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泰山和黃山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名山;泰山被尊為“五岳之長”,自然風光雄偉壯觀,文化遺產豐富;黃山是“名山特色集一身”,有著名的三大峰和黃山四絕。
2、技能目標:能在《中國地圖》上指出泰山和黃山的位置,能閱讀泰山和黃山游覽示意圖,培養閱讀使用地圖的能力;能介紹相關的泰山和黃山知識,鍛煉語言表達能力;能根據同學的介紹補充知識,培養傾聽能力。
3、情感目標:我們的祖國山川秀美,景色宜人,令人驕傲、自豪。
教學重點:泰山
教學難點:泰山和黃山景觀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1、談話:我們的祖國不僅古跡眾多,而且山川秀美、景色宜人,是人們放松度假的好去處。今天我們就來放松放松,一起去欣賞祖國的名山。
2、復習:五岳是哪五座山?哪座山被尊為“五岳之長”?
二、新授部分:
(一)五岳之長 泰山
1、組織看圖,查找位置:泰山在我國什么位置?
(在我國山東省中部,拔起于魯中南群山之上。主峰玉皇頂為東經117。6’,北緯36。16’,海拔1532.8米。泰山風景區橫跨泰安、濟南、歷城、長清之間,北距“泉城”濟南60公里,南去孔子故鄉曲阜70公里,津浦鐵路和104國道從山麓通過,交通十分方便。)
2、出示 組織看圖、說圖:
(1)如果從山腳沿泰山東路登頂,說出沿途能見到的重要景點。(岱廟、經石峪、壺天閣、中天門、十八盤、南天門、碧霞祠、日觀峰等)
(2)如果不步行登頂,用什么方法可以代步?(乘坐客運索道)
《泰山和黃山》
責任重于泰山
對安全工作曾作出重要指示:“隱患險于明火,責任重于泰山”。這充分說明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幼兒園,我們面對的是3—6歲的兒童,高度的責任感更是我們工作的前提。
現在的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雖然他們在家里也經常碰碰撞撞,但是如果幼兒在幼兒園發生意外事故,家長卻很少能夠冷靜地對待。我參加工作已十年了,在這當中,我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牢記“責任重于泰山”這一句話。
首先我不斷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增強自己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做到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強化安全意識。在工作的每個環節中確保幼兒人身安全作為頭等大事,抓緊抓好。我在具體工作中時時、事事以幼兒為中心,本著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宗旨,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我認真參加幼兒園開展的安全知識教育,例如有關消防的演習,使我學習了如何正確使用滅火器,掌握保護幼兒安全的基本技能,知道遇事不慌,發生突發事件應及時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保護幼兒,最大限度減少損害和損失,從而提高處理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
再者,工作中要多看、多留心、多細心、多溝通,增強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我從家長手中一接到幼兒,就要看看幼兒有沒有受傷或不舒服,問問家長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幼兒活動、游戲、吃飯等環節中我隨時隨地留心觀察幼兒,一發現有不對勁的地方,馬上采取相應的措施。此外,我在工作中還要特別細心,如進出教室隨手關門;幼兒午休更是要加強巡視,注意幼兒有沒有踢被或者蒙頭睡;尖頭剪刀、小刀、紐扣等不能讓幼兒玩(特別是小班的幼兒),以防刺傷、誤吞或進入呼吸道;熱水不放在幼兒夠得到的地方,以防燙傷;外用藥和內服藥要分開放在幼兒>拿不到的地方,以免幼兒誤服;最重要的是我不會無故離開幼兒,要隨時清點人數。一旦發生事故,要及時告訴園長,打電話通知家長,共同解決問題。
第10課責任重于泰山
責任重于泰山
第10課:責任重于泰山
教學理念
“責任感”是做人的基本,做事的前提,公民責任感是一個社會進步的基石。“人而無責,與世何益?”一個人是狗具有“責任感”對于社會的進步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課堂人文化理念的引領下,本節教學設計力求聯系時代感和教育性強的實際,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創設體驗、探究的教學情境,組織多種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在交流中體驗感悟,在互動中探究,引領學生懂得不同身份應承擔不同的責任,理解承擔責任的重要意義,從而使學生在社會角色中自覺承擔各種責任。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是第三單元《慎重行動 勇擔責任》的第二課,在讓學生懂得有行為就有責任,不同的行為會有不同的后果的基礎上,理解不同的社會身份要負有不同的責任,承擔責任和不承擔責任會有不同的后果,為下一課承擔自己的責任做好鋪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懂得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
理解承擔責任的意義和不承擔責任的后果。
能力目標:增強學生道德判斷和辨別是非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增強責任意識,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教學重點:承擔責任的意義。
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用的責任。
教學難點 :責任不可忘。
教學方法:探究式和體驗式結合的教學法
教學準備:教師做好投影片,準備錄像片段,學生準備小品,故事等
教學程序:
導入 新課:
(教師給學生播放一段錄像:密云正月十五燈展的踩踏事件)
責任重于泰山
第10課:
教學理念
“責任感”是做人的基本,做事的前提,公民責任感是一個社會進步的基石。“人而無責,與世何益?”一個人是狗具有“責任感”對于社會的進步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課堂人文化理念的引領下,本節教學設計力求聯系時代感和教育性強的實際,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創設體驗、探究的教學情境,組織多種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在交流中體驗感悟,在互動中探究,引領學生懂得不同身份應承擔不同的責任,理解承擔責任的重要意義,從而使學生在社會角色中自覺承擔各種責任。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是第三單元《慎重行動 勇擔責任》的第二課,在讓學生懂得有行為就有責任,不同的行為會有不同的后果的基礎上,理解不同的社會身份要負有不同的責任,承擔責任和不承擔責任會有不同的后果,為下一課承擔自己的責任做好鋪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懂得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
理解承擔責任的意義和不承擔責任的后果。
能力目標:增強學生道德判斷和辨別是非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增強責任意識,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教學重點:承擔責任的意義。
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用的責任。
教學難點 :責任不可忘。
教學方法:探究式和體驗式結合的教學法
教學準備:教師做好投影片,準備錄像片段,學生準備小品,故事等
教學程序:
導入 新課:
(教師給學生播放一段錄像:密云正月十五燈展的踩踏事件)
《登泰山記》優秀教案(通用15篇)
《登泰山記》優秀教案 篇1
《登泰山記》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間創作的泰山題材著名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觀賞日出的經過,描寫了泰山的雄奇形勢,并考察糾正了泰山記載的錯誤,文字簡潔生動,寫景尤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下面是其教學教案,歡迎參考。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積累“陰、陽、乘、燭、以、及”等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導學生通過反復閱讀欣賞精彩的寫景片段。
3.體會本文簡明生動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及難點
1.積累相應實詞、虛詞。
2.背誦全文。
課時分配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中國版圖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為有名,被稱為“五岳”,它們分別是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譽為“五岳”之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記》,領悟泰山的高峻雄偉。
二、作家作品
(參見課文注釋及教師教學用書)
三、整體把握
1.朗讀課文,正音。
2.默讀課文,結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
補充注釋: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古時稱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
當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風雪:趁,冒著。
余始循以入:相當于“而”,表順承。
及既上:到。
蒼山負雪:背負。
明燭天南:名→動,照。
戊申晦:農歷每月最后一天。
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依稀看見。
絳皓駁色:或紅或白,顏色相雜。
盡漫失:模糊缺失。
高中二冊23課《登泰山記》(精選14篇)
高中二冊23課《登泰山記》 篇1
〔設計說明〕
文言文教學是高一語文教學的難點,學生學起來感到困難,學習興趣受到影響。而對文言文的濃厚興趣恰恰是學好文言文的基礎和保證。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是文言文教學的重要課題,更是文言文自讀課文教學的重要課題。本設計就是想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在愉快的氛圍中讀懂課文,在讀懂課文的過程中提高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設計提要〕
本設計根據各段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第一段:畫圖法 第二段:導游法 第三段:描述法 第四、五段:摘要法 第六段:講解法
〔實施步驟〕
一、預習
1.通讀課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初步讀懂課文。
2.在課文疑難處打上記號。
3.初步理清作者的游覽路線。
二、學習第一段
每大組推舉一名代表上臺,根據第一段內容在黑板上畫出詳圖。
畫完后比一比,哪一組的代表畫得最好。
各組的學生都可以為本組上臺的代表提供幫助和參考意見。
〖說明〗本段有“陰”“陽”“東”“西”“南北”等表方位的詞,有“汶水”“濟水”“谷”“古長城”“日觀峰”等表示地點的詞,如果能準確畫出詳細示意圖,就說明這一段讀懂了,示意圖上出現的問題也正是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多個示意圖一比較,孰好孰差,誰對誰錯,也就清楚了,教師再適時點撥,問題也就解決了,學習興趣也激發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