導小組實驗。
。4)匯報演示
。5)小結
橋梁的承重力跟橋梁的形狀有關。拱橋最結實,最適合將整個橋面上的重量分散開來。斜拉橋比平板橋牢固,平板橋最不牢固,因為它的橋面沒有支撐結構。
三、搭建“瓜皮橋”
。1)師:你能用提供的瓜皮和橋墩搭建一座“瓜皮橋”嗎?我們來比一比看那一小組搭建的橋最堅固?
師:老師給每一小組提供了五小塊切好的西瓜皮、兩塊紫沙泥的橋墩、四小片紙巾。
圖片出示這些實驗材料和搭成的“瓜皮橋”。
(2)注意事項
把兩塊西瓜皮拼在一起的時候,要在它們之間放一片紙巾,這樣西
瓜皮之間就不滑。
。3)搭建師巡視。
有的小組很快搭起“瓜皮橋”,個別小組沒搭成功。
。4)匯報
師:剛才有的小組搭建成功了,有的沒有。不過沒關系,下面請搭建成功的說經驗、不成功的說失敗的原因。
生:我們小組搭建成功了,我們先把五塊瓜皮依次排好放在桌上,然后就是注意兩塊瓜皮之間一定要放一張紙巾,這樣就不滑了。
生:我們小組沒有搭建成功,我們沒有配合好。
師:剛才有的小組搭建成功了,有的小組忙活了半天卻沒有搭成。不過沒關系,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建橋工人建一座橋梁是不是很辛苦?
生(齊):是。
四、布置作業(yè)
今天我們同學不僅認識了橋梁,還親手搭建了橋,課后我們同學可以分小組出一份關于橋梁知識的手抄報,選出優(yōu)秀的作品,張貼到班級文化長廊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