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動能定理是力學中最重要的規律之一,它的應用貫穿于以后的許多章節,但該節內容又是學生第一次定量的研究能量,所以本節要求學生通過做功轉化成其它能量的數學描述,了解動能的概念。
【學情分析】初中時學生已學過了動能的初步知識,這為本節教學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了解物體的動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的定量關系,為實驗探究外力做功與物體動能變化的定量關系做好鋪墊。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動能的概念,會利用實驗探究認識外力做功與動能的變化關系。
2.能力目標:通過實驗探究,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對實驗原理和方法的遷移能力和利用已知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學生討論與交流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通過實際操作、數據記錄、數據處理等培養學生利用實驗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重點】建立動能的概念,實驗探究外力做功與物體動能變化的定量關系,為理論推導動能定理奠定實驗基礎。
【教學難點】實驗探究外力(重力)做功與物體動能變化的定量關系。
【教學手段】分組實驗。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知識】
1.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
2.動能的大小:(m為物體的質量,v為物體的速度)。
可見,物體的動能跟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m越大ek越大:v越大ek越大。
【問題】
1.自由落體運動物體動能如何變化?其原因是什么?
2.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重力所做的功wg與其動能的變化量δek有何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