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
一、創設情境,學生在情境中品讀。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閱讀的過程中,要聯系上下文,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這其中的聯系上下文,我想就是要讓學生融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去仔細地閱讀品味,那要想真切地感受詞語的意思,就要將詞語與其所在地課文情境緊密結合,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咬文嚼字”。
《一路花香》主要寫“破水罐”總是把水灑在回家的路上,從而讓挑水工白費功夫,但最終在挑水工的細心開導下,他發現了自身的價價值。在這篇文章中就寫出的破水罐的心情的變化,從一開始的慚愧,接著感到一絲快樂,還是傷心,最后感到欣慰。在教學課文時去,我結合課文情境,抓住了這個感情線,從“慚愧,一絲快樂,傷心,欣慰”入手讓學生咬文嚼字,學生的感受由淺入深,理解變得深刻,最終情感得到升華。
二、抓住空白,學生在引導中說話。
所謂“空白處”指的是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對文中的某些情節想交代又不必進行交代的部分。對語言文字的“藝術空白”進行想象或補充,對言猶未盡的語段進行想象延續,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一劑良方。補白能夠培養學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對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發展創造力等都很有幫助。
作品的藝術形式要求精練含蓄,這就決定了作者對情節和意境往往不能作緊針密線,巨細無遺的抒寫,總要給讀者留下一些可借想象去補充的天地。在教學中,緊緊抓住文本的“空白”,啟發學生用想象個性化的“補白”,以激活學生的經驗和想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結合經驗回味,通過想象體驗,從而溝通與作者的對話,這樣既收讀懂課文之利,又獲發展想象之益。在教學《一路花香》一文時,我抓住了三處空白,對學生進行了說話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