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學本節課時,我力求通過創設一個又一個的活動情境引領著孩子們去體驗、去感悟、去經歷數學化的過程,使孩子們的思維火花不斷地在課堂中迸發出來。
教學中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通過引導他們開展觀察、操作、比較、概括、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愿望和興趣。
其次,為學生創設一連串能真正激起學生進行自我探究與發現問題的情境,如結合百數表、數射線探究:有什么好辦法很快找到一個數的相鄰數?你是怎樣找與一個數相鄰的整十數的?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同時,注重開發書上的例題與習題的功能,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在創造的活動中學數學,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思維能力,讓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有了不同的發展。
我覺得數學認知結構的完善和再發展也是學生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新舊知識的界限,注重了一個整體:新知的探究與舊知的回顧及整理一起,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的脈絡,如教學的重點(通過+1、-1得到一個數的鄰數)結合百數表的知識得以把握;教學的難點(如何使一個數回到整十數和進到整十數)通過對數射線知識的鞏固得以突破,促進了學生認知的再發展,建構了數學的知識結構,更為后繼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學習奠定基礎。
整堂課我有意識地創設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創設好一個有利于學生探索、發現、創新的教育氛圍,把傳統的教師“講數學”變成了學生“做數學”的活動,學生笑著學習,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時間:2025-04-05
數列教學反思專題:為大家提供關于數列教學反思的文章,以幫助大家更快的找到所需內容。希望豐富的資訊能幫助您快速地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決您遇到的問題。
《數龍—百的數列》教學反思
《等差數列前n項和》教學反思
一.教材分析及能力要求:
數列前n項和是數列單元的重點內容,是在充分理解和掌握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的基礎上課題的延伸;要求學生對公式能理解并掌握,并能根據條件靈活運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教學
數學公式只是一些符號,學生記憶容易,但用起來困難,因此,公式的記憶要借助于對知識點的理解。在本節的教學中,我設置了一個帶有生活知識的趣味數學題作為引子,設置的問題由易到難,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一步一步引向本節的課題,讓學生在問題中尋找規律、方法,并加以總結,最后得到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兩個公式;在課堂練習中,增加討論、小節這一環節,幫助學生提高認識、歸納方法,通過分析前n項和公式中的四個量,只要知道其中的任意三個量就可以求另一個,歸納為“知一求三”的問題,如果是求兩個量,可以用公式聯立方法組解決問題。這樣,通過對問題解決方法的歸納,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
三.教學過程反思
在課堂實施過程中,教學思路清晰、明確,學生對問題的回答也比較踴躍,并能對問題的解法提出自己的不同觀點,找出最簡單、有效的解決方法。因此,對等差數列的前n公式的推導有一個科學的分析過程,學生對公式的獲取思路明確,理解比較深刻,較好地完成了課前預設的目標。但由于教學內容的緊湊,過于追求教學的量,在教學、訓練中側重于方法的指導而忽略了過程的詳細講解,對學生的計算能力、變形能力會產生不利影響,這一點,在第二天的作業中就體現出來。另外,過多的羅列解題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但學生課后沒有自己的思維空間,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就顯得的不足。
以上便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關于數列教學反思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需要更多資訊,歡迎繼續瀏覽下面推薦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