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集錦 篇1
春
《春》是現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發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長期被中國中學語文教材選用.
教學目的
1.掌握課文寫景特點:①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滿活力"的特點來描寫景物;②分層次寫出春景畫面.
2.準確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經過朗讀訓練,要使學生能讀出作者在文中要表達的感情.
3.理解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
教學重、難點
1.揣摩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體悟作者語言表達的巧妙;
2.體會語言中蘊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發的"熱愛春天,贊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3.結合課文實例,講清比喻、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和作用;
4.狀物抓住特征,寫景注意層次.
以上教學重點中,第一點與第二點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要解決好這兩個教學難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幫助學生領會(包括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講析).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方法之一:"讀—講—讀—賞—讀".讀書分三個層次:讓學生熟悉課文,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深刻領悟作者表達的感情和文章遣詞用語的妙處.夾在讀書之中的"講"與"賞"分別是指:"講",清除文字、詞語等障礙,理清文章的結構,"賞",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運用實例賞析,體會作者選用詞語和句子的妙處和所抒發的感情.運用此法,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精要的指點下,在回環往復的讀書中,自己體悟,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