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教學設計 篇1
第 一 課 童 年
教 學 目 標
1.聽《童年的回憶》、《我們多么幸福》,唱《搖啊搖》、《小酒窩》等作品,表達出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與熱愛。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體現本課《童年》的主題及“音樂與人”的親密聯系。
2.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3.聽辨音的高低并進行模唱,初步能唱準,具有一定的音準能力。
教 學 內 容
聆聽《童年的回憶》 教學基本要求
聆聽《我們多么幸福》 教學基本要求
編創與活動
表演《搖啊搖》
表演《小酒窩》
教 材 分 析
1.鋼琴曲《童年的回憶》
這首通俗鋼琴曲音樂清新瀟灑,優美動聽,具有濃郁的抒情性。作者為法國的圖森。經鋼琴演奏家理查·克萊德曼的演奏,這首樂曲和其他同類的樂曲(如《水邊的阿第麗娜》)同時流傳世界各地,為人們所熟知和喜愛。
樂曲為三段體結構。
當樂段末尾的旋律停留在主和弦三音( )時,A段歡快的旋律又驟然響起,樂曲進入再現部,最后在琶音和弦的襯托下,再度奏出B段的抒情動機結束全曲,主和弦的三音使童年的回憶綿綿不斷。
2.合唱曲《我們多么幸福》
這首活潑歡快的歌曲,描繪了少年兒童的幸福生活,表達了他們為了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學習的決心及遠大理想。
歌曲由主歌和副歌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旋律常作跳進,“ ”節奏多次出現,增強了弱拍上的力度,給人以爽朗明快的感覺,兒童們的天真神態躍然于歌聲之中。副歌為兩部合唱,旋律以級進為主,優美流暢。“哈哈”的旋律音調使笑聲既生動真實而又不失其音樂性,在歡笑聲中,人們仿佛看到了孩子們燦爛的笑臉。歌曲最后,以歌曲中惟一的上行四度跳進達到高音區 形成了歌曲的高點,表現了孩子們幸福、激動的心情。