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見》教學反思 篇1
《所見》教學反思
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這一教學片斷中,我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讀懂課文,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尋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讀的樂趣,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事實上,對同一篇課文或同一個人物形象,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讀,往往會產生不盡相同的感受。要是在以前,我會根據教參給予學生一個統一的答案,而在此教學片斷中,我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努力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寬容、和諧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讀出不同的感情色彩,體現了審美價值的個性化和多元化。
《所見》教學反思
袁枚詩作的《所見》描寫了一個鄉間牧童坐在牛背上,在林中快樂地邊唱歌邊放牛,突然間見到了一只蟬,想把它抓住,所以閉上嘴巴,跳下牛背這一動靜結合的有趣的畫面。本詩生動有趣,生活情趣盎然,詩情畫意,躍然紙上。
在教學中怎樣幫助學生領悟到這種情趣呢?我主要實施了以下幾方面的教學:
第一,運用多媒體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覓得詩趣。
想覓得詩趣,須進入詩境。想象是通往詩境的佳徑,只要通過想象,才能欣賞到絕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我運用課件,引導張開學生想象的翅膀。讓學生在《小牧!返牡崖曋,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們走來,讓學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蟬的神情中,想象閃現于牧童腦中的念頭……于是,整首詩不再是20個漢字的排列,破紙而出的是嘹亮的歌聲,是生動的畫面,是盎然的詩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